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文眼”锁定“意旨”

2018-11-13 11:07王代福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眼行文文题

王代福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朵”为题作文。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②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2017年湖北黄冈中考作文题)

从命题形式来看,这是一道“题目+要求”的命题作文;从命题方向来看,题目中有一个“心”字,可见命题者旨在着眼自我,关注考生心灵;从写作要求来看,给考生提出了取材与表达、文体与篇幅等方面的参考及要求,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情怀。

咀嚼文题“开在心中的花朵”,只觉唇齿生香,情动于衷,可见这是一道富有青春个性特色和充满诗意的题目。构思立意时,可以“花朵”为切入点,将目光投注于个人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取材的角度是非常广阔的,而且行文时不至于偏题。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写作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如何审题,怎样抓住题眼。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审读文题,深刻理解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写作要求,然后选材行文,便能成就一篇出彩的美文佳作。

据此,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首先,审题明“要求”。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明确写作要求。本文的写作要求有三点:一是对取材范围、行文字数以及写作文体的选择;二是选写记叙文时,对谋篇布局和表达方式上的要求;三是选写散文时,对运思行文和表情达意方面的要求。审读文题就会明白,这些要求其实是命题者对考生写作思路的导引和提示。再读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富有诗意,关注自我,贴近生活,适合考生说真话,抒真情,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至于文体的选择,大家可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来写作。

其次,选材扣“文眼”。

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选材的前提是找准“文眼”,锁定主题,可见寻找“文眼”是审题的关键。所谓“文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从文题“开在心中的花朵”来看,显然“花朵”就是文眼,关键是“花朵”开的地方,是在“心中”,这就是非一般的“花朵”了。再从文题的要求来考量,这里的“花朵”既可以取其本义,也可以取其喻义。“心中”则是能让自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还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游戏或者是一场表演,等等。

再次,立意重“喻义”。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达的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在立意时,应紧扣文眼“花朵”来运思。如果取“花朵”的本义,即可写自然界中的花朵,那肯定是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种花,描写花朵开放的美景,表达内心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如果想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则可取“花朵”的比喻义,譬如,理想之花、诚信之花、梦想之花、道德之花……开在心中,让我们时时感受到“花朵”的馨香。

开在心中的花朵

黄冈一考生

春去秋来,四季轮回。每个季节的花朵在我心底悄然绽放。

——题记

古人云:“草之晶在花,桃花于春,莲花于夏,菊花于秋,梅花于冬。四时之花,臭色高下不齐,其配于人也亦然。”可见,花是人心性的四时寄予,人性如花,岁月如花。看花,便可以嗅出人的气息,愉悦人的心神和启迪人的心志。

孟春——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最艳丽的青春绽放,它耀眼灼目,让人心动,一股股殷红在春风中形成花潮,漫过人的心海,它以最娇媚的样子让人臣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了,花还在,一朵桃花,变成两张笑脸,惊鸿一瞥,让人分不清花面人面,给人留下无限的惆怅,令后人追怀。于是,萧瑟的冬天便淹没在孟春的桃红中。

仲夏——清莲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最纯洁的青春本色,它清新淡雅,嬌羞欲语,恰似一个个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引来花蝶翻飞,蜜蜂盘旋,令人陶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为人须表里如一,行端品正;真诚待人,刚正不阿。即令身处尘世,亦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切不可为声名所累,受外物所役。

晚秋——霜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凄冷的秋风是弱者的深渊,也是强者的催化剂。在秋风猛烈的吹刮下,菊花见证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清愁与浪漫,风刀与霜剑的磨砺,盛开出一朵易安居士般的菊花。“冲天香阵破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黄巢掬起的那朵充满斗志和豪气的菊花。菊花在秋天里喜悦,在逆境中散发出清香,在贫瘠中沉淀着芬芳,描绘出一幅悲壮的风景。

寒冬——傲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孤傲的寒梅在无数次冰雪的封冻中,傲然开放。给了无生机的冬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它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人生姿态,在冬天里给人以希望。梅花空灵清美,红梅如朱砂,争妍斗奇;白梅似飘絮,素淡幽雅。梅花在冬天里含笑,奏出了生命的交响曲。

心中的花朵,在不停地滋长盛开,绽放出四季的一缕缕阳光。

本文有三个亮点:其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借春桃之夭抒发对青春的赞美之情,借夏荷之纯抒发对人性清廉的慕往之情,借秋菊之清抒发对人生困厄的喟叹之情,借冬梅之傲抒发对生命顽强的敬畏之情。其二,贴近自我生活实际,恰当地引用、幻化、解析古诗词名句。文中虽然引用的是我们熟悉的古诗词名句,但由于贴切地用它来诠释自我的心理感受,所以常见常新。其三,以时间为序,采用分镜头的结构方式来行文成章。值得称道的是,小标题中,作者在四种抒情物象之前,巧妙地添加了一个准确的形容词,概括性地寄情于物,让人读题生情。

盼起春天,总要盼起花的。就像夏天没有绿荫会偏执,秋风没了落叶会孤独,冬阳没了飞雪会凋零。如若春天没了花儿,徒有莺莺燕燕与枯草相伴,那还有什么可盼的呢?

“日色欲尽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每每看到这道旁酷似樱花的花,我就有立即飞去日本的冲动,它总在不经意间牵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我总是站在阳台上,倚在栏杆边,身旁是高大的一年四季一成不变的古板常青树,莫名想象着日本街道上四月天里樱花花瓣漫天飞舞,弥漫着整个天空。眯着眼,这感觉有些似曾相识,仿佛身临其境,呼吸的,全是樱花。

然而一睁眼,天空中是深蓝色的帷幕,放眼望去的仍是道旁小花。这种花不知为何开得如此高,在路灯的依偎下,闪烁着自然的粉白色荧光,风一吹,就更加闪烁了,像是开在云端的星星上。这种开在星星上的花也不知何时散去。只是春日落下,它就仿佛置身于烟云中对人一颦一笑。于是一朝一暮之间,它就芳华殆尽。

那几日晚间月出,竟像是缅怀——月盘是粉白色的,其光华也是粉白色的,悄无声息地洒在孤寂凋零的枝丫,在风中战栗。这是春的寂寥吧。彼时我在树下,巴巴地看着,呆呆地想着,日本樱花什么的,就拋之于九霄外了。

平地上的“花潮”似乎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落了,可远山千林之中尚有“余潮”新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记得早些时日春夏之交时登山,山上云雾缭绕,像是冬日寒气未散,脚下泥土冰湿,山花就开在脚旁,矮矮的,很接地气的,仰着脸就冲天空笑。红的、紫的、蓝的、黄的,唤醒了山间幽绿的朝气。花瓣薄如水,丝丝脉脉,总忍不住摘下来放嘴里含着,凉凉的,是春的律动。

又伴着潭水“滴答”融化,人心也总在这时最宁静,看见什么花儿都觉可爱,愉悦的声音就在心中回荡着。或许曾想寻觅这幽幽深潭,却又不忍脚边这一路伴我走来的山花。这时溪边开花的还比较少,溪花何其难寻,在静谧的山林中漫步的我,有时竟会感觉此意酷似那隐居情。刘长卿的“禅意”或许知道,又或许不知,但那总是在山间流淌着的。因无以言表,才会有“忘言”一说吧。

可是真当种的花儿相继谢去,“花潮”落定,大地又剩下什么呢?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有时喧嚣,有时寂静。可每当夜晚灯光总会亮起,那是开在树上银白的花朵,一条路,这花开到了我看不见的尽头。

可又叹“岸花开且落,江鸟没还浮”。洋洋洒洒,花落人散,那是天地规则。

道旁花会落,星星花会落,山花会落,灯花会落。可是,心里的花会落吗?

开在心里的花在每一个萧条的日子里告诉你——去盼吧,盼下一个春天,盼下一个花开花落。世间繁花何时落尽过?

本文有三大亮点。其一,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作者紧扣题目“开在心中的花朵”,以“花”为线索展开全文,使文章主题鲜明;作者以看似闲散的文笔,娓娓道来,以“花”营造优美的意境,使得文章内容充实。其二,巧运文思,结构谨严。正文部分,作者分三个小节来充实文章的内容,在每一小节,以两句和“花”有关的诗句领起,匠心独运,极富诗意,展开三幅花朵的画卷;又似小标题,巧妙结构全篇,使文章结构严密。其三,描绘细致,情采兼备。作者运用优美的文笔,细致描绘不同场景中美丽的花朵,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彰;结合场景,进行真切的心理描写,把内心对花朵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文眼行文文题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作文指导教学尝试与思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强化指导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文题
散文阅读有方法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文题
文题
短文改错中行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