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益明 蓬溪县三凤镇旌忠小学校 四川遂宁 629132
小学生作为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引导为主,培养学生对阅读课的认知与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之后才能更好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关于阅读课,不管是课堂设计还是课后作业设计都应该适当的围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小学语文学科有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起来的,阅读课程也不例外,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我们在教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而且不是生硬的去阅读。并且,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该只是一味的生搬硬套课件,一板一眼的照着课件或者书本念。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出发,进而体会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阅读到一篇关于父亲的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都讲讲自己对父亲的看法,然后再带入阅读课文中。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同身受体会全文。
阅读的落脚点始终是读,那么读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为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提供导航,什么书应该精读,什么书应该泛读,教材内的课文应该怎么去读,课外读物应该怎么去读,如何有效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文学美,感受语言美,探索意境美。读我们传统文化读物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文中所传达的精神思想,这不仅是对学生阅读的提升,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读先锋个人事迹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进而学习英雄人物的精神。读到描写风景的又没句子应该让学生做好笔记与摘抄,让其慢慢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阅读不应该是“拿来主义”,而应该是吸取精华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所以就阅读教学而言,对于重点作品精读是主体,泛读、略读、品读是重要内容和知识积累的补充。但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阶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阶段,泛读是补充知识,只有各种读法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阅读。
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如果非要命题的话阅读肯定是一道主观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绝非空穴来风,就阅读而言不同的读者读同一片文章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所以阅读课程可以让学生尽情、大胆的说出自己的阅读的感受。而作为教师这时候应该是对学生报以鼓励,哪怕观点有点儿偏,也不应该直接打击学生,而且是以委婉的方式引导。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包容并鼓励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思考成果,深入挖掘教材里的创造性教育因素,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课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