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超
摘 要:结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一课生字“塞 岛 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字理,联系生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使识记生字变得情趣盎然、扎实有效,同时发挥汉字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识字教学;字理字源;扎实有效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语言文字,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所以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出汉字的文化底蕴,关注汉字的字理,关注生活,使识记生字变得情趣盎然、扎实有效,同时发挥汉字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6》是一篇韵文识字课文。本课生字比较少,但三个一类生字“塞 岛 骄”各有特点。从字音方面来看,“塞”字是平舌音、多音字,且易与同音字“赛”混淆。“岛”“骄”韵母都含有“ɑo”,要嘴巴打开,发音才能饱满;从字形方面来看,“塞”的笔画最多,从第一次试教情况看,学生写错此字比较多;“岛”字,学生会把其中的“山”写小了,藏在“鸟”字中;学生书写“骄”字的“马”字旁会写胖了;从字意方面来看,“塞”字意可以结合祖国版图加以讲解即可;“岛”“骄”字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来理解。根据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乐于表现的特点,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此课识字教学。
一、字不离词,字词结合中理解字意,识记字形
师: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它是古代人民为了抵御边界其他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所以长城以北地区又被称为“塞北”。
师:“塞”是个平舌音,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第一个生字。谁来读?
师:你读得准确,在这儿读“sài”,不读耳塞的“sāi”。谁再来读读?
师:谁来给它找个朋友?
生:边塞。
生:要塞。
生:比赛。
师:“比赛”争的是“宝贝”,“塞北”的“塞”可是指祖国边界险要的土地啊!(边说边在祖国版图上比划)
师:怎样能将“塞”字记得更牢固呢?
生:动手写写,印象更深刻。
师: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撇捺分开。
生:中间是三横二竖。
师:我们一起书写一遍吧!(教师范写板书,学生书空,然后学生练习书写。)
师:写好的同学,好好和大屏幕上的字比对一下,上面的“宀”就像我们的房屋宽又宽,下面的撇和捺就像人的两只手正在用“土”堵墙上的窟窿,中间三横二竖要写清。
由“塞北”引入“塞”字学习,字意蕴含在对长城的介绍之中及同音字的辨析中;接着通过从读准声母、读准声调、找朋友三个层次进行“塞”字字音正音;最后进行“塞”字形教学:观察字形,说注意点;书空、书写字形;结合“塞”字字源知识,强化字形,加深印象。
二、联系生活情景,引入“岛”字字源知识学习,识记字形,加深印象
师:这片蓝色的区域就是海洋。仔细瞧,海水中还有凸起像小山一样的陆地。走进仔细看一看。(PPT上拉近镜头,显示水中有一片凸起的陆地,不一会儿从远处飞来一只鸟,停在陆地上休息。)
师:谁来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鸟儿来到这儿休息了。
生:鸟儿落在水中的陆地休息。
师:人们根据这样的情景创造了一个汉字——谁来读读“岛”?
(学生读准字音后,出示“岛”字演变历程: 岛)
师:从古至今,汉字不断演变,但有些部分却始终没变化。你能发现什么?
生:鸟的一横变成山。
生:鸟的一横变成山,山还要露一半在外。
师:现在有信心写好它了吧!大家跟老师一起书写一遍,加深一下印象吧!
生练习书写。
师:相互评价一下,写得如何,记住要抓住哪一点?
生:小山藏一半,露一半。
图片演示岛字的来源,岛字字意一目了然;再引导学生观察“岛”字演变历程,引导学生比较“鸟”与“岛”的异同,识记字形;最后在练习书写中强调书写要领:小山藏一半,露一半。
三、在拆与合中学习形声字,了解字意,识记字形
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生:人和马比高。
师:仔细看看,人站在哪里和马比高低的呢?
生:人站在屋顶上和马比高低,这匹马真高啊!
师:这就是“骄”,它的本意就是“六尺高的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课中的“骄”是形声字,它有本课新学的部首“马”字旁,所以“骄”字的理解要从说“骄”字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骄”字图,猜猜“骄”的意思;再引导观察独体字马和马字旁,提醒学生“马”做偏旁要变瘦;接着联系理解夏季的“骄阳”,谈谈“骄阳似火”的感受,想象“骄阳似火”下海岛的生活情景,加深学生对海岛的印象。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词串识字模式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8(1).
[2]杨新富.寻找开启阅读王国大门的金钥匙: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识字5~识字8”模块备课教学设计[J].人民教育,2015:15-16.
[3]王静洁.浅谈低年级语文“词串识字”的教学[J].读与写,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