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敏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将整个世界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种交流都比从前更加频繁,这也包括音乐上的交流。民歌一向作为我国的特色音乐而著称,美声则代表着西方国家的音乐发展。当下两种音乐形式也有很多的融合,各取所长,很多歌唱艺术家也都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包括通俗歌曲的演唱。下面就从我国四川民歌在美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来谈一谈中西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及如何利用好美声的特色来丰富我国的音乐发展。
说到四川民歌在美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就要先来详细地剖析一下四川民歌的特色及美声的特点,这方面明确了,那么两种音乐的借鉴与应用也就自然清晰可见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什么是四川民歌,而什么又是美声呢?我们知道民歌起源于我国各个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老百姓将生活中的劳作、思想、喜好、事迹等等通过传唱的方式一代一代传下来,民歌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四川民歌也不例外。四川地处我国西南腹地,面积辽阔,省内山川、平原、高原地形都有分布,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门户,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成就了四川民歌独特魅力,所谓“川腔蜀韵”,这些民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活泼生动,我们耳熟能详的《康定情歌》《槐花几时开》,还有新改编的《康定月亮》《船工号子》,这些歌曲结合四川当地的语言特色,咏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美声源自于意大利,按照字面解释就是“美好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优美的歌唱,它所讲究的是人类身体机能的发声结构怎样更合理地来运用,注重表现声音的流畅性、贯通性和精美性,美声的这一系列科学原理使得这样的音乐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歌唱者的嗓音也是一种很强的保护。它代表着无可超越,代表着最高雅的音乐艺术,同时也代表着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
四川民歌与美声分别具有怎样的歌唱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从呼吸、声音、情感表达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通过对这些特点的观察来总结四川民歌在美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内容都有哪些。
(一)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任何歌唱音乐的形式都首先要练习呼吸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技巧,才能使声带发出动听美妙的音乐,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引起听者的共鸣,同时巧妙地运用呼吸也是对声带的保护。四川民歌讲求的是“气沉丹田”,以胸式呼吸为主。并且呼与吸之间,注重吸气的力度,面部表情放松,胸腔隔膜自然打开,让气息平稳地进入体内。相比之下呼气则显得少而急促,这样气息下出来的歌曲就很明显的突出了四川民歌的轻快、活泼的特点了。不过四川民歌在呼吸方面对歌唱的要求并不很严明,一切以怎样完美表现歌曲的艺术之美与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主。四川民歌的这种以歌曲的需要来调整呼吸需要的唱法对美声的基础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美声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的联合呼吸,声音借助气息传送出来,这里面对歌唱的初学者来说,美声对呼吸的要求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下子就达到的,而民歌与平时的生活链接比较紧密,很多人可能不会科学的呼吸方式,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把美妙的四川民歌唱好,所以借助熟悉的来慢慢过渡到熟悉的会比较容易一些。也就是我们用四川民歌的胸式呼吸入手,教师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转换或者加入、减少哪些气息,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加顺利一些。有时候我们在歌唱领域将美声与民歌划分得很清晰,其实就像开篇提到的音乐无国界,很多歌唱的技巧与技法都可以相互交融,我们的目的不是将技巧演练到多么成熟,而是借助技巧唱出更加优美动听的音乐。作为美声的入门课程技巧呼吸技巧也是一样,从四川民歌的角度讲,因为四川民歌风格多样,所以呼吸方式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运用在美声呼吸教学上不仅是学生听、唱熟悉的内容更容易掌握其中的精髓,还因为这样的中西结合,才会给我们的歌坛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人类的声音美出新高度。
(二)声音。美声因为起源于意大利,所以很多唱法,特别是声音方面与意大利语更加契合。到了我国这种声音在教学中推广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先不从意大利语所传递的情感上的理解方面,但就声音本身而言发出相对于汉语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也绝非易事。汉语的声音更侧重“字正腔圆”,四川民歌在这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川腔”指的就是声腔的灵活运用。谱在纸面上的音符是无声的,演唱者要将这些无声的转变成有声的柔美旋律,那么对声腔的把握就非常重要,四川民歌的歌词很多都是以四川本地方言唱出的,其声音是通过声腔根据歌曲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在美声教学中加入这种腔调,既是对美声的创新,也是让美声融入进我国的音乐大家庭来的方式。声音的传出和歌唱时喉头的位置也息息相关,美声对喉头要求明确即必须是下降,这个位置要始终保持着,促使喉咙尤其是低部打开来,这样起到拉长发音管并且稳定喉器的作用,同时声音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了。这是一套科学完备的声音系统,虽然如此,但来到我国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在我们中国美声中,这样的唱法未免古板单一。此时结合四川民歌发声的方法则会充分弥补这样的情况,因为对于四川民歌来说喉头的位置既可以高也可以低,开喉可大也可小。比之美声唱法要灵活宽泛许多,在美声教学中引进这样的多边形式,则可以促进美声的进一步发展。
(三)吐字。在吐字方面,根植于中国本土的美声就显得拙劣一些,因为原来的意大利语都是有简单的几个字母来回组合而成的,吐字变化非常小,只需要注意声音的悠长、婉转就可以。四川民歌虽然夹杂了四川的本地语言,但是这些语言呈现在歌曲里更加突出了亲切自然之美。咬字准确、吐字清晰是四川民歌的特色,歌曲中的每句话、每个词语都能够或长或短得清晰地传入到每一个听者的耳朵里面,美声教学中既有直接用意大利语唱出的部分,也有结合我国的歌词来进行美声创作的。后者尤其需要四川民歌中对吐字方面精准要求的经验。很多歌唱艺术家之前研究主要是从怎样将美声这种穿透力强的音乐表现形式用汉语唱出来,其实如果只是按照意大利语来唱的话很美,不过换成汉语怎么听着都感觉很别扭,这种别扭就是在美声的呼吸、声音没有任何变通的情况下,单单改变吐字的结果。传统上认为美声就得要唱出意大利的感觉来才可以,事实上,西方美声的诸多科学合理的歌唱技法与我国四川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唱出中国的美声歌曲来才是更多音乐艺术家们的工作,四川民歌的咬字、吐字技巧和方法应用到美声的基础教学中对美声中国化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形成独特的中国式美声也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方式。
(四)情感。四川民歌在我国的众多民歌中能够独树一帜与它特有的曲风、特色化的语言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有直接的关系。其中情感表达尤其明显,四川是大省,不仅面积上可以与某些欧洲小国相等甚至更大,而且各个民族种类也多。所以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面非常丰富,有抒发对爱情的忠贞和追求的,也有表现劳动人民劳作时的感想感受的,还有表达对不同时节美好景色的赞美的……这些情感或高亢或低沉或婉转或轻快,无不彰显出四川人民的热情、幽默的泼辣性情,《妹儿爱的勤快人》《太阳出来喜洋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通过这些民歌让我们能够真切的了解到四川人民的生活情况,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将这些多彩的情感表达引入到美声的教学中,对美声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极大的丰富,因为就美声的音乐情感传达来讲他们比较单一,中国汉字的传情达意功能要比意大利语强大,在歌曲中也是如此。美声的声音美是很美,但是表达情感上面往往仅仅通过音调的变换来传递。在美声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四川民歌的这些丰富的情感表达应用美声的形式传递出来,用美声的科学发声技巧来处理活泼跳跃的音符,将高雅与通俗连成一体,艺术与生活相融。大家一贯将美声视为阳春白雪,其实,我们普通的百姓生活才是这些歌曲的最初来源,所以四川的民歌通俗易懂更是最美的艺术,它带给美声教学的是接近生活,情感传递才会更真实。
四川省地形种类全,民族多样,这样就形成了四川民歌多样的曲风,虽然我们统一将四川的这些民歌都称为四川民歌,但是如果严格划分起来,在四川民歌中也有很多的类别,他们在歌唱时对技巧的应用都略有不同,歌曲风格更是因为各民族间的不同文化习俗而有较大的差别,多样的风格对于美声教学来讲是最值得借鉴与应用的,歌剧中虽然也有一些变换,但毕竟总体风格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将四川各地的民歌风格引入对这方面是一弥补。
(一)山歌简明的曲调,丰富的情感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四川山地多,幽居在山中的劳动人民歌唱时往往是先起全部歌曲的最高调,以此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这个声音响彻大山,让相隔很远的人也能听见,引起大家的注意。接下来就是用悠长的曲调开始娓娓道来。四川的山歌内容比较简单,歌词带有浓重的地方方言特色,节奏简洁明快,感情表达丰富。四川山歌在美声上面的应用最主要的是用简明的曲调来表达丰富的情感。美声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歌声穿透力强,这与四川山歌曲风比较吻合,所以在应用上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将丰富的情感传递出来,因为美声传递情感的方式往往是通过音符而不是语言,特别是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四川山歌则是两者结合着表达情感,词配曲,两者之间因为有着其中一种的铺垫,即使偶尔曲子留白或者歌词空缺,都不会减弱整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将这些融进美声歌唱内容里,让美声的情感也丰富起来,那些细微的诸如害羞、迟疑、疲倦中带着兴奋的情绪都可以通过歌声演绎出来,那么美声的发展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反过来说,世界的,也同样可以融进民族之中。
(二)平地民歌叙事抒情,简单优美,传唱度高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四川的平地相较于山地就明显的少了许多,这也使得四川平地的地域城镇聚集,人口稠密,加上交通便利,贸易往来频繁,各地域的风俗文化也在这里交汇贯通,人们生活悠闲自在,茶余饭后听着也哼着一些歌曲,这些小曲既有四川山歌的豪爽奔放,也吸收了江南小曲的闲雅悠长,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风格,叙事中透着悠缓和明快。像我们熟知的《鲜花调》《长城调》都能体现出这些特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四川丰富的物产及深厚的巴蜀文化底蕴,使得城市发展更为迅速,人们生活富裕安康,平地的民歌方面相较于山歌用语更加规范,包括旋律和节奏也更具有规范性,同时兼具着贴近生活的特点,在统一的旋律下传唱度很高。美声教学对于平地民歌的这些特点可以依据所要表现的内容而有所选取,美声源于西方,在歌唱方面也带着西方的直抒胸臆,这一点与四川民歌的山歌比较类似,而平地民歌则会在这样的基础上相对含蓄委婉,虽然不会像江南那些在曲调中隐晦地表达情感,但是正是这种忽隐忽明的表达才使四川的平地民歌别有一番韵味,美声在这方面的表现力则显得不足。传到中国的美声,如果不加之以中国特有的含蓄美,就不能称之为融入了我国的音乐文化。但如果直接借鉴江南一带的曲调,又显得有些生硬,反差较大。所以四川的平地民歌在表现这些方面应用在美声上面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江河文化下口语表述的“号子”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四川江河众多,是长江的重要途经之地,地势上自西到东依次走低,四川境内江河大小有一千多余条,这些江河也养育了这一片的世代子孙,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河流的文化。“号子”也是在人们的日常劳作中逐渐发展并传承下来的。“号子”起源于人们团结一心共同完成什么事情时的呼喊与吆喝,比如说共同拉船上岸、一起撒网捕鱼、一起出海等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领唱和独唱两部分,这两部分又总是相互切换。可以是一个人领唱,然后很多人一起和;也可以是很多人领唱,只有一个人和。当然也会有大家一起合唱的曲子。“号子”的类别都是根据劳动的具体内容而定的,所以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歌词比较随意,属于即兴创作。美声教学对于四川民歌的“号子”方面应用时主要是在歌剧中,根据故事发生的情境来临时歌唱,像“号子”一样,属于曲调比较单一,情感表达也比较直接的形式,尤其适用于需要号召大家一起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领唱也有合唱,形成恢弘的气势,带动整体的氛围,这个时候歌曲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抒发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了,而是具有工具性,可以通过这样的歌唱来带动大家完成某一项使命。
综上所述,四川民歌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对于美声的基础教学方面应用比较广泛,在美声教学中特别还要加入依情境的不同而做好声腔、曲调的变换,真正实现美声的中国化,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国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