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燕
摘 要:故事情境教学是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是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方法。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熏陶,行为的导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民俗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展民俗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乡土民俗文化魅力,激发其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如何把家乡民俗文化以故事情境创设的形式融入品德教学中,提高课堂实效呢?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做的几点尝试。
关键词:沙湾民俗文化;故事情境;小学品德
一、用多媒体创设故事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生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动态画面非常感兴趣,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情绪色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兼俱影、像、声、光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选媒体资源,精心设计“课件”,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为学生创设最佳的故事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变化着的人,变化中的家园》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个故事情境,以达成“知道改革开放以后,众多农民进城打工为城市帶来了哪些变化。”这一教学目标。课伊始,老师利用了多媒体新技术手段,剪辑了一段关于家乡变化过程的视频,形象生动的画面加上振奋人心的音乐,向学生描述一个个家乡变化的故事情境,把学生带进变化中的广州、变化中的番禺、变化中的新农村,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接着,老师又利用视频再现“托举哥”周冲救人故事——一名三岁女童失足跌出四楼防盗网,头颈被卡在花架格子中,外来工周冲果断爬上三楼阳台的防盗网,一手抓住栏杆,一手向上托住女童的身体,以免她呼吸受阻,为营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学生在一个又一个视频信息的冲击下,进入了故事情境,完全被感染了,不但感受到外来打工人员为家乡的物质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还懂得农民工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行为给社会增添了正能量,把“广东精神”发扬光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以生活展现故事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情境之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时,设计了“寻找家乡水的故事”活动。首先,我从学生熟悉的名胜古迹“清水井”入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闻,激发探究的兴趣。紧接着创设故事情境,聆听一位沙湾老人家述说沙湾人以往在“清水井”取水、用水的故事,引导比较当年的“清水井”与现在的不同,学生不仅了解到“清水井”的历史变迁,感受到水是维系人们邻里情感的纽带,而且在浓浓的乡音中更加亲近沙湾。其次,教师巧妙创设过去人们挑水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扁担挑水的艰辛,深切了解到家乡人取用水的不容易。接着,学生分享自己和家人取水用水的故事,学生把课前调查到的“更早之前直接取用河涌水、井水——爷爷奶奶小时候主要饮用井水——爸爸妈妈小时候用井水、泉水、自来水——我小时候主要用自来水、瓶装矿泉水、直饮水”等,不同阶段不同的用水故事在小组和班上交流,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切身体验家乡人对水的情感。最后,以图片、视频等方式补充有关番禺水厂的发展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从直观的、不断变化的数据中进一步感受到家乡人对水的依赖和使用的发展变化过程,水资源是有限的,但人们对水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从而让学生萌发出要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这一教学目标在此环节得到落实。
三、在故事中设置问题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在故事情境中,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悟故事当中蕴含的深意,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情感升华。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乡音乡情》一课时,在“乐探沙湾民间音乐”活动中创设一个个故事情境,如沙湾“何氏三杰”的创作故事、老师小时候跟随父母到广场观看粤剧演出的故事,学生参加“私伙局”表演的故事等,在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从家乡人的这些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畅谈感受。一系列家乡民间音乐文化故事资源无痕地融入教学之中,学生真切感受到沙湾人热爱广东音乐,更喜欢通过“私伙局”驻足弹唱、以曲会友、以乐传情,这是家乡独特的“乡音乡情”。
总之,在品德课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不同的策略创设故事情境,不但能丰富课程资源,还能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家乡,感受家乡文化内涵,熏陶家乡文化气息,点燃热爱家乡、尊重家乡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传承家乡民俗精神,优化品德课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故事教育指南[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龙梦晴.民俗文化教育发展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79.
[3]王小平.沙湾民俗文化[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