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问题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11-13 12:02李玉洁
新课程·小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问题思考教学

摘 要: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因为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了疑问,他们才会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弄明白它的答案。因此,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整体概括性以及对外延展性,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前的知识,对当前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清晰化的理解。

关键词:大问题;教学;思考

大问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建立在教师及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的,它主张教师通过1到3个问题,对整个课堂节奏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够贯穿整个课堂,并且让学生通过思考,对整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清晰的了解,进而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大问题的含义及意义

大问题是指那种直指数学本质,包括教学难点以及重点的、以探究为主的高水平的问题。它的提出,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结构,还帮助学生完善了数学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大问题的教学现状

1.问题提出过于简单,只进行简单的引导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巩固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等。所以教师会觉得课堂时间特别短暂,这样的感受也导致教师对于提问以及学生的回答并不看重,除了必须的引导之外,基本上不做任何无关的提问。这直接导致了教师要么问些简单的、显而易见的问题,让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要么就是直接“自问自答”,不等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变得不愿思考。

2.问题提出过于草率,没有延续性

数学是一项很严谨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但是很多教师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不仅不注意知识之间的延展性,而且在提问的时候完全不顾数学的学科特点,直接随口提出一些简单的、缺少逻辑的问题。

3.问题提出没有智慧性,不能促进学生思考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和直接,学生基本上不用思考,直接回答“是”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伤害了他们进行自主探究的热情,使他们失去了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

三、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加大提问的“深度”,让学生进行深度解读

在日常的课堂提问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深度。直指数学问题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对于问题答案的深度思考,能明白数学知识点的核心与目的,对于这个知识点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上阿拉伯数字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数字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叫做阿拉伯数字?”学生思考了一会,回答道:“数字的意义在于计数,在于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至于为什么叫做阿拉伯数字,学生思考了一会给不出答案,只是说跟阿拉伯数字有关。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提出了课堂上的第2个问题:“在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之前,我国是用算筹和算盘进行计算的,那么谁知道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了一会,都摇摇头,不知道算筹是什么以及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那好我们今天就弄明白它们有什么不同以及各有什么特点。”说完我打开多媒体开始为大家讲解古代算筹的计数方法以及它的“前世今生”。这样的提问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对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用对比的手法,促进学生去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2.加大提问的“广度”,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提问的深度,还要注重提问的广度。让学生通过这样的问题,能够联想到其他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除法”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就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分数的乘除法会和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学生思考了一会,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有的说和整数的乘除法一样,也有的说和小数的乘除法一样,我对他们的答案不置可否,只是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用整数的乘除法去推导小数的乘除法,再由小数的乘除法去推导分数的乘除法,在他们成功推导出之后,我问了另一个问题:“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以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了一会,便开始总结起来。

3.加大提问的“厚度”,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教师的提问还要注意引导性。让学生在学到一樣知识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对外扩展。例如,在讲授完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之后,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之前学过圆的面积计算,今天又学了圆柱与圆锥的面积计算,你们还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生活中什么图形的面积你们还不会计算?”问题问完,我就下了课,留下学生自行总结和思考。

总而言之,“大问题”在数学中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数学教育学报,2018(1).

[2]郑毓信,“问题意识”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J].数学教育学报,2017(5).

作者简介:李玉洁,女,蒙古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就职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5年,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曾获“市级优秀教学能手”称号。

猜你喜欢
大问题思考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大问题”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