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琳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电影第一符号学和第二符号学将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创立。其中,第一电影符号学的研究仿照结构主义语言学分析模式,认为电影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第二电影符号学将精神分析学融入符号学中,借助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全面阐释电影创作主体和观影主体在创作及观看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从电影符号学的观点看,电影是具有独特含义的符号系统,具备隐喻性特征,其显意是可直接感知的元素,如影像、声音等;隐意则经由间接的途径,如风格化、抽象化的概念,通常很大程度上带有导演的意识形态痕迹。
韩国姜帝圭导演的微电影《恋慕》以妍熙与珉宇这一对恋人因残酷的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为故事主线,以战争、政治、亲情等为辅线展开。在这场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爱与守候中,结局是等待后的无果悲剧。本文的符号隐喻性解读通过物件、场景、食物、拍摄方式等方面展现,挖掘隐喻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张力。
符号的隐喻性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运用符号学来解码电影的价值意义、文化内涵,获取更多的信息。电影符号学是把电影中的“象”与“意”结合,形成特殊意义的解读。
(一)饮食符号读解。《恋慕》中的饮食符号包括冷面店、妍熙的饭盒和每日重复做的一桌菜肴。这些饮食场景反复出现,在刺激着观众味蕾的同时被赋予深层次意义。一是饮食符号具有政治意蕴,在平壤的冷面店中,北朝鲜游子常常光顾,表层为思乡情怀,深层是对南北微妙关系的反思,隐喻解读韩朝分裂的历史悲剧。二是饮食符号具有仪式感,食物最初用于祭祀被赋予了独特功能,这种仪式感是虔诚、敬仰与爱的物化。在影片中妍熙娴熟的刀工、精致的摆盘、惯例餐桌上的摆花,这一系列描述性组合段透露出浓郁的仪式感,将爱与等待和盘托出,六十年的光阴一切如旧,这便是仪式的力量。三是饮食具有情感延续性,妍熙记忆力衰退严重,每日却不忘备好一桌菜肴等待丈夫回家,这是恋人间的依赖与默契,时光流逝情感却在延续。
(二)道具符号读解。能指和所指的结合物本身具有相当的任意性,其意义只能由意指关系和值项的双重制约作用才能确定。根据道具符号在影片中所处的具体位置所建构的意指系统,探究其能指与所指形成的意指。影片中干花元素多次出现,干花是时间流逝后的鲜花,其一暗示了妍熙人已经垂暮,其二代表了妍熙对丈夫永恒的爱。影片后半段出现了黑白与彩色照片的特写镜头,彩色照是年迈的妍熙与女儿的合影,黑白照是年轻时的妍熙夫妇,即现在与过去的对比。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心却可以带有执念,将回忆的黑白等待成彩色。影片中妍熙虽已迟暮,可她的形象始终是年轻的模样,这个设置便是对“恋慕”最好的诠释。
(三)人物符号的隐喻性表达。在大多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总是被拿来消费的,并带有刻板印象。《恋慕》中的妍熙美丽贤惠,影片中出现大量特写镜头展示她年轻美好的形象,实则她已是暮年老人。人物符号的设置暗含政治纷争使人离散、家庭支离破碎,哪怕包裹着美丽的外衣去展现,结局依旧难逃悲剧。影片将人物时空魔幻化处理,却没有使观众产生虚构感,将自我的情感投射到影片中并产生对角色的认同感。
(四)蒙太奇剪辑的隐喻表达。蒙太奇剪辑手法是将客观的若干组镜头组合起来构成新的画面意义,观众从组接的画面中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意”。影片中妍熙欲要跨过边界线将饭盒递给珉宇时,妍熙年老模样与年轻模样以交叉蒙太奇的方式剪辑。两幅截然不同的样貌出现在同一时空下,交替叙述组合段的运用衍生抒情性,极大地丰富了妍熙对恋人颠破不灭的情感,从而增强情感传递的表现力。
(五)场景的情感表达。场景是镜头语言中画面组成的元素,场景的选取富有符号的隐喻意。如电影常运用的方正密闭的空间场景隐喻压抑的情感和封闭的人物心境,或通过充满阳光的场景隐喻希望与重生,暴雨天隐喻灾难悲剧等。《恋慕》中结尾的场景具有丰富的隐喻性表达,妍熙目送着珉宇离开的远景剪辑出了几十年间沧海桑田的变迁。画面中花朵开放,蝴蝶翩飞,唯独不变的是道路中央妍熙苦苦等候恋人归来的孤独身影。妍熙其实并不是忘记自己已经衰老,而是忘记她到底等了爱人多久,她坚信等待是值得的,如此支撑她像之前那样活着,像之前那样爱着。这样的场景设计既突出了时间的变化,又隐藏了时间的变化,几十年的光景没有改变人物心中最炙热的情感。
通过影片《恋慕》的符号学研究,探析符号最隐蔽、最不为人知却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现实认知的意义,直面其背后的情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