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彤/江苏师范大学
一部影片要想成功一定离不开优秀的配乐。因为好的音乐不仅为影片起到渲染总体环境气氛的作用,还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气氛:喧闹或者寂静、繁华或者萧条、严肃或者活泼等等。在法国影片《老枪》中,对于音乐的处理就很有特色。影片开头用长焦距镜头表现夫妇俩带着女儿骑自行车在郊外游玩,这是的音乐优雅且舒适,渲染出这个家庭的幸福的气氛。而在影片结尾,主人公的妻子和女儿遭遇不幸,银幕上仍然重复出现了开头的场面和音乐,这时所用的音乐仍然是优雅且舒适。这种音乐的反色彩渲染,不仅勾起了观众对往事的回忆,同时使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无限悲哀,对主人公充满了同情之感。《阳光小美女》是美国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爷爷不幸去世,爸爸为了不耽误女儿奥利佛的选美,于是有了一个特别离奇想法:从医院的太平间偷走爷爷的尸体。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段音乐:鼓点先敲出局促紧张的节奏,整个气氛突然变得很紧张。之后却出现了轻快的口哨声,通过手风琴、吉他、口哨声和小提琴的一起演奏。营造了一种既紧张又欢快的环境氛围,使观众在紧张的同时又忍俊不禁。一家人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件事,初次敞开封闭已久的内心并试着去了解眼前这熟悉又无比陌生的家人。
在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特定的优势。它不仅能充分的渲染电影情节的氛围烘托人们的感情,而且能概括性的表现人们内心世界最深处的情感变化和心理感受。利用音乐来增强电影剧情的情节感受,促进主人公们的情节表达已是现在电影作品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
电影《泰坦尼克号》可以说是经典电影作品之一。音乐在电影故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影片的开头,导演首先在游轮出发前安插了轻松自然的音乐。利用轻快地曲调表达乘客们能够乘坐泰坦尼克号激动的心情。而当船员们看到无法回避的冰山的同时,其强烈和急促的鼓点响起体现马上要触礁的危急情况,使乘客们、船员们与紧张的气氛融为一体。当灾难终不可避免时,影片中的音乐《下沉》响起,音乐时而紧张时而悠扬,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气定神闲,人们的内心情感无不在音乐中加以体现并得到衬托。就是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却慢慢升在。《我心永恒》音乐的响起,也将他们的爱情推向至高点。浪漫舒缓的曲调催人泪下。低沉的音乐慢慢响起,杰克逐渐沉入海底,观众沉寂的音乐中为了杰克为爱情不惜牺牲自我感叹的同时,深刻的体会到杰克和罗斯内心深处的不舍与心痛。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音乐。音乐在电影中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为影片渲染了民族特征,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感情的召唤。
在影片《城南旧事》中,“长亭外,古道别,芳草碧连天……”歌曲《送别》穿插在整部影片中,成为这部影片的主旋律。这部影片选用了各有特色的民族乐器作为配乐,以非常简洁明了的音乐语言,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种惆怅别离之情同时,让观众深深的感受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文化。而这种民族乐器的使用手法同样运用在电影《红高粱》中。电影《红高粱》在配乐的选择上也非常有特点。整部影片并没有选用管弦乐器为其进行配乐,而是一直采用中观传统民间乐器为其作电影音乐的伴奏。影片中唢呐作为一种主要的配音乐器在不同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早女主人公九儿即将出嫁时,按理说唢呐作为送嫁必备的乐器应该吹奏喜庆的音乐,但却因为九儿并不是心甘情愿嫁给他的,在喜庆的音乐中透露着一丝悲凉。在影片的结尾处,九儿在消失在战火中,这时响起的唢呐声则透露这一种悲壮的感情。同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的唢呐一直贯穿其中,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了中国的名族历史与文化。
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百年前,电影还处于不会说话的“哑巴时代”,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迄今为止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电影发展的需要,音乐这种艺术形式逐渐和电影相结合,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使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还让电影更加充满艺术感染力。不过,毕竟电影音乐才走过了百年,对于音乐在电影中的渲染效果而言,还是极大的探讨和深究的空间,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