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的前世今生

2018-11-14 03:41刘敏
剧影月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滑稽戏剧种梨园

■刘敏

舞台剧按内容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木偶剧等。舞台剧的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进行改编。

中国最早有记载的“舞台剧”初始被称为“梨园戏”的。“梨园”指代戏曲可追溯到唐初,和唐玄宗李隆基有关。唐玄宗幼年即喜爱歌舞,并能表演。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玄宗继位后选了宫廷内的一片梨园作为排练歌舞场所。当时,这块梨园和周围的枣园、桑园、桃园等并无区别,只是由于唐玄宗在这里排练歌舞,才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演习歌舞戏曲的场所,“梨园”的性质才起了变化,这是唐玄宗被戏班供奉为祖师爷的原因。特别是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的描写,这一指代称谓就更加流传下来。

最初的梨园戏其实是皇家戏班子,而在民间,普通老百姓自然也是有类似的娱乐的,当然和皇家戏班不能比。很多地方戏一开始都是在田间地头流行,从一些乡间舞蹈或民间小调改进而来。中国地大物博,方言也各不相同,渐渐形成的戏剧流派也是不同的。大到京剧越剧,小到各地方言剧,舞台剧都以一种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前进。在众多舞台剧中,“滑稽戏”几乎就是一个微乎其微到几乎看不见的剧种。它夹杂在众多戏剧和曲艺中艰难求生,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顽强而又孤独地彳亍前行。滑稽艺人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国王行事不当,不能直接批评,就利用优来进行调笑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优即便说错了话也不算犯罪。

到了封建时代,优从对帝王进行讽谏,变成帝王用来讽刺臣下的手段。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石勒因一个担任参军的官员贪污官绢,就令一个优人穿上官服扮成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他。从此,优的表演就被称为参军戏。到晚唐时期,参军戏发展成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角色外,还有女角色出场。到了唐末五代,又改称“杂剧”。到了宋代,更出现了五个脚色名目,虽然有了上述种种变化,但其内容仍属滑稽调笑性质。不过这时多以市井人物为取笑的对象。这些就是最早的滑稽戏了。《说文》就说“俳,戏也。”“优,饶也,一曰倡也,又曰倡乐也。”总之在说俳优是惹人发笑的滑稽演员。

俳优,在表演时嘴里说着令他们乐不可支的事情,说着仍不尽意,还要表演着,互相比划着,看谁比谁更开心,谁比谁更快乐。俳优的表演往往在汉代百戏的杂技中做穿插用,就像现代杂技中的小丑,俳优和杂技演员互相配合,有时还生出些情节来,看似节外生枝,却也十分有用,如果杂技场面持续紧张,观众审美疲劳了,小丑们的滑稽表演恰好令观众捧腹,这就有张有弛,使演出有了调节有了节奏。

俳优,原意是指滑稽演员,可就读音词义上讲,挺有寓意,俳优与排忧同音,俳优们逗笑观众不就是解除了观众的忧愁,不就是排忧了吗?在历史长河中,这些俳优渐渐的转变成为了滑稽戏艺人,在各个时代或高调或落寞的传承下来,直到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滑稽戏的表演,是以独脚戏、相声等曲艺的表演为基础,又吸收了文明戏的表演。滑稽戏演员在“说”“学”“逗”“唱”和形体动作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优秀的滑稽戏演员会多种戏曲唱腔、民间曲调或流行歌曲,并且口齿伶俐、反应敏捷,能讲一口漂亮的各地方言,如上海话、宁波话、绍兴话、杭州话、苏州话、无锡话、南京话、扬州话、山东话、四川话、广东话等,而且往往以会讲混杂的方言为妙,如广东上海话、北京四川话等。滑稽戏的形体动作是特别夸张的,有时简直夸张到荒谬的程度。

滑稽戏经过漫长的艺术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去芜存精,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它善于从底层社会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选取题材,利用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传达民众的情绪,揭示生活哲理,反映市民心声和情趣。在表现手法上,既继承民族喜剧艺术传统,又借鉴外国喜剧艺术优长,从民间说唱、杂技、相声、地方戏曲到中外话剧、电影电视、舞蹈美术,不拘一格、兼收并蓄,方言杂出、众腔并举,融汇百家、自成一体。在演出风格上,注重运用“噱头”技巧,地方特色鲜明,寓庄于谐,雅俗共赏。

滑稽戏的剧目大致可分四类:

第一类,是根据独脚戏的“段子”发展和改编成的。其中《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因思想性深刻,艺术性完整,已成为滑稽戏优秀的传统来保留剧目,并被搬上了银幕。

第二类,是从文明戏移植而来。主要有《方卿见姑娘》《包公捉拿落帽风》《济公》等。

第三类,是解放初期,从话剧、戏曲、电影剧本移植、改编的。移植的地方戏剧目,有《苏州二公差》(即《炼印》)、《好好先生》(即《三家福》);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幸福》《西望长安》等;根据话剧剧本改编的,有《小九妹》(即《蜻蜒姑娘》)、《万无一失》(即《天罗地网》)等。

第四类,是根据外国剧本改编的。如《活菩萨》一剧连演连满一年零九个月,创自有滑稽戏以来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

第五类,是新创作的剧目,如《样样管》《不夜的村庄》《满园春色》《性命交关》《一千零一天》等。1981年9月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时,滑稽戏的《阿Q正传》被列为上海纪念演出的重点剧目之一。

滑稽戏是在江南特定范围内出现的一个剧种,现存的滑稽剧团除了上海,只有苏州、杭州、无锡和常州各一。这个可以说是逐渐凋零的剧种,在信息时代却渐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老底子中,滑稽戏和那些戏剧一样,都是连演带唱,很多老一辈的滑稽戏演员都是有一定的唱腔功底,毫不夸张地说,唱啥像啥。越剧沪剧各流派拈手就来,哪怕有五六成相似也堪称惊艳了。要知道滑稽戏演员要学的东西比别的单一剧种多的多。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能接触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尤其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这对于不仅仅是滑稽戏,包括很多剧种都是一个冲击。在数不胜数的剧种中,滑稽戏可以说在夹缝求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有时效性,比如今天发生了一个什么事,影响颇大,那么就可以马上根据这个事情编出一个剧本,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舞台上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的宣传。这也包括一些定向戏,在近几年中,很多剧团也渐渐向定向戏发展,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形式,既保证了滑稽戏的不沉寂、不落寞,也能利用这个机会更好的宣传政府一些决策和举措,使观众在欢笑中接受教育。

长久以来,滑稽戏在用和其他剧种完全不同的方式顽强的发展、壮大,直到今天很多剧种都在渐渐式微,它还在用自己的方式生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门自秦汉时期就流传的艺术不但不会消亡,相反还会用自己的方式走的更远、更长。

猜你喜欢
滑稽戏剧种梨园
关于云南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传承及发展探析
浅析滑稽戏表演艺术
课题:梨园漫步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梨园”指戏曲界
“梨园”指戏曲界
常州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点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