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角色转变

2018-11-13 12:01徐铭杰
新教师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棒人教版笔者

徐铭杰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变,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活动要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要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这也是实现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下“十几减9”的例1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段:一共有15把尺子,卖了9把,还剩下多少把?学生列式15-9。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或圆片代替尺子,动手摆一摆。然后让小组汇报是怎样计算的。其中有个小组的学生在汇报时回答:“我先算9-5=4。”刚刚讲到这,其他小组的学生都大笑了起来。笔者微笑地对这位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大胆地告诉大家。”这位学生自信地回答道:“因为15-9中,15的个位数字需要9才够减,可是15的个位上的数字是5,5减9不够减,还差4,还差的4要向十位借,所以再算10-4=6。”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由此可见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去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享受到数学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只有学生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才能在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二、引导学生质疑,展现学习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提出数学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教师应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大胆设疑。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下“三角形三边关系”探寻规律这个环节。

笔者先让学生拿出7根小棒放在桌面上。长度分别为:9 cm、8 cm、7 cm、5 cm、3 cm、3 cm、3 cm。

师:任意选3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

课件展示活动要求:①每个小组从7根小棒中任选3根;②小组内安排一名人员记录每一根小棒的长度;③把每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展示记录结果,说一说想法。(有些小棒能围成,有些围不成)

师:通过刚才的课堂活动你们有什么发现?

在小组讨论一会儿后,教师接着提出:如果把一条边记为a,一条边为b,一条边为c,能用算式说说你们的发现吗?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a+b>c;a+c>b;b+c>a。

小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质疑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挑战性、趣味性。教师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通过质疑有所发现,总结规律,逐渐掌握质疑方法,提高质疑能力。

三、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在数学课堂上展开讨论不仅能够集思广益,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在学生学过人教版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笔者设计这样的一道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能否将“8+8+8+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小组汇报。认为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小组的理由是:8+8+8+4这个式子的加数不相等,只有全都相等的加数相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而回答能改成乘法算式的小组的理由是:如果把8分成4+4,加数都变成4,就变成了7个4连加,可以写成7×4或4×7。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学生们畅所欲言,主动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再如,在人教版四上“路程、速度和时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自行车的速度是24÷2=12(千米),飞机的速度是36÷3=12(千米)。笔者提问:“自行车的速度和飞机的速度怎么都是12千米?它们的速度相等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自行车每小时行驶12千米,而飞机每分钟飞行12千米,在此基础上笔者再進行追问:“那要怎样区分它们的速度呢?”从而引出复合单位。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充分让学生展示思考过程,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更加深刻,才能从课堂的“观众”与“听众”变为课堂的“主角”。

四、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往往具有无意识性和情绪性,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常常会被他们感兴趣的各种学具所吸引。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明确的指向性,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下“克和千克”这节课时,让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鸡蛋、牛奶、苹果、大豆等),每个小组一架天平,让学生自己动手称一称物品,并把物品的重量记录在表格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了称较小的物体要用克作单位,而称相对较大的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从而透彻地理解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下“圆柱的体积”时,笔者提问学生:如果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这个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不变?”笔者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动手操作,再让他们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小组汇报。经过亲身操作体验,小组共同研究讨论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渗透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还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中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出来,实现了数学课堂上师生角色的转变。

五、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比较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通过知识之间的比较掌握思维方法。因此,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参与数学活动,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例如,笔者提出问题:一根线长80米,第一次剪去30米,第二次又剪去了40分米,还剩下多少米?长度单位中的米、分米和厘米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题中的“米”与“分米”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并让学生讲出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学生在解题时就不易出现错误了。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较常使用的方法。今后将会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展现主人翁的精神。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荆溪小学学区 责任编辑:黄彧修 王彬 陈本煌)

猜你喜欢
小棒人教版笔者
老师,别走……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一起数小棒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移小棒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