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全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镇武安学校
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文学素养实际上指的是人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现代研究者指出:文学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思维品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创新精神、个性发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普遍较低,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漠视文学经典,阅读功利性较强,文学欣赏水平有待提高;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不高。而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存在的欠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甚至已影响到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教师的文学素养,应包括教师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创作能力。
1.转变文学观念。
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文学观念。我们过去的文学观念,比较多的是以世界和作者为中心。后来,文学观念转向,逐渐转向以文本为中心,即接受美的理论。而现在,我们认为世界、作家、作品、读者都很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多元的、开放的文学观念,这才符合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需要。
2.加强阅读积累。
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阅读活动中去。要切实的做到学高方为师的要求,只有教师先读,把读的一些收益给学生讲讲,培养学生读的热情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的阅读要从课内读到课外,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自觉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读书积累,提高自己的读书品质,实现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1.通过积淀,增强文化底蕴。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抛弃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理解,轻视识记背诵。我们的改革并非要改掉传统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2.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任何认知活动的先导,也是认知活动得以持续的内驱力。中学的语文课文有许多的文学名著,充分利用好这些课文激发学生文学鉴赏的兴趣。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本文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节选出来的,把本文作为一篇培养文学能力的课文是非常合适的。祥子是小说的主要人物,通过介绍祥子可以很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2)精品细读,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阅读数量方面来说,无疑大量的阅读有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我们不以培养作家为目的来对中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但从这些作家身上我们看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要增加阅读的数量并不是意味着毫无选择地进行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要保质保量,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读。
(1)强化说写实践。强化说写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加强的是写作练习。教学中要对学生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要有计划、有顺序、有针对性地传授写作方法,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加以鼓励和鞭策。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展示他们的个性学习特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次,要勤于动口,勇于成诵。语文,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可以举行多种形式的“说”的专题训练,如举行辨论会、模拟记者招待会、课前说话、质疑课等。通过强化学生的说话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说话、写话具有了丰富的情感、灵动的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说话、写话水平大大提高了。从而培养文学素养。
(2)开展习作文园展示活动。作展示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是向各类能发表学生作品的报刊杂志社投稿;可以将学生习作编成报纸、文集……或利用黑板、专刊办习作园地、习作展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结合现实问题,写、寄调查报告或建议书,根据日常生活需要写通知或赠言,寄信,发贺卡等。
我相信,只要下决心还文学教育以应有的地位,还文学作品以本来面目的讨论,使教学成为一种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精神解放”运动,我国的语文教育就一定会发生可喜的变化,我国的青少年的人文素质也一定能提升一个台阶,文学教育定会重新焕发光彩,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教育界。
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不仅让我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相信对以后我的教育教学方式及生涯会有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当然,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永无尽头的,我的论文写作及观点也许很不值得一提,但我会更加的努力的去践行前辈及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