吴斌,易文斌,练兵武
(萍乡市中医院放射科,江西 萍乡 337000)
肋骨与肋软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为暴力直接或间接所致,具有较高发病率,两种常同时合并存在[1,2]。患者骨折后会出现呼吸困难、异常呼吸、局部疼痛等临床症状,若不尽早诊断疾病给予相关治疗,会引发胸腔病变、腹腔脏器损伤,对患者睡眠、运动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过往临床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多使用X线片诊断,但若患者因肋骨骨折对位良好,投照角度不当或同时合并其他胸部损伤,如肺内病变或胸膜病变,会对骨折征进行覆盖,造成误诊、漏诊等现象[3~5]。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将64排128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用于肋骨与肋软骨骨折中诊断中,旨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3~72岁,平均(48.31±10.2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21例,打击伤12例,高处坠落伤16例,跌倒伤11例,临床症状:胸部疼痛、压痛57例,胸壁软组织肿胀36例,呼吸困难34例。
纳入标准:均接受X线片、螺旋CT影像学检查;年龄>18岁;患者均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对研究不同意者;存在生命危险者。
所有患者均行X线片、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及图像重建技术,具体方法见下。
X线片检查:研究使用仪器为岛津数字化 X线摄影机,嘱患者取站立前后正位、前斜位及反斜位等体位,数字化 X线摄影机参数调节:电压调节为70~80kV左右,胸部正位片电流调节为10~15mAs,斜位片电流调节为15~20mAs左右,焦距调节为170cm。
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本次研究使用仪器为东芝Aquilion——CXL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嘱患者取仰卧体位,嘱其将手上抱,头部先进,扫描范围从肺尖以上至肋膈角以下。相关参数设置:电压调节为120kV,电流调节为140~220mA,层厚3.75mm,螺距调节为1.2∶1,扫描速度设置为0.5s每圈,扫描时间3~4s,重建层厚设置为0.625mm。获取图像后传送至EBW行数据分析处理,对图像行MPR、CPR、VR、MIP技术后处理。
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
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诊断出肋骨骨折54例(90.0%),肋软骨骨折7例(11.6%),诊断准确率为98.33%,X线片摄影诊断出肋骨骨折36例(60.0%),肋软骨骨折0例(0%),诊断准确率为75.0%,两种诊断方式相比,明显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
如表2所示,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与X线片摄影在单根、多根骨折诊断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
表2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
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为临床常见的胸部外伤疾病,两种骨折常同时合并。导致患者出现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原因较多,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落、跌倒致伤等。近年来建筑业、交通不断发展,致伤因素增多,导致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发生率持续增长,带给患者伤痛,对其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尽早诊断出骨折对临床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临床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通常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辅助检查进行确诊[6]。X线片为临床诊断肋骨骨折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可显示肺部组织形态、密度变化、骨骼情况等,可对骨折进行诊断,评估患者病情[7,8]。本研究通过数字转化器等将获取到的图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经计算机技术处理,可提高图像分辨率,更清晰观察骨折信息,在骨骼疾病中使用较为广泛。但X线片容易受组织重叠影像干扰,因肋骨较单薄,密度与机体胸壁软组织差不多一致,无法清晰显示肋骨转角、肋关节、肋骨前支等部位情况,若患者为不完全性骨折或未出现移位骨折,难以诊断出来,进而造成误诊、漏诊,影响临床制定治疗方案[9,10]。与X线片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细微骨折线、骨折范围、关节面、移位情况等信息,扫描速度较快,仅需3~4s,扫描范围较长,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可对微小病灶或解剖结构进行直观、清晰显示。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图像重建,精准的显示肋骨骨折部位、形态、数量、移位方向、骨折断端与周边结构间关系等,可减少微小病灶漏诊率[11,12]。本次研究中,患者行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后,诊断准确率明显比X线片更高。提示64排128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用于肋骨及肋软骨骨折中应用价值较高,可减少误诊漏诊,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