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民
(清州大学 艺术学院,韩国 清州 360-764)
我国影视产业的“IP”热潮兴起于 2011 年前后,改编自网络小说的《步步惊心》和《甄嬛传》等电视剧引起了受众的巨大反响和讨论,从而掀起了影视产业IP时代的发展热潮。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原是资本界的术语,在互联网公司强势进入影视行业的背景之下,IP也变成了一个热词站在商业和资本的角度进行考量,其内涵已经有了无限的外延,其意义已经发展为“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认为:IP是指“那些具有高关注度、大影响力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IP的存在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个地点,甚至是一个概念,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小说、漫画、影视、游戏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对影视产业来说,IP这个词并不陌生,电影、电视剧、网络剧、动漫等都通过收购IP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但在纪录片领域,IP概念却很少被提及。
2011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从而促使了制作方开始了“舌尖”系列的开发,并将其形成一种IP。由于第一季的火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三季的广告费已近亿元,这是在其他纪录片中从未出现的现象。“舌尖”系列证明了将纪录片IP进行产业化的生产运作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跨媒体营销手段已经成为主流,推动纪录片产业的IP化更显得尤为重要。
上海纪实频道总监干超认为:“发展纪录片产业,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推出精品佳作,并开拓多种平台空间,释放商业价值。‘持续不断’则意味着要成功打造出纪录片IP。美国探索频道的模式代表了过去几十年比较成功的纪录片商业体系。由于其在不同层次上构建了很多成功的IP,其自身品牌也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商业价值。”根据国内外IP模式的运营情况及相关研究,学者已经总结出来了IP运营的五种模式。一是“动画电影+全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打造动画及电影IP,发展全产业链;二是“小说出版+电影版权+发展衍生品”模式,通过由畅销小说IP扩展至电影领域,发展衍生品;三是“网络文学+影视授权”模式,通过网络小说IP到影视改编,实现商业化;四是“出版社影视投资+反哺IP”模式,通过出版社投资影视,电影反哺图书方式进行运营;五是“影游IP联动”模式,通过电影IP和游戏IP相互推动进行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影视行业的IP模式运营都是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多种媒介相互促进共同进行的,并且市场上较多的IP运营模式是以具有一定粉丝群体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为主。但是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其真实性的原则,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很难满足纪录片的创作。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纪录片创作情况进行了归纳,从两个大方面对纪录片产业的IP进行分析。
一是原创IP的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原创IP是创立一个新的IP,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过程,归根到底是形成纪录片创作的品牌化。譬如当下人们所熟知的“舌尖”系列、“大国”系列,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丹行线》《档案》等。这些已经形成品牌化的纪录片节目的IP运营模式大多是借鉴第一种“动画电影+全产业链延伸模式”进行制作的。即通过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内容,吸引受众,形成固定的粉丝群体,继而推广以后的纪录片系列、图书、衍生品或者相关产业。二是老IP的纪录片创作。这一类的纪录片创作在选题中会寻找以前较为熟知的题材,如以抗日、长征、人物、地理等耳熟能详、具有吸引力的题材为创作对象。比如抗日纪录片《大抗战》、人文纪录片《永定河》等,像这类纪录片作品的IP运营模式相对来说就较为简单,后续作品和衍生品也比较少。
2017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中尤其提到了IP和文化产业两个关键词,代表着我国已经开始重视IP时代下纪录片行业的发展。
在影视行业中,一个热门IP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有力量。据统计,2015 年以来国内TOP50 的高票房影片中,由IP 改编的有30 多部,票房占比40%,电视剧更是有70% 来自IP 改编。对于纪录片行业来说,IP时代可以提高纪录片商业化运作的效率,加快推进纪录片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整合。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曾说:“IP 热潮其实就是电影发展、产业大热、行业外投资增多下的必然产物。有的人也许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电影,所以他们唯一能够信任的就是 IP。”这对纪录片来说同样如此,一提到“舌尖”人们就自然会投以更高的关注。所以,纪录片IP的产生对于纪录片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大众文化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约翰·菲斯克曾提出粉丝文化理论,他认为“粉丝”是过度的大众文化接受者,是大众文化资本的积极创造者和使用者。当纪录片拥有IP之后,就会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特别是由IP独特的设定形成的核心用户,这些用户在影片宣传时,利用他们超过普通受众的热情,扩大传播范围,开拓营销手段,最终促进纪录片行业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IP自身具有强大的跨界能力,它可以在各种媒介中任意转换,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衍生品。IP的这种跨界能力带动了纪录片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交流。以纪录片本身为核心,IP为纽带,通过商业化的运作,带动纪录片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纪录片发展寻求一种新的方式。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获得了巨大反响,继而制作了大电影,出版了图书,所获得的收益又进一步投入到纪录片产业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IP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纪录片对于创作主题的选择,而这种相似性又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模式,从而加快了纪录片作品的生产周期。并且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IP的产生会引起受众巨大的讨论,在大数据时代,这些信息又会及时反馈给纪录片制作者,以便于分析受众对于影片的喜好程度,从而为下一步的创作提供借鉴依据。
虽然IP时代下,我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相对于影视产业的其他领域来说发展仍是颇为缓慢。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教师李宁说:“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必须有源源不断成长起来的新鲜人才做支撑,建立与国际市场对接的人才培训机制已经成为纪录片界的共同课题。”进入大营销时代的纪录片呈现出季播化、品牌化的特点,并且现在的纪录片不管从内容还是制作方式上都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老一辈的纪录片人无法适应潮流,这更需要优秀的年轻人来填补这一空缺。高校培养的人才有时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纪录片业界的,需要一个转型的过程,这个周期比较长,从而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限制了纪录片行业的快速发展。
粉丝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纪录片的粉丝。和其他影视行业相比,纪录片行业的粉丝数天然不占优势。虽然现在的纪录片已经趋向于大众化、年轻化,但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纪录片的固定粉丝数还是远远不足。另一方面是原始IP的粉丝。其他影视行业大多是改编一些成名的文学作品,作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而纪录片很少由文学作品改编拍摄,并没有这些潜在的粉丝群体,只能通过自身形成的IP吸引粉丝。基于以上两点,纪录片IP粉丝数量不足也是限制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IP时代的大背景下,纪录片为了契合IP特性,在创作上会寻找相似的题材进行创作,并且纪录片的内容在价值观念、呈现方式上都是比较主流的。特别是原创纪录片IP的开发,多是集中于一些国家政策、传统文化、旅游美食等领域,长此以往,可能会带来审美疲劳。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豆瓣评分都很高,而到了第三季的时候却只有3.8分。受众审美水平的提高是一种情况,而更重要的问题是受众已经对于“舌尖”系列的纪录片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因而IP时代下的纪录片内容的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纪录片产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其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保证纪录片产业新鲜活力和可持续发展。2017年4月,第一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在杭州召开,中央电视台推出了“CCTV9频道生态伙伴大会”,旨在进一步搭建中国纪录片资源共享平台,凝聚优秀的纪录片创作团队,推动中国纪录片的良性发展。纪录片行业的资源整合可以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又可以通过彼此的交流提升制作者能力,培养人才,进而构建出一个更有活力,更具创作力,更加平衡的纪录片生态圈。只有产业稳定了,繁荣了,优秀的纪录片IP才会产生得更多,推广得更远。
优质IP的产生,依赖于纪录片内容的表达。我国著名影视剧作家、评论家、原《电影》杂志社社长赵葆华认为,在艺术表达方面,影视创作应“内容为王,叙事为先”。在IP时代,纪录片作品内容为王的原则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纪录片只有利用优秀的内容打动人心,才能够获得受众的欢迎和认可,纪录片IP才能得以慢慢地形成。所以优秀的纪录片内容是纪录片IP产生的必要前提。
纪录片与IP的关系和其他行业与IP的关系并不相同。影视行业其他领域对于IP更多的是购买和继承,而纪录片大力追求的应该是创造IP。纪录片的创造力与其特殊的社会价值是有关联的。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可以挖掘塑造的东西有很多。纪录片IP承载着中国梦的延续,它的塑造应该是以民族精神、历史积淀为核心的品牌文化。我们应该通过制作成系列纪录片宣传历史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来促进纪录片产业的发展。
纪录片行业应该通过运营维护粉丝忠诚度。一方面,粉丝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某一纪录片IP的粉丝培养,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体最终会转换成纪录片的粉丝。纪录片的粉丝基数相对其他影视行业来说没有优势,通过纪录片IP粉丝的培养和维护,为以后纪录片粉丝的成长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粉丝经济所带来的作用,为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商业运营模式,拓宽了传统的营销渠道,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纪录片行业的IP发展现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正在一步一步尝试,IP热所带来的利弊冲击着纪录片行业的生态环境,我们要牢牢把握纪录片的本质,从内容出发,挖掘优质IP价值,弘扬国家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适应社会浪潮,在IP时代的背景下,找寻出路,推动纪录片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