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兴燕
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作业形式多样化设计“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是新课改后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初中化学作业的形式以书面为主,这种单调的作业形式基本无法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融合教育新理念,设计新颖多样的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发挥其原有的“功效”。
问题答案僵化死板。中学化学中答案设计僵化死板,尤其是选择题,给了学生一种“蒙对”的错误印象,这种单一死板的固定答案已经让学生丧失了兴趣,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给出答案,却要在已经设定好的答案中选择,固化了学生的思维。
作业“一视同仁”,学生没有提升空间。作业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差异,一份作业要求全体学生通篇都做,要么会造成整体低水平,要么会造成两极分化,学生能力无法得到提升,自信心受到打击,无法正确估计自身能力。
作业形式单一封闭。初中化学的作业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合作”与“探究”的重要性,书面问答的传统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学生无法得到交流的乐趣,也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新知。
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探讨。如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化学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作业背景,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指出雾霾天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这类作业既与当前国内热点相关,也与人类基本生活密切联系。因此,生活化作业有助于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点燃,促使其不断深入探索。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想出办法鉴别。有些学生利用稀盐酸加以鉴别,滴入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没有气泡的是食盐,反之为纯碱。也有一些同学直接用手触摸鉴别,有滑腻感的是纯碱。又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含磷洗衣粉为什么是禁用的?如何检验家庭中的自来水是否含有氯离子?实践证明,初中生乐于融入与生活相关的化学作业中,愿意主动探索化学的奥秘所在。只要化学教师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学生就会积极响应。最后,这些都会形成化学教学上的有利因素。
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对作业内容的设计自然有应所不同。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既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等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科学能力都得到展示。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或选择有层次的作业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任选解答。如对―些基本题,“学困生”直接解答,“学优生”则要自己进行拓宽编题并解答;或者有些问题“学困生”是“一题一解”,而“学优生”则要求“一题多解”等。可以让作业“放”一点。设计“弹性”作业,兼顾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有轻松构建的基础题,快乐运用的综合题,趣味拓展的创新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将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优等生“吃得好”,后进生也“吃得了”,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了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差异发展。
“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化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效资源,而实践是搭建学生通往创新的桥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促进认识飞跃的有效举措。“百闻不如一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一不向我们佐证了实践的重要性。的确,学生只有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方可有所获、有所得。因此,初中化学作业设计要融合实际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生需要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有利于学生化学兴趣的激发。化学教师应不断深入了解初中生特点,融合新课改理念,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享受”,逐步赶走学生对作业的畏惧感,减轻学习压力。但是,化学教师切不可过分追求作业形式,应在设计多样化作业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并有所收获。只有这样,作业的“功效”才会愈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