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荣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山东聊城 252000
新课程规定高中历史课程应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仅从字面意思上看历史新课程与旧课程大纲并无太大差异,但是从两种历史课程标准中对课程内容的定义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旧大纲为1 必修课+2 选修课,新课标为3 必须课+6 选修课。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了美好的蓝图,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蓝图目标,还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与内容成像两大方面上,初中课程改革将初中历史删减的过于简单,但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却重视内容的拓宽与深化,高中历史教学任务重,内容深刻,结果导致很多历史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无法安装教学计划教学。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为了避免初中历史内容重复的问题,在历史教材中多已专题的形式进行内容呈现,这种教材内容形式消减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利于高中生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如果忽视这一点,历史教学就会变成一团乱麻,严重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进程与教学质量。
部分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没有充分利用新课改教学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完全把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尺度。这体现在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么完全忽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么完全依赖计算机的辅助,忽视了其他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缺少相应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尺度。学校在进行课程评价与教师评价时,往往会忽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缺少相应的评价制度。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漠视,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程。
我国众多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主题设置不清晰,存在模糊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于机械。大部分历史教师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与知识接受情况进行评估,导致教学课堂停滞不前,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与其有效性,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无法综合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衔接,在初中阶段就应严格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开展历史教学,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有初步的了解与认知,形成学生特有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这样,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才可以按照专题内容学习历史,教师才可以更加顺利有效的开展专题历史教学。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历史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克服高中历史教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一举两得。
在优化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要优化教学方法,学习要全面提升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只有让教师变得有趣,才可以充分吸引学生自动化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应不断研究探索丰富、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课堂变为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课堂。另外,还应充分探析教材内容,划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把握住教学课堂的关键点,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思路,对症下药,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课堂。最后,除了教材教学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收集资料,丰富教材内容,教材中蕴藏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断学习课外知识,不断掌握发展中的历史知识与概念。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口号就是创新,但是,很多高中教师对创新教学理解有一定偏差,教学创新必须在科学的基础上才可以实施,否则历史教学创新就会走入歧途。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认情自己的教学地位,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纠正者与监督者,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发挥到最大化,摆正自己的教学地位,对学生放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机会,让学生畅游在历史学习的兴趣海洋中,只有做到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表示,思维意识的培养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心存疑点,心存问题,才会主动思考辨析,才会学会创新。学会质疑是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应创色教学问题,正确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种种教学难题都提醒着教育者必须深入分析历史教学问题,提出恰当正确的解决对策,教育部门应尽快解决当前高中历史教学滞后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高中教改实验,促进高中历史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