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 荣成学院外语系,山东荣成 264300)
非言语沟通是指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以外的所有交流方式传递信息。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所有交流方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言语沟通方式相比,非言语沟通方式传递的信息更加真实,表达的思想更加准确,更有利于进行高质量的沟通。非言语沟通具有多种方式,以下挑取三种典型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分别为目光接触,沉默现象以及单一与多元时间观念。
同其他非言语交流一样,目光接触会对双方,即信息的传递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产生影响。人们在发言时与聆听时的眼神往往包含着给他人传递的信息,直接和间接的目光接触同样在不同的语境中蕴藏着不同含义。
研究表明,眼神行为在发言和倾听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即使人们所处情况相同,其对于事物的表现也会不同。我们经常看到中国大学生在进行英语演讲时低头看稿,照本宣科,不会抬头用眼神与听众沟通,这是高语境国家人的一种典型的表现。相对地,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人们大多处于一种低语境环境,发表演讲的人在讲演过程中时时目视听众。当与听众进行目光接触时,听众也会以目光积极相迎,表示他们一直在专注地倾听;而高语境的中国人会回避目光交流,使得演讲人误认为听众是拒绝。
另外,不同的国家,人们对交谈时两眼正视对方有着迥异的感受:在低语境的美国,人们往往觉得目光接触是表示对对方说的话感兴趣;而在高语境的波多黎各,人们则以不正视、避开对方眼光来表示对人的尊重。
关于目光接触,不同语境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规范,如什么时间可以看、什么地点可以看,可以看多久等。在典型高语境文化的阿拉伯国家,坚定、保持不变的目光接触被人们视为良好沟通的前提。在语言环境较低的英语国家里,任何时候盯着对方看都是不恰当的行为;同样,身处低语境的美国人与陌生人见面时,通常只是用余光扫视。并不会用目光直视对方。
低语境国家所推崇的目光接触,可能被误解为敌意、好斗、侵犯,而本意可能只是表达对某事感兴趣而已;而高语境国家所实行的轻微的避免侵犯的目光接触,本意是表达尊敬和顺从,却常常被误以为是不感兴趣、不诚实或者害怕、害羞等。
作为非言语沟通进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所处环境、沉默时间的长短以及文化观念与意识的多样化,沉默被赋予了多种含义。
沉默这一现象在多种文化中不近相同,而且所有文化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它。但是,不同语言环境中对沉默的使用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对沉默抱有的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语境国家的人习惯于使用沉默,比低语境国家的人使用频率高;处于高语境的人,通常用沉默时间来思考,同时,对讲话者所说内容表示肯定与赞同;而处于低语境的人,更愿意将心中所想及时表达出来,他们的沉默则更多是在表示不同意和不赞同。对于高语境的人来说,适当的沉默会让人拥有舒适感,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适当的休息和间歇;相反在低语境国家的人看来,短暂的沉默即代表沟通的失败,致使一方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妥协和进一步的措施。
在Larry.A.Samovar和Richard E. Porter的著作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在回答Will you marry me?”这个问题时,低语境文化的英国人将保持沉默理解为不确定,高语境文化的日本人则将沉默领会为接受;而在伊格博,女孩拒绝求婚时则会继续站在原地,如果她接受求婚便会快步抛开。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待沉默的态度迥然不同.综上所述,高语境国家的人比低语境国家的人对沉默的接受程度更高。
在高语境文化中,沉默大多具有积极意义。一些积极的形容词都用来形容沉默,例如:自律,冷静,自我修养和沉默是金等等。为了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常常用沉默来表示接受、同意,他们认为用直接的方式拒绝别人是不礼貌的。因为沉默在高语境文化中的重要意义,高语境文化的人比低语境文化人更加珍视沉默。大多数日本妇女情愿选择沉默寡言的丈夫,因为她们认为这些男人更值得信任和尊重。甚至大多数企业也不愿雇用很健谈的员工,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总喜欢夸耀自己,缺乏诚意,或者有时显得懒惰和肤浅。
文化环境不同的人,对沉默的态度和理解是截然不同的。多数情况下,低语境文化的人视沉默为漠然、气愤、敌对、抗拒、逃避、蔑视和厌烦等;而高语境文化的人则通常将沉默解释为尊重、服从、知晓、深思和随和等等。因此,沉默在非语言沟通中存在多种含义,其重要意义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是不容小觑。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沟通中,常因时间观念的差异而产生误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就必须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时间的态度和利用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是不尽相同的,大致可分为多元时间文化和单一时间文化。前者的特点是指时间被看作是迂回循环的,同一时间内可以同时处理几件事情;而后者则把时间看作是线性有序的,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
低语境的美国、英国和德国都是单一时间文化的国家。在单一时间文化中,时间常常被看作一种有形的资源,人们经常会说“浪费时间”或者“花费时间”之类的词语,时间常常被看成是线性的并且可以对其加以管理。在单一时间文化中,同时做两件事情常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比如在开会的时候看杂志、到你的办公室访问时给别人打电话。
与单一时间文化相对,多元时间文化对时间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要灵活随意得多,这些地区的人们都很习惯同时做几件事情,如果中间被打断了也不会很在意,像中国这种高语境文化就具有很多多元时间的特点。在中国,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与多个人同时进行谈话,或者一边谈话一边处理文件等。对于多元时间文化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人本身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日程表。
由此可见,生活在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适应于单一时间模式,而生活在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习惯多元时间模式。
在人们的观念里,守时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他人表达尊重的行为。相反,迟到是一种不礼貌的做法,对别人或工作不感兴趣的信号。
准时参加会在低语境的美国被视为尊敬和有礼貌的表现,而迟到则是一件很没素质的事。然而居住在高语境的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们都有拖延的习惯(把今天没做完的事情拖到明天再做),当他们与时间观念很强的美国进行商业合作时,这一习惯通常把对方弄得很沮丧。由于拉丁美洲人把家人、朋友作为第一要务,他们通常会把家人、朋友的请求看的比较重要;阿拉伯人的时间观念与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关,因此更显随意,他们认为事情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是上帝决定的。
可见,大多数国家均对时间有着很强的观念,但是低语境国家对时间则更看重;而一些高语境的国家对于时间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
综上所述,非言语沟通的目光接触、沉默现象与时间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确存在着较大差异。语言学习者在对外交流中应不断深入探究非言语沟通的意义,学习非言语沟通的表现形式及运用,熟知并遵守特定文化中的规范和约定俗成,进而在不同语境中提高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