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故事

2018-11-14 22:28骆丽萍
青春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人书本子后台

口 骆丽萍

我得感谢40年前的那场演出,是她带我走进了文字。

快过年了,村里搞联欢,村小学出的节目是《白毛女》。我坐在第一排,清楚地看到奇怪的一幕——一个高年级女生捧着个本子,蹲在舞台一角,给台上的演员提醒台词。我觉得稀奇,戏演完后,向这位姐姐要来剧本,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刚上一年级的我,有好多字还不认识呢。我傻傻地问,演戏还要靠这本子上文字?那位姐姐笃定地说,那当然。从此,我的心中埋下了文字的种子。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读小学,印象最深的是小人书,看过的题材不少,斗地主、抓特务、战斗英雄、杨家将等,一遍又一遍地,看几十遍也不嫌腻。记得当时我有一件红色的上衣,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漂亮衣服,许多女孩都想穿。我的条件是,一本小人书可以换穿半天。后来,这个秘密被我妈发现了,我还挨了一顿打。

初中,遇到在无锡九中当老师的邻居,他带回来一本“名著”。我问他什么是名著,他告诉我说,名著是世界上最好的书。我翻了两页《简爱》,便爱不释手。后来连借带买的,几年里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包法利夫人》《红与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后来还是那位老师,又给我带来一本当时红极一时的文学期刊——《青春》,我走路看,吃饭看,看得如痴如醉。有一天,好朋友来找我玩,我躲了起来不见她,就是为看完杂志上的小说。至今想起这件事,还觉得愧对那位闺蜜。

考上无锡轻工技校后,发现学校的图书馆里订阅了《青春》,我无比开心,从此再也不用为找《青春》犯愁了,每期新杂志我总是抢先借阅。因为爱好阅读的缘故,我的作文一直得到老师的认可,常常作为范文来评讲。后来,我也因此留校做了一名文员。同学们都以为我留校是因为有后台、有背景,其实只有我知道,谁才是我最强大的后台。

后来走上讲台,我时常把《青春》杂志上的好文章分享给学生,组织他们一起讨论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继而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我还以“青春诗会”为名,开展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创作诗歌,朗诵诗歌,制作配乐诗朗诵视频作品等。我的语文课堂总能被文学装点得别样生动,多姿多彩。

前两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偶然看到一位朋友在《青春》上发表的作品,很是羡慕嫉妒。在我兵荒马乱的青春期里,《青春》给那些时光抹上一层挥之不去的光彩,充盈而生动,恐怕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忘怀。

编后语 :《青春》创刊于1979年,40年来,数以千计的写作者在这里留下青春的梦想和呼喊。为迎接本刊40周年大庆,特开设此专栏,邀请您来讲述“我的《青春》故事”。专稿邮箱156543832@qq.com。

猜你喜欢
小人书本子后台
本子的心愿
想起“小人书”
小人书里的大干世界
扔掉的本子
小人书里的大世界
我的新本子
后台暗恋
前台、后台精彩花絮停不了
以“后台”的名义节省电池用量
小人书伴随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