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春
1978年11月,已近寒冬,但中国大地正涌动着一股暖流,人们迫切期待着严冬过去的春天。在这样的大背境下,《金沙江文艺》应运而生。
40年前,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鼓舞推动下,我州于1978年8月16日至24日召开了为时九天的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揭批“四人帮”,平反冤假错案,实现了我州文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1979年12月27日至1980年1月4日召开了全州首届文代会,协商选举成立了州第一届文联。1980年1月5日,我州试刊4期的内部刊物 《金沙江文艺》获省委宣传部批准,在全省公开发行。这几件事,为我州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事是怎么做起来的呢?
主要推手是我州当时那一代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那时我在州委宣传部当部长,与他们接触比较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用各种方式在我耳前不断地吹风,把我吹醒了,吹懂了,吹激动了。我就把他们的愿望和意见汇报到州委常委会去。州委很重视这些反映,采取了积极支持和加强领导的态度,做出了相应的决定。于是,事情就一件一件做起来了。
1978年创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开过不久,楚雄一中语文教师张福三和州文化局负责人之一刘树邦,拿着一份手画的刊物封面雏形和一沓稿件来找我,说很多同志希望我州办一个刊物,为大家提供一块耕耘的园地。还说,州民委主任起进富愿意出钱支持。我说,那就内部办几期试试吧。那知这一试就上了老虎脊背,下不来了。各方面反映热烈,好评如潮,稿件风涌。我们马上向省委宣传部申报,省里一批复,刊物落上户口,谁想停都不可能了。
一些年纪大一点的同志可能还记得,我州文联刚成立时,确定抓日常工作的是田良耕。他是新华社记者,被错处下放到楚雄,是一位很有眼光、很有见地、很有才华的好同志。他提出,依据我州现状,发展文艺事业,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采用开生荒、挖老板田的办法,把全部精力放在发现和培养各民族创作人才上。这是个好主意,可惜他壮志未酬,得病早亡。后来,州委又决定调芮增瑞同志来文联主持日常工作。当时,芮在楚雄市二中教书,教得很好,被评为先进。市里舍不得放,听说州里要调,马上把他任命为二中副校长。信息反馈到州委常委会上,州委书记余活力同志说:“他在文艺方面更有长处,他来搞文艺更适合,已经提为副校长也要调,就是提成校长也要调。”
芮增瑞同志非常认同田良耕的想法,他率领杨继中、熊望平、黄晓萍、张学康等第一届文联机关那个团队,首先拿起锄头“挖老板田”,不怕风吹日晒,不顾嬉笑指责,埋头苦干认认真真地挖。他们在《金沙江文艺》这个园子里挖,马旷源在东瓜山头挖,黄立新在总站挖,唐楚臣、陈九彬、卜其明、周品生、朱有凯等也在自己立足的地方挖。他们日复一日地挖,挖了八九年近十年时间,终于挖出了一支虽然稚嫩,但很有朝气,很有上进心且不缺灵气的各民族文学创作队伍。后来,又经过祁树森、周文义、张林敏、李茂尊等几届文联团队一届接一届的打拼,终于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楚雄作家群”,去年在北京开了会,这是非常值得我州文艺界高兴和自豪的。
“作家群”远不是一个数量概念。它当然要求有一定的规模,但主要是靠有重大成就的作家和有重要影响的作品来支撑。有重大成就的作家,老中青三代文艺人才里都有,有重要影响的作品,则是要经过读者和时间的检验。“作家群”也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它需要能干的组织团队来呵护和经营。经营作家群,用行政机关那一套观念和办法不行。行政机关讲究职级,讲究资历,重视离退休界限。文艺单位如果照搬就要误事,可能会埋没掉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才俊,也可能让老作家老艺术家受到冷落、遭遇挫折。内行人是不会这么干的。我省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晓雪,已经83岁了,至今一直活跃在云南文坛上,他最近出版的两卷本 《我的文学人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州已退休多年的作家黄晓萍,最近出版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 《军队 军人 军婚》取得突破性的成就。2018年2月5日在昆明为此书召开了规格很高的首发座谈会。出席的有:文艺界的老前辈老领导丹增、晓雪,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杰,省作协常务副主席范稳、省作协原主席黄尧等几位作家文艺评论家,以及部门的、部队的、媒体的若干来宾。丹增说,这是一部“美得像春天花朵般的作品”“贴近生活,切进群众,微言大义尽在其中。好读”。晓雪说“这是最近几年少有的能让我全部读完的书”“几次感动得掉眼泪”。《光明日报》发表任维东的评论文章,肯定作品成就之后,特别赞扬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勤奋精神和良好作风,说“如此采访走心,写作走心,完美地诠释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受感染,我也很快读完了此书,也忍不住掉了几次眼泪。读完后心里敬佩之情满满,既敬佩书中那些人物,也敬佩作者。我州学者、作家马旷源已出版58部书,其中好几部是退休后出版的。他的《腾越旧事》头几章登上 《金沙江文艺》后,受到好评,引发了人们对全书的期待。退休后全书出版了。他最近完稿的《地火民魂——腾冲人的抗战》,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长篇小说,追求还原事实真相,语言精练、故事感人、写作风格独特,正在运筹出版中。这些事实说明,对一位学者、作家、艺术家的学术生命、文学艺术生命来说,离休退休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界限。
2009年9月,我州作家黄晓萍的《真爱长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上又是颁奖又是庆祝,隆重热烈,楚雄却没有动静,冷冷清清。我问当时的文联主席张林敏:“你们为什么不抓黄晓萍这个品牌?”张林敏是位很有事业心、思想敏锐、注重行动的人。他马上率领文联同志拎上花篮去昆明上门看望了黄晓萍,几次邀请她回楚雄参加州里的文学活动,并积极为她在州里申报了大奖。这几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已经40年了,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我相信,作为作家、艺术家“娘家人”的州文联和州作协,在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州委的领导关怀下,一定能探索形成一整套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眼界、胸怀、观念、作风和管理服务方式来,呵护好、经营好现在这个自己辛辛苦苦培植起来的“楚雄作家群”,形成更好的文艺生态,创造文艺更加繁荣的新局面,并为开辟更加光明灿烂的下一个40年打下牢固的根基。
(作者系楚雄州人大常委原副主任)
《金沙江文艺》发刊了,它给我州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一个可喜的信息:我们州的文艺工作者也跟上来了。
这个刊物是来之不易的。在我州这样一个受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的重灾区,在他们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淫威下,各民族工农兵业余文艺的幼苗被一株株扼杀,大批文艺工作者横遭摧残,好些被整得九死一生。过去,大家想是想有一个革命的文艺刊物,谁搞?有人导演、炮制什么 《挥手》《还乡图》等一类阴谋文艺、模式文艺,谁看!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万恶的“四人帮”,伟大领袖毛主席制定的“双百”方针重放异彩,全国文艺战线百蕾竞发,一片春光。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州各族文艺工作者心痒猫抓,兴奋呀!焦急呀!多么想甩开双臂挥戈上阵呀!可是,好一段时间里,“文艺黑线专政”论的牢笼还未完全打破,头上还戴着“四人帮”强加的这样那样的“帽子”,自己花过心血的那些明明是好的比较好的作品依然贴着封条,一场场蛮横无理、不容分辩的“批判会”记忆犹新。一想到这些,举笔如重千钧,举举放放,日复一日。还有,“四人帮”污染空气十年之久,许多毒素不知不觉渗入我们体内,一提起笔来,那些“三突出”一类的创作模式,就似鬼一样缠着我们。怎样摆脱这些鬼影呢?枷锁未去,心如火焚。今年八月,州党委召开了全州文艺创作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广大文艺战士积极奋起,认真落实华主席、党中央有关调整党的文艺政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指示,对林彪、“四人帮”及其帮派体系推行“划线站队”“文艺黑线专政”论、大搞阴谋文艺的罪行和种种谬论来了一个大清算。会上和会前、会后,先后为我州文艺战线上的一些冤案、假案公开平反、昭雪,推倒了强加在许多文艺工作者身上的诬蔑不实之词,为一批作品恢复了名誉,讨论制定了三年、八年的文艺事业发展规划和今后一年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当然,我们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的任务还很艰巨,肃清流毒影响,落实党的政策,繁荣文艺创作,建设文艺队伍,发展城乡群众文化事业等方面还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但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较为集中的开枷砸锁、拨乱反正的战役之后,我们的情况确实是大大改观了,我们各族文艺战士已经意气风发地行动起来了。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金沙江文艺》诞生,就是例证之一。
清算过去是为了开辟未来,总结已往的经验教训是为了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沉缅往事,坐下来修补伤疤,从来不是无产阶级文艺战士的性格。今天,在华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已经开始,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进行这场革命,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是今天八亿中国人民上上下下、男女老少的共同心愿。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正在展开我们前所未遇的战斗。这场伟大革命对我们文艺战线和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一切有志气、有才华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的战斗岗位在哪里?要怎样进行战斗?怎样才能使我们无愧于所处的这个伟大时代?
这里最重要的,是要响应华主席的号召,思想再解放一点。我们要通过打好揭批“四人帮”第三战役,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通过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通过向古今中外优秀文艺作品的学习借鉴,使我们自己的思想来一个大解放,使我们自己彻底地从林彪、“四人帮”流毒影响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小生产狭隘眼界和习惯势力中解放出来,从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盲目状态中解放出来,努力学会剖析新的斗争,熟悉新的人物,概括新的生活,反映新的时代,逐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创作出与当年的 《黄河大合唱》《白毛女》那样为当时的革命斗争立过巨大功勋的优秀作品来。完成这个任务要付出艰巨的劳动,花较长的时间,但又是非完成不可的,没有别的选择。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做一个有心人,这个目标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我州是一块培育文艺百花的肥沃土壤。全州十多个少数民族,都有悠久的文化,都有丰富的民间文艺宝藏。毛主席、周总理率领红军长征,在我州九个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播下过革命的火种。建国二十八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更不用说今后二十三年这样灿烂辉煌的年代。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生活、学习、战斗在这块土地上,同各族人民一道创造着光荣的历史,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勤于耕耘,丰满的文艺果实是指日可待的。林彪、“四人帮”给我们耽误掉的时间太久了,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我们要用加倍的劳动,把白白流逝的时光夺回来。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斗争在召唤我们,党和人民在期待着我们,让我们全州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强团结,艰苦奋斗,共同努力,一定使发刊后的 《金沙江文艺》成为我州文艺百花园里一季又一季丰收的记录,一定争取有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问世。
(作者时任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此文为 1978年11月 《金沙江文艺》第一期创刊词,此次刊载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