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芳
“读书,永无毕业。”这是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老师,在央视“开讲啦”栏目里,两次演讲中提到的一句名言。我之所以要说这是“名言”,是因为他讲得太精准、太深刻,而且言简意深,简明易懂,讲出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心里有,但笔下还不曾写过,社会又很需要的闪光之言。
人们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身份,比如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科学家、工程师、公务员、企业家、作家……但不管是哪个身份,都还应该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读者。不是读者的人,不管他已有了什么身份,这个人也是存在缺陷的人,是成不了优秀人才的。我本人曾经是一个企业管理者,我也还是挤时间坚持读书的,但坚持得不好,断断续续,零七碎八,不深刻不系统。所以,企业管理和文学创作两者都不够优秀。管理方面不精通,作品也是突不破,提不高,到现在也没能拿出令人满意的精品来。追其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对读者这个身份理解不深刻,究竟为什么要读书?怎么读书?这些对读者来说必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好似是懂了,实际却不尽然。回顾自己的读书情况,往往是跟着潮流随着媒体的宣传读时髦的书,畅销的书;另外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时候某种情况下,多少也有些功利思想的阴影在脑海里游荡。比如,在社会上惟文凭论的高峰期,读书中也掺杂过私心杂念……
今年元月,我将即将出版的《往事札记——一个业余作者的文学创作之路》一书的最后一稿发至出版社后,便静下心来开始读书。这次想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多读几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读了焦祖尧和刘庆邦写煤矿题材的四部长篇和三部中篇小说、周有光的 《晚年所思》、金一南的《苦难辉煌》、蒋韵的中篇《朗霞的西街》、荆永明的小说集《创可贴》和青年作家笛安的短篇《胡不归》以及刚刚被评为2016年好书的长篇小说《北鸢》等。我不讳言,读这些书是为了提高创作水平,但是读后却发现,主要的收获并不在什么创作水平上,而是对读书的认识有了新提高。
周有光是我很崇敬的文化大师,曾读过他不少著作,还写过三篇体会。最近读了他106岁时出版的《晚年所思》,书中多次提到“与时俱进”这个词。 他说:“‘时’者,时代也、历史也;‘进’者,进步也、改革也。”“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特点是信息化。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转向知识密集产业,白领工人多于蓝领工人,知识成为主要资本。”这位百岁老人诚恳地提醒我们:知识已经成为主要资本,人们必须与时俱进。读到这里,我便想到眼前的电视、电脑、手机等功能奇特的信息产品和由此带来的生活中那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事物新知识出现,随时随地都能让自己感到落后的沉重压力。时代将人们的读书学习提到空前重要的地位,谁忽略这一点,谁就是落伍者。作为业余作者,一是要经常了解新生活,认识新生活;二是要经常敲打电脑。面对这些新时代新技能,唯一的出路,是下苦工夫读书学习,要读出新水平,跟上新时代,而且要永不停步,自觉当一个终身读者,才不至于被新时代所淘汰。这时候我觉得,对葛剑雄教授所提“读书永无毕业”的内涵和对当好一个终身读者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怎么读书?在以前的读书过程中,自己也物色出一些方法,还写过《读书读人读自己》的体会。近来在阅读中又感到,读书需要一种内在的力量,这力量有些是来自读书的经验,但主要是来自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求,这力量能转化成读书的毅力,这毅力是克服各种困难,坚持长期读书的根本保证。长期坚持读好书,就会越读越发现自己知识的浅薄污斑,这些发现就是进步的开始,也是紧跟时代前进的动力。
《晚年所思》中,有一个章节叫“连襟沈从文”,周有光写到这么一个细节:“沈从文这个人了不起,连小学也没有毕业,我们亲戚的小孩小学毕业了,去告诉他:‘我小学毕业了。’他说:‘真好 ,你小学毕业了,我小学还没有毕业。’”
沈从文生于湘西一个书香门第,后来家境衰败。为了糊口,当了军队的一个文书员。当时军队很穷,他就把箱子当桌子写字读书。应该说他完全是靠自学成才,不懂英文、法文,但他阅读了大量法国译著。他的小说,很有法国小说的味道。他有一句名言:“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这里的“耐心”两个字是很有意味的。耐心自然来自心灵,自然会转化为路程上的耐力,这在人生的路途中是很必要的。解放后,沈从文曾被安排到故宫博物馆当讲解员。别人都以为他会很不高兴,可他一点儿都不在乎,认为这倒是一个读书学习研究古董的好机会。后来他写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上的一页空白,还被收入《世界文库》。
读《连襟沈从文》,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读书学习一定要有耐心有毅力,过去那种断断续续跟着媒体宣传跟着时尚的读书;为临时需要“忙来用”式的读书;甚至是带着功利意识的读书……这些都不是自觉的读者,也达不到读书的真正目的。
欧洲一位著名作家说过:“有了物质,只是生存;有了精神,才是生活 。”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主要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自觉做一个读者,坚持不懈地读好书,不仅是在享用这些成果,实际上也加入了传承人类精神文明的行列 ,成了一个文明人。而且,有可能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比较大的贡献。一个时期以来,得到读者普遍好评并畅销不衰的长篇巨作《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就是这么一个读者,这么一个作者,这么一个文明人。起码我读此书后,是这样的感觉。
金一南是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另外,还有很多耀眼的奖项在身。在他那么多身份中,我最看重的是两个:一是读者,二是作者。
金一南本是将门出身,十多岁赶上 “文革”,沦为“黑帮子弟”。初中毕业便到一家小工厂当了烧瓶工人。父亲平反后,他才参军,在基层当了12年兵,又调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做了11年图书馆管理员。是他人生中关键的11年,在这里他究竟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知识?1998年,美国一所没有任何人知道的国防大学的校长要访问中国的国防大学,但是当时校方负责接待的人对到访者基本情况不太清楚,而金一南对此人却了如指掌。因此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转折,被调到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走上对军事理论研究的道路。
金一南在读书学习和理论研究中,反复思考过一个问题:最初只有50多人的一个党,凭什么在短短28年中就能夺取全国政权,使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又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他思考的结果,就是这本可以作为大散文阅读的历史图书 《苦难辉煌》。他说这是:“以我笔写我心”。 读了这本书,我最突出的感觉,是他手中的资料太多啦,那么多的人物及其关系,那么多的战争及其胜败,那么长的历史及其故事,他都写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就连有些人的出生及其家族,乃至伤病中的细节所葬地址以及碑文,都写得那么具体、生动而深刻。他的这部著作,从1994年动笔,到2009年出版,整整用了15年时间。期间,他做党史和军史的读书笔记就达上百万字之多。可见,《苦难辉煌》的成功,主要还是他坚持读书,刻苦努力的结果。
一次,有位老领导问我现在看什么书,我就向他简单地介绍了这本书的内容。他看后,我们在电话里谈了半个多小时的感想,都觉得深受启发,有好多话想说。据说,一位国家部委机关的领导在机场看此书,忘了上飞机,干脆就在休息室一直看了7个多小时,直到看完才离开。可见此书在读者中引起多么强烈的反响。金一南说:“想不到能有这么多读者,想不到这么多高级干部,包括总书记会看。如果我当时知道今天的结果,也许手一哆嗦,就写不出来了。”
金一南受过多次奖励,获得过多种荣誉,曾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还经常应邀到中央党校和新闻媒体讲授国家安全战略,为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做出了重要贡献。金一南的贡献来之不易,究其原因,会有很多。但面对金一南,我首先想到的是欧阳修的一句话“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在11年的图书管理中,他读了多少书,无法统计;在15年的《苦难辉煌》创作中,百万字的读书笔记,让人心悦诚服啧啧称羡。长时期的军事研究,经常不断地演讲、授课……何事、何时能离开读书?时下,这部最富史诗意义的巨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近代史上那些非凡人物,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矛盾中,是如何斗智斗勇叱咤风云,最终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和感悟到将这笔巨大宝贵的遗产汇集成册的竟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自学成才者。
周有光老人以一个多世纪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在为我们推出的《晚年所思》中,多处提醒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要犯时代错误。一再强调要读书学习,并以己之悟,明读者之目,说“老来读书,才体会到什么叫做‘温故而知新’。学然后知不足,老然后觉无知。这就是老来读书的快乐。”也许是为了更生动更具体地说明读书对人生历程的重要性,老人还专门写了《连襟沈从文》。让我们永远记住,能不能坚持读书,能不能长期刻苦地扎实有效地坚持读书,关键的关键是自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别讲条件,都别找借口。
过去人们讲,登泰山而小天下,如今是登月球而小地球。时代变化日新月异,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人人都有一个如何面对的问题。对此,小学没有毕业的沈从文和初中毕业的金一南,给了我们具体而深刻的启发。这个启发说起来很简单,就两个字:读书。但要深刻认识和落实这两个字,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他们的读书阅历让我们认识到:一、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像古人所说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是说,读书要让人的内在气质发生质的改变,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形成文化性的人格,在塑造灵魂上见成效。二、读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个性和趣味的书,不要简单地赶时髦追时尚,文化市场上的炒作,那是为了销售,我们要做真正的读者,不能简单地只成为文化市场的消费者。时尚和文明不是一回事。所以读书要精心选择。三、当前的读书,还遇上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手机和电脑为我们读书提供了很多方便,甚至成了一种阅读的主要途径。但是,不能只热衷于从电脑上搜索和手机的微信中获取知识,在那上面的所得,不仅是零碎肤浅的,有些甚至是不精准的。要做一个自觉的真正的读者,还得沉下心来,读那些经过认真精选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有用的书。
我很庆幸自己这一段读了几本好书,这些书里生动地记录了一些优秀灵魂,因此特别感谢周有光老人的《晚年所思》和金一南的《苦难辉煌》里那些永远感人肺腑的先辈们,还有焦祖尧和刘庆邦作品中塑造的那些平凡而崇高的矿工形象,也让我回味无穷。在读这些书的时候,我鲜明地感觉到,这些作者在记录这些感人灵魂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是在过一种灵魂的生活,正如金一南所说:“我以我笔写我心”。其实,历史上有许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在他们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自觉的刻苦的终身读者。
近期读书的感悟多于以往,最明显的一点是对读者这个身份加深了认识。从根本上讲,人的言行是靠灵魂左右的。读书是一种灵魂生活,是精神建设。自觉地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长期坚持读好书,就是要保持经常和古今中外的圣者会面谈心,也就是用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清洗自己灵魂上的尘埃,让灵魂经常保持洁净和清醒状态。所以要不断警诫自己:读书,永无毕业;读者,是终身制。我们要努力做一个终身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