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如山

2018-11-14 00:35裔兆宏
黄河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娘师母补习班

裔兆宏

每当提起老师秦宗弼,心里总会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三月初的古都金陵,寒梅已绽放,早春的杨柳亦已披绿。我再次去拜见秦老师时,心中的情绪有些别样。秦老师,您今年已年届八十,虽没有“三高”的心血管老年疾病,但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已在您的身躯雕刻了难以抹去的痕迹,头发稀少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增加了不少,耳朵有些聋背,行走有些迟缓,神态明显有些苍老。看到您如此的老态,我的心中不免有些酸楚。您是我人生中最为敬重的师长,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导航人,在您身上充满了对我慈父般的关爱。

我与您相识在一个特殊的年月。那时,我生活的村庄仅有初小,上高小必须到邻村去。我刚上小学五年级时,您还不是我的老师。我第一次见到您时,只见您中等个儿,深蓝色的便装,白净的脸上,戴着副黑色纤细镶边的眼镜,目光明亮,炯炯有神,您的身材虽不伟岸,却青春勃发,展示着一种儒雅的学者风范。我第一眼见您时,就觉得您与众不同,心想着您一定是个有学问的知识分子。

那时,无论是上学或者放学,我们都必须经过您家的村庄。您家与我们行走的道路仅相隔一条小河,岸边绿树葱茏,水中碧波荡漾,静静流淌的河水,翻动的涟漪,载走了岸上倒影的绰绰景物,更带走了岸上人家岁月的心事。走在路上,我经常看到您与年轻的师娘形影不离,抱一个红色的包裹,或是抱在您的怀中,或是抱在师娘的怀里,就像是流动的旗帜,激情澎湃,那是您与师娘的爱情结晶,一个刚刚不满周岁的婴儿。

偏僻的乡村,哪来的一对城里年轻夫妇?一打听,原来您刚调到我的家乡工作,虽然您单位在我们村,但中学却不提供您与家人的宿舍,您一家三口只能住在邻村,租借在一家姓余的农民家里,而在这户人家的隔壁,还住着一家从苏州的下放户,不过这家房主是下放干部。

我与您第一次打交道,是在四五年之后,您所在的中学,后来也成了我的母校。那时,从初中升入高中,是要认出身的,需经过贫下中农推荐才能上。按当时的条件,我不能被推荐上高中,后经我的一位舅舅开“后门”,才得以继续升学。自然,连上高中都成了奢望,更不要说对将来想入非非,心存幻想去上什么大学了,即使想参军报国,那也是不可能的。面对前途茫茫,我在读书时,对文字写作产生了兴趣,还做起了未来的作家梦。我最初的文字写作,是从写新闻稿开始的。那时,写新闻稿没有稿酬,稿件邮寄不收费,只要在信封右上角标明“稿件”即可,不过得骑近十里的自行车,到公社所在地的邮电局,才能投递。

十年文革浩劫,学校领导早已被夺权,靠边站了,是工农群众管理学校。我读书的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校长自然也是一位工农干部,他身材矮小瘦弱,面色枯黄,刚刚年近半百,就已谢顶,不过精神矍铄。他虽在干部岗位历练多年,但文化知识仍然浅薄。作为通讯员写新闻,是必须经单位领导审核盖章的。每次我写好新闻稿后,都得送给这位校长审核。对于稿件的内容,这位校长改动很少,但他对我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则不认可。他认为,我是本校的学生,怎么能用第三人称的口气呢?这不是“枉顾事实”吗?所以,他不同意加盖单位公章。要想让他盖章,就得改动口气,得用“我们学校”,他常常搞得我左右为难。有一次,我与校长为盖章的事,再次发生争执,双方争辩得面红耳赤。此时,您向我们走过来,示意我不再争辩。看到您走过来,老校长顿时脸色温和了许多。面对我与校长的争辩,您没有当即判定是非,而是让我先回教室,等到放学之后,再找校长。我走之后,您与校长耐心交流了一番,校长肯定了您的见解。当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因为,校长是从内心敬佩您,您是从首都回乡的大知识分子,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崇高的。

从那之后,我再去让校长盖章时,老校长再也不为稿件的“人称”为难我了。这自然是您对校长的说服起了作用。

此时,我发现您已与我住到了一个大队。我家在一队,您家则在二队。原来,您已买了三间草房子,是土墙的。我记得,因为师娘户口落户在此,如不出去干农活,是不能分配粮食的。中学校长十分爱惜您的才华,就将学校厕所粪便免费给这个生产队用,这样生产队与您家便相安无事了。

在我上高中读书时,我的任课老师中并没有您。我与您的第一次零距离接触,是在恢复高考之后。您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的门生,因为频繁的政治运动,耽误了您寻找人生伴侣,最终回到故乡,与师娘喜结连理。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机遇,是摆脱“农门”的一个跳板。而面对这个重要的机遇,我却犯难了。因为,我在“开后门”进入那所高中时,那所中学的高中已停止招新生了,我无法按正常程序进入高中,只能直接插班上高二,而转学到家乡的中学后,我面对未来的升学无望,试图通过作家梦,来逃离贫困的农村,几乎放弃了数学与英语的学习。

如今,面对从天而降的高考,我既惊喜又后悔。在报考文理科的选择上,我犹豫不决,始终拿不定主意。在此情景下,我曾多次向您求教。您的家,在一条狭小的小河旁,离我家有三华里多。那些天,我不是在下午两节课下,就是晚饭后,往您的家里跑,三番五次,反复“纠缠”您,请您给我拿主意。填写高考志愿,这本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意愿,老师的意见仅仅是参考,但我却翻来覆去地给老师出难题,您如果没有慈爱与耐心,那肯定是让我难堪的。

然而,您对我的难题,却从未批评过、责难过。相反,您总是和风细雨,多次给我分析利弊,师母虽看着我们师生反复探讨,却从不多言。多年之后,回想起自己当年的幼稚无知,实在有些好笑,但您慈祥的笑容,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更是播种的时令。改革开放的春天,给您施展才学带来了机遇。那一年,县中急需教历史的高中补习班教师,您毕业于北京名校的历史系,自然很快就被县中校长“挖走”了。

也就在那一年,我达到了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还进行了健康体检,可是仍然落榜了。我复习高考的中学,有一位杨校长,他在全县颇有声望,不但语文教得好,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就在此时,他调动至家乡建湖的一所名校。临走时,他看我未能如愿录取,很是同情,遂让我跟他去了那所中学,继续复读。

我到那所中学后,复习才一个月多,就感到许多环境难以适应,遂萌发了离开的念头,原因是我听一位同学说,您调入县中后,当年在全县高考中,您任教的高考历史成绩首屈一指,很受校领导的重视与青睐。此时,您的事业如日中天。在县中的高考补习班上,您不仅仅教历史课,还兼任班主任。

那是暮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偷偷请了假,骑自行车从建湖上冈镇赶往射阳县城。时近中午,阳光明媚,和风拂面,小阳河水碧波荡漾,岸边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出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的,前一阵的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的春风把河水都温暖了。

我在县中校园找到了您,中午放学后跟随您来到教师宿舍。在您家,只见刚刚下班的师娘,虽然脸上、衣服上均沾满了拉煤的黑灰,但她却满面笑容。因为,时代给了您家一个新天地,一个新希冀。此时,您与师娘已有三个孩子,因为生计所迫,师娘跟随您来到县中后,不得不寻关系,在县城煤球厂找了一份拉煤球的临时工作。

那时,整个县中仅有一个高考文科补习班,班级人数多达六七十人,想进入这个班补习并非容易。当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您能否帮上我的忙,也不知您有没有这个能力。然而,听了我的想法后,您当即表态,一定满足我的心愿。我坚持来到您的身边复习,理由非常简单:一是离家近,周日放假回家取粮食方便;二是您对我的情况最了解,遇到困难便于解决。

老师,在县中高考补习班中,您是文科补习学生心目中崇敬的师长,您是校领导眼中的红人。您为何得到如此尊敬与重视?是您的和蔼可亲?是您没有师道尊严的架子?还是您有特别的教学艺术?

之前,我复习中遇到问题,总是到您的家里请教,而您每次总是不厌其烦。当然,那是个别辅导,我能心领神会即可了。对于您的课堂教学,我却一无所知。现在,我转入您任教的班级复习,终于目睹到您课堂上的风采了。

不听不知道,听了才叫好。此时,作为您的学生,我端坐在课堂上,聆听您的教诲,目睹您课堂上的神采风韵,不能不对您由衷地钦佩。

您精力充沛,声音洪亮,口才极佳,思路清晰,鞭辟透里,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您的学识渊博,旁征博引,不仅通晓古今中外的历史,而且在哲学、宗教、文学等方面,都有渊博的知识和精辟的见解。您的记忆力极强,上课极少带片纸只字。世界历史内容浩繁,头绪纷纭,您却讲得井井有条,滔滔不绝,人名、地名、年代,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您还一边讲一边在黑板板书,脱口而出,从无差错,令人叹服。

您讲授历史事件时,总是既讲解详实材料,又说明前因后果,更揭示性质意义,娓娓动听,使人受用不尽。每节课您计时精确,下课时恰好讲完一个题目,告一个段落,下节课再讲新的,前后衔接,恰当自如。

您将课堂视作了人生的舞台,只要一走进课堂,就精神抖擞。每堂课都能讲得绘声绘色,极具魅力。在您的课堂上,时而使人开阔眼界,窥探到浩瀚美丽的知识海洋;时而使人思想升华,体味到人生的丰富多彩;时而使人领悟到,学习可达到一种特殊的精神境界……

您,来自社会底层,虽在北京求学多年,但您历经数次政治运动,在贫困的山沟参加过农村社教,深知民间疾苦,更懂得寒门学子的艰难。在这个高考补习班,我们这些往届生中,有当过兵的,有做过代课老师的,有做过木匠的,有当过油漆工的,有扛过锄头的……形形色色,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都是抱着“鲤鱼跃龙门”的初衷而来。

于是,几乎每次正课之前,您都要先讲三五分钟的高考要义,非常精彩。如:“高考就是‘鲤鱼跃龙门’!是你们改变人生的机遇!”“你们绝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舍得花血本让你们来复习,多么不容易!”您还常用我国首位乒乓球冠军容国团的豪情,激励大家:“同学们,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高考冲刺的时刻到了!”

您爱生如子,更是受到学生们的敬佩与尊重。在那个特殊的补习班上,无论学生们是来自城里还是农村,无论是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谁有困难和问题找到您的,除非您无能为力,否则您总是想方设法,尽可能地解决学生们的难处。

转眼之间芳草绿。初夏刚至,我们再次匆匆走进了考场,这是我们青春的又一次跳跃之梦,是能否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特殊考验。在此之前,我尚有一份临时谋生的差事,就是在公社文教办公室负责扫盲,如果高考再次落榜,我的那份差事肯定不会再有,还有我家里兄弟姐妹多,除了我母亲与大妹参加劳动之外,家中紧缺劳力,我又是排行老大,每到夏秋分粮时,总是拖欠生产队的欠款,母亲常常被人嘲笑,说她是自讨苦吃。有人还对她说:“你养了那么大的儿子不劳动,还去参加高考复习,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嘛?!”每次想到贫寒的家境,我就会十分心酸。倒霉的是,那天走进高考考场的教室时,我的脑海一片混乱,显得非常地恐慌不安,竟然连考试的备用铅笔也忘记了,就在此时,我看到了您,我慌张地对您说:“秦老师,我忘记带铅笔了。”

“兆宏,别紧张,别着慌,你先进考场,我马上给你送来。”说着,您转身就走了。不一会儿,您给我送来了一支削好的铅笔。事后,您对我说:“当时看到你十分惊慌,脸色都吓得煞白。”

每当我想起这些琐事,心里总是难以平静,就如同一个个灿烂发亮的光点,在我的心中一直闪烁。漫长的岁月,您的声音,常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的心田……

激荡的时代春风,给我们生活不断带来新的希冀。那年的夏天,我在县长途汽车站乘车回家时,突然见到您与师母,你们步履匆匆。您急切地告诉我,您与师母马上就要上车了,是赶往淮阴,准备调往农垦系统了,现在就去那里办理调动手续。虽然您与师母风尘仆仆,但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喜悦。您为何要离开事业火红的县中?这其中自有您的难处。

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城镇与乡村有条明显的鸿沟,谁是城镇户口的,谁就能吃国家定量粮,青年人学校毕业后,国家则负责安排就业,而农村户口的青年,国家则不负责安排。你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就是那个时代两种不同身份的标签,一个人一旦打上农村人的烙印,就别想走出那片“沼泽地”了。在那个特殊的岁月,由此也不知演绎过多少人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为了解决师娘与儿女的农村户籍,您看到了一条希望之路,那就是进入省农垦的国营农场,那里可解决您一直揪心的难题。

您搬家去农场的那天,学校找来了一辆卡车,您任课的补习班五六十个学生,竟然绝大部分离开了教室,跑去为您送行,同学们依依不舍,有的甚至泪流满面。他们不能理解您为何离开这么好的教学环境,为何要离开他们这些孜孜以求的学子?为了您一路平安,为了司机对您全家路上的照顾,除了一些同学千叮咛万嘱托外,朱刚同学还特地跑到附近的小店,买了一包“红塔山”香烟,气喘吁吁地送到司机手中,再三嘱咐他,对您全家路上多加关照,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果然,您如愿以偿,顺利调进了省农垦系统中最好的一个农场。在那里,您一家有了住房,师母也当上了幼儿园的老师,儿女能够安心上学,一家人的日子幸福而安详。

我也不知道,上帝是如何安排我与您的这份深情的。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也许是我受到了您潜移默化的影响,大约几年之后,我也来到一个国营农场中学任教,且与您职业一样,担任中学历史教师。我与您虽不在同一家农场,却在同一个县域,每有全县的重要教研活动或是教师学习,我们都能欢聚一堂。

每次师生重逢,总是倍加亲切。您总是对我问这问那,关怀备至,从工作教学的难点,到为人处事的方式,到人生观的态度,您都悉心指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您反复教诲我的。

多年之后,我改行到了企业,并与您相聚在了同一个农场。于是,我总是一有空就去您家串门,每每如此,我们总是谈天说地,从纵论国内外大事,到谈及日常生活琐事,师生之间,滔滔不绝,说不完的内容,叙不尽的话题,常常让师母与师妹们感到莫名其妙。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我走着,走着,不断地走着。当我疲惫懈怠时,记忆中就会浮出您坚定的面容,坚毅的声音,坚韧的精神。老师呵,您教会了我生活的法则,引导了我的人生航向,我怎能将您忘怀?

后来,随着我岗位不断调整,职务的不断变动,您始终不忘对我的关心与嘱咐,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您总是反复叮咛。即便我调入省城的上级主管机关工作,每次与他相遇时,您也总是不忘对我工作与学习的关心。

多年来,我在工作之余,一直热衷于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和出版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每次我总是不忘呈献给您。您每次收到我的作品,即使再忙,也总忘不了给我写信,哪怕是三言两语,也总要对我勉励一番,即使您退休之后,也是如此,这让我十分感动。我知道,这是您对我的关心,更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为此,我从不敢懈怠和自满。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与师母均受教过的老师马先生来到农场。中午,马先生在您家里作客,您与师母特地让我过去作陪。

时光荏苒,人生如梦。转眼间,我与您相识相知,一晃近半个世纪。从小学的顽皮到中学的血气方刚,从宏志千里到步入社会的人生轨迹。不知哪年哪月哪日,您的额上犁出了深沟,您的双鬓平添了银丝。然而,您的言行,始终激励着我的成长;您的教诲,一直激励我憧憬着生命的黎明。

如今,您的三个子女也早已成家立业,可谓子孙满堂,晚年颐养天年,美满幸福。可您依然嗜书如命,就在今年春天我与您相聚时,师母的手机响,说您竟然一下子又购买了六本新书。您虽年至八旬,却仍旧学习不止。

您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岂能不令我感动?岂能不令我敬仰?

岁月悠悠,师诲谆谆。

在我生命的旅程里,您星星闪亮般的点拨,始终是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灯;您沉稳如山的慈爱,始终激励我奋发前行;您敦厚诚实的启迪,始终让我受益终生!

猜你喜欢
师娘师母补习班
喧噪
分娩补习班准爸不翘课
好不想上补习班啊
你的微笑
——写给我们亲爱的师母
闲话师徒
打好基础有必要
3650个阶梯
为什么每一位师娘都令人失望
刘艺手
韩补习班传授举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