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说文解字》这部文献学的巨著,系东汉许慎所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也保存了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材料,是整理我国优秀文化的文化遗产的重要阶梯。其蕴涵的巨大学术价值在当今信息时代依然值得继续发掘。
许慎编写了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辨识声读的字典——《说文解字》。首先,《说文解字》从字义的分析上建立了一整套形声系统;其次,在字义解释上贯彻“声义相依”的原则,以此说明语义的由来。另外,又用“读若”的方法注音,在注音中还有意识地阐明了文字的分化和用字的通假。《说文解字》在释音方面主要使用两种方法。一是靠形声字声符直音,二是通过读若法拟音。第一种方法主要展示了汉代以前人们的读音系统,第二种则可以看出是汉代的实际读音反馈。《说文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中,形声字七千六百九十七,再加上读若,没有注音的字就少之又少。被标音的字往往通过本身的构字偏旁反映了无标音字的读音。《说文解字》所收录形声字,大多都标注从某某声,同一声符引申的字,早期的实际发音是相近的。清代研究者在古音韵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首先注意到了《说文解字》所揭示的汉字形声系统“半主义,半主声”的特点和规律。段玉裁通过把《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进行分析整理并与先秦的押韵情况互相结合,考订了古韵17部,并著称了《六书音韵表》。在这之后,更多的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姚文田《说文声系》、江沅的《说文解字音韵表》、张惠言的《说文谐声谱》、黄侃的28部说等等。
依靠谐声系统的双声关系研究古汉语声类的也有很多。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的论说也都在《说文解字》中找到了十分确凿的证据。这些理论得到印证的依据便是主谐字与被谐字之间不仅韵部相同,声母也是相近的。直到今天,许多学者仍然把《说文解字》当作是研究上古韵的重要材料之一。从时代上来说,《说文解字》上承先秦并与魏晋的反切过渡,这就成为了研究汉代语音断层以及古音演化趋势的重要资料。如今,在信息时代,配合其他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人们还必将在古音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秦篆的古文字阶段再发展到从隶书到楷书的今文字阶段,汉字发展到汉代的隶书之后,形体上发生了许多变化,由原来的表形表意的“图画式”书写方式变为方正平直的笔顺组成。古文字阶段的文字原始形态已完全被改变。而《说文解字》中的先秦古文、籀文和小篆,都属于古文字阶段的文字。在当今信息时代,广大文字学爱好者可以通过研究它去考察小篆、大篆的发展状态,认识更古老的文字,探究古文字的渊源。如果没有《说文解字》的流传,秦汉以来的篆书考察将变为文字学史上的巨大难题,更不要说去认识更多甲骨文与战国的古文了。因此,《说文解字》作为一部以篆为主的汇古、籀文字典,其中珍贵资料经过许慎的研究与归类整理,流传于今,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沟通古今文字的桥梁,辨认古文字的重要参考。
文字学家唐兰曾说过:“因为周代的铜器文字,和小篆相近,所以宋人所释的文字,普通一些的,大致不差;这种最简易的对照法,就是古文字学的起点。一直到现在,我们遇见的一个新发现的古文字,第一步就得查《说文解字》,差不多是一定的手续。”小篆是古文字的终点,而《说文解字》中不但整理了秦汉时期的所有小篆,而且也保留了部分先秦甚至更早的籀文。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许多古文学家进行研究类活动,也都要借鉴《说文解字》。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种青铜器上的铭文,古玺,碑文,在对这些出土文物的开发研究中,出现了许多的古文字资料,在文字整理方面《说文解字》的重要作用便得以凸显。《说文解字》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汉字阶段许多有参照价值的字形结构,串联起中国的古老文字,通过《说文解字》的解说和引用,给古文字的考释工作做出很大贡献,《说文解字》中的许多文字说法都无法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相关资料,但在出土文献资料中却能够得到印证。现在所出土的原始材料和考证研究,可以反过来弥补《说文解字》中的不足和遗缺。《说文解字》与古文字的发掘研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例如《说文解字》中存在小篆的异体:
肩(肩),膊也。从肉,象形。肩,俗肩从户。(四下《肉部》)按:“俗”指汉代讹体篆字。
肩,也称肩膊,字形采用“肉、户”会义,“户”像肩甲连臂的形状。俗称“肩”字,采用“户”作边旁。许慎如此做法便是要探求古文字的源流。《说文》收字,可说是把汉代所能见到的所有字体都罗列其中了。又例如:
《说文》七上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籀文以鼎为贞”;三下卜部:“贞,卜问也。……一曰鼎省声。”
《说文》中保存了许多精彩的字说,许慎认为古文字以“贞”为“鼎”,以“鼎”作为“贞”,小篆贞字从鼎省声,这些都是言之有据的,可惜在现存的古典文献中无法得到验证,但在出土的殷墟卜辞中有鼎字,屡见同音假为贞卜之“贞”,西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也有“贞”字,也是从卜鼎声,周代铭文资料中也有记载“贞”字通常假借“鼎”字,古时“贞”“鼎”二字的字形关系与用法在《说文解字》中得到极大的证实。类似这样的例子在《说文解字》中存在很多,在当今信息时代,了解文字的来龙去脉,文字学家对文字的考察急需《说文解字》的注解,信息时代的文字学历史探究和勘察更要在《说文解字》上研究上进行。
许冲《上<说文解字>表》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有人概括《说文》是 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这种说法并不过分。《说文解字》中内容极其丰富,《说文解字》所保存的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方言俗语、科技发展等等方面的资料十分丰富,这些资料与现存的史书记载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为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提供了重要参照。
(1)《说文解字》中概括的货币史:
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古代货币最早开始使用的是贝壳,到周朝开始使用铸币,但仍然以贝壳为主,发展到秦代就专用铸币,并废除了贝壳。这条制度从侧面反映出贝旁的字,如:财、贡、赋、贿、赂、贱、贵等字,在金钱交易中的重要作用,印证了贝是古代交易的最佳凭证,后期,货、贵、贱的出现也说明贝在人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说文解字》中的反映古代社会制度和生活常态:
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车,舆轮之总名也,夏后时奚仲所造。
“古者井田”中显示出“耕”字的从井之意,与古代井田制相对应。《周礼》中有记载“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郑玄注:“一里方三百步”。后一句则总体写出“车”字的含义,更为细致的透露了造车的时代和造车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古代姓氏,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古代姓氏多从“女”旁,如:姬、姜、妃、婢、姒等等。从侧面说明了存在着随母姓为姓的历史阶段,反映了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历史阶段。
十四下酉部:“酒,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这是关于远古酿酒的古老传说。
(3)引用方言俗语方面,据统计,《说文解字》引用方言俗语共170余条。例如:
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一上《王部》)
皇,大的意思。字形采用“自、王”会义。“自”,为起始的意思。远古始皇,就是燧人、伏羲、神农,这些都是伟大的君王。“自”读音像“鼻”,到今天为止有的地方仍将最初生育的儿子称为“鼻子”。
(4)《说文解字》还有一些文字反映了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
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
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偏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为五步。
前一句表明古人已经意识到雷是如何产生的,雷雨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可以看出古人对雷这一事物认识的比较透彻。后一句写木星也指“岁”,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因为在黄道带里岁行一次(每年经过一个星次)而午名。约十二年绕天一周(即绕日公转周期)。常用以纪年,这就是最早的纪年法。许慎说解中自“从步戌声”以下是讲岁字的形体与其运行特点有关。段玉裁有注:“行天有常故从步”是对的,意思是岁是一个星次一个星次地运行;戌即悉,《说文解字》咸字下云:“戌,悉也。”“戌声”即包含“二十八宿,宣遍阴阳”之意。以上可以看出《说文》中的许多字词,由于历史悠久,即使还存活着许多古老字词,却早已失去了古义。但已失去的古老意义,却记载着古老先民的文化生活。如今现存的《说文解字》中却保存着大量的字词资料,成为今天学者探讨古代文明的渊源。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学术手段的进步,《说文解字》的历史价值也愈加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可以预见,《说文解字》在弘扬汉民族历史文化方面,在如今信息时代人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方面,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综上所述,《说文解字》乃一本很完善的字典,它是我国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这本书的作者许慎在文字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保存了先秦字体以及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为研究音韵流变、历史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信息时代《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更加不应该被忽略,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推动中国语言文字学的深入研究,《说文解字》的学术价值更应该加以利用,使这上千年的文化积淀成为信息时代人们不可遗忘的知识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