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尚贤
(邯郸东风剧团 办公室,河北 邯郸 056002)
东风剧团的诞生和成长是很幸运的,它的前身是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1959年6月周恩来总理来邯郸看了学员们的演出后,推荐到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当时在北戴河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看了演出很是兴奋,8月19日,郭老应邀为小演员们题名——东风剧团。东风剧团由此诞生。
这年9月下旬,毛泽东主席来邯郸视察,看了东风剧团的演出,非常满意。临走时,特意向当时的邯郸地委领导指示,要东风剧团到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演出。但当时北京国庆演出场地均已安排完毕,因此东风剧团安排在怀仁堂,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北京演出期间,剧团的部分师生还到周总理、林伯渠家中做客,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在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11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东风剧团拍摄了舞台艺术纪录片《穆桂英挂帅》,从此东风剧团享誉全国。
以后剧团有了自己的剧场,是当年邯郸演出设备数一数二的场地,定名为东风剧场,牌匾也是郭老题写的。东风剧团由于经常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和领导人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尤其是郭老,被邓颖超称为“你们的郭团长”。
郭老为剧团题词后,剧团上下倍感鼓舞,郭老亲笔题名的“东风”成了联结郭老和剧团之间的感情纽带,郭老对剧团的关爱也是与日俱增。
作为文化巨人的郭老,对东风剧团的热忱关怀、谆谆教导,其质朴的言行,更是令人难忘。郭老对剧团的成长不仅付出了心血,甚至是有一种偏爱。他在1960年创作的历史话剧《武则天》清样刚打印出来就立马送给东风剧团一本,希望改为豫剧上演。在东风剧团的创作组(即徐雅堂、周孝武等)的改编过程中,郭老在百忙中三次为剧团改稿、加工润色。他曾在扉页上批示“删去了十五页,或许可以缩短半小时,唱词有所修改,请你们仔细斟酌”。1960年7月11日,郭老在他的住所听取东风剧团排演《武则天》一剧的汇报,极耐心地对该剧的表导演、舞美服装设计作了一些具体指导,还拿出有关唐代的服饰,尤其是武则天的冠饰等参考资料供剧团所用。一星期以后,7月18日晚,郭老在北戴河看了豫剧《武则天》的首次彩排。郭老边看边记,当夜就补写了“暗箭”、“害贤”、“捕骆”三折二幕外的过场戏,次日一早就送到剧团。之后剧团在排练过程中觉得白话太多,郭老得知很快将道白勾划成唱词。由于时间仓促,有一句唱词是“你母亲生你们不简单”,剧团主任王秉臣告诉郭老:“每唱到此句,观众就有笑声”。郭老稍加思索,立即改为“你母亲生你们受尽母难。”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武则天》一剧成为东风剧团的重点保留剧目,在首都和其他城市上演很轰动,久演不衰。
1960年8月16日,东风剧团在北京演出时,为了节省开支,借中国戏校放假之际,剧团住在了戏校里。郭老得知后专程去戏校看望大家。临别时,大家一起到室外合影留念。因为到合影的地方还要走一段路,郭老便被小演员们簇拥而行。这时,郭老突然发现扮演穆桂英的小演员胡小凤(当时十三四岁)一瘸一拐地被人搀扶着。原来,她不小心被开水烫伤了脚,还没有痊愈。郭老看见胡小凤一颠一跛的样子,顿生怜悯之情,马上停下来对她说:“你走不动,我来背你吧!”说着,就像一个老爷爷疼爱孙女那样,两只手臂往后一曲,弯下腰真的要背,大家见状赶忙阻止:“没事没事,她能走,我们搀着就行。”在众人的劝说下,郭老方才作罢。令人感动的是,郭老不是做个样子而已,而是诚心诚意地要把孩子背起来。在场的师生都非常感动。
郭老为东风剧团题词、庆贺鼓励是很经常的。每逢建团周年纪念,郭老必有贺词,有时接见剧团时也给大家题词鼓励。记得1963年10月25日东风剧团在北京演出时,郭老特意把剧团安排在“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亚太地区分会”他的办公室接见大家。小演员们坐在郭老周围的地毯上,谈笑风生,其乐融融。郭老信手从茶几上拿出一本《人民画报》,给孩子们指指点点地讲这讲那,整个房间充满欢声笑语。当时正值全国掀起学雷锋高潮,剧团领导邀郭老题词,郭老应声答应。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备好纸笔,郭老麻利地脱下外衣,握笔欲写。这时剧团带队的文化局副局长兼东风剧团团长、书记的孙建辰同志,在旁边抽着烟,边向郭老介绍说;“剧团团员们都能艰苦朴素,都不抽烟不喝酒。”他怕郭老耳背没听清,就又重复了一句:“都不抽烟,不喝酒。”郭老听着孙建辰同志的介绍,发现他指间正夹着烟卷,冒着青烟,就不客气地说:“你不是还在抽烟吗?”当时不仅孙建辰同志感到很突然、颇觉尴尬,大家也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孙建辰同志是东风剧团的创建者,大家平时把他当作党组织在剧团的代言人,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威严的领导。但很快孙建辰同志就转过神来,把烟立即灭掉,诚恳接受了批评,仍和大家一起观赏郭老为剧团挥毫题词。
郭老题词好像早就打好了底稿,胸有成竹,不用多加思索。这次郭老为剧团题写了“艰苦朴素,勤学苦练,团结友爱,东风永健。”当时只见他将“艰苦朴素”的“艰苦”写成了“坚苦”,有一个小演员问郭老:“这个‘坚’字是不是写错了?”郭老立即说:“对对,错了。”结果又铺开宣纸,重写了一张,大家欣喜若狂。过了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古汉语中早就有“坚苦”这个词,意思是坚毅刻苦,鲁迅、邹韬奋等不少老作家都用过这个词,并不是写了错别字。但郭老为了通俗易懂,便于孩子们理解,那么谦虚、爽快地又写一遍,真是大家风范。
那天郭老还为剧团演出的《虎符》题了词。当时,东风剧团正在北京长安剧院上演由郭老原著话剧《虎符》改编的豫剧,很适合当时的政治形势,也是古为今用的典型。为鼓励此剧的演出成功,郭老题词为“当年为斥蒋光头,今日翻成反现修。看汝魏王遗臭远,如姬虽逝足千秋”。他写的那个“虽”字是繁体“雖”的草书,我不认得,就向郭老请教:“这个字念什么?”郭老很和蔼地向我伸出他的左手,用他的右手食指,在他的左手手心上划着叫我看,并说:“就是虽然的虽字。”那种诲人不倦的热忱使我很受感动。
这天剧团的宋淑云老师和周兰凤也请郭老为自己题词,郭老有求必应,一一满足了她们的要求。最后,孙建辰同志担心郭老年事已高,时间长了恐怕身体吃不消,就用眼神制止住了大家。
几年来,郭老为剧团和演员书写的墨宝不下十幅。最让我们赞叹不绝的是1964年8月19日他和夫人于立群同志合作的大横幅,是他们为纪念剧团建团五周年特意送来的礼物,布局特别巧妙。于立群用她擅长的隶书,在横幅上写了墨色饱满、磊落方正的“东风”两个大字。郭老在横幅的中心位置,又恰好是“东风”二字之间的空白处,为我们题写了一首歌颂东风的诗:
伟大的东风呵,
吹吧,吹吧,不断地吹吧,
鼓足十分的干劲吹吧!
把一切肮脏的东西吹散,
把天上可能有的乌云吹开,
让太阳永远大放光明,
让大地茁壮着新的力量。
郭老对剧团的题词无形中成为鼓励剧团演职员勤学苦练,攀登艺术高峰的动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已成为常态,生活上艰苦朴素已成为自觉的行动,无论运箱、装台都抢着干。由于演职员穿戴简朴,还曾引起过误会。有一次到外地演出,当地个别群众竟把我们当成了“劳改剧团”。
1972年9月4日,东风剧团赴张家口慰问部队演出后返邯,中途在北京短暂停留。郭老闻讯与夫人于立群同志一起到剧团住处——北京新街口旅馆看望大家。他高兴地说:“你们这次来,想请你们到我家去,可是家中地方小,容不下这么多人,再说你们也都长大了。”因为这次会见是文革开始后郭老第一次见到大家,演职员们都激动不已。说话时,大家发现郭老的举止有些缓慢,面容也老了许多,看到这一切,有不少演员偷偷抹起了眼泪。郭老见状说道:“你们的眼泪流在外边,我的眼泪流在……”他的一只手捂在胸前,停顿了片刻,没有说下去。他怕大家难受,赶紧转移了话题,询问了剧团的演出和创作情况。
临别时,郭老又和大家一起到院内合影留念。旅馆的不少同志闻讯也纷纷围拢过来,厨房的师傅们也在向这边张望。郭老与剧团全体同志一一握手,也与在场围观的旅馆服务员握手。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郭老竟然向厨房门口走去,主动向“看热闹”的厨师们打招呼。厨师们有些措手不及,不好意思地纷纷后退,但郭老却很热情地一直跟随他们走到操作间,与大家逐一握手。在场的所有人无不观之动情。郭老除与剧团合影外,还与旅馆的全体职工合了影。与领导人一起拍照,对剧团来说是比较平常的事,但旅馆的同志却像遇到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一样,乐滋滋地高兴得不得了,他们把与郭老的合影看得比金子还珍贵。想想看,下午才合的影,下班之前就由照相馆洗出放大,每个职工一张,兴高采烈地带回了家,其喜悦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郭老一直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剧团成立不久就推荐我们为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们演出。科学院的其他领导同志风趣地对剧团师生说:“你们到了科学院,就算是回娘家了!”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在1976年庆祝粉碎“四人帮”首都大游行时,科学院领导就安排东风剧团的演职员在中国科学院的队伍里通过天安门广场。我们个个心潮澎湃,走在自己娘家的队伍里,其豪情可见一斑。
在与郭老相处的日子里,受益颇多。郭老对晚辈的挚爱,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对群众的满腔热情,更使我终生难忘。郭老赋予剧团的“东风”二字伴随了我们一代人的成长。当初十几岁的小演员现在已到古稀之年,大家不仅把青春融入传承弘扬豫剧艺术的事业,还培养出不少新生力量。现在有人把我们的剧团叫做“娃娃剧团”,但是在我心中,东风剧团这个名字已经留下深深的烙印。
1963年10月,东风剧团在国务院小礼堂演出,邓颖超同志提前一小时到达。她和周总理都习惯把我们叫做“小东风”,说:“总理很忙,叫我来看望大家。总理说邯郸上了大水,我的小东风哪里去了,怎么不来个信啊?”演员们说“信怎么寄呀?”邓颖超说:“你写个北京周恩来还收不到吗?”他们没有把剧团称娃娃什么的。
郭老为东风剧团的题词也始终围绕着“东风”二字。1960年2月27日,东风剧团为中国科学院演出,郭老以科学院名义为东风剧团题词:“曲闻天上,春满寰中,群芳竞秀,一片东风。”这年8月东风剧团成立一周年,郭老在赠给剧团的纪念品条幅上题道:“太阳光芒万丈,东风骀宕万年。鼓足干劲上青天,把九州四海吹遍。”1963年8月,郭老为剧团题词,开头就是:“东风是富有生命力的。祝你们体现东风的力量把生命传到四方……”1977年6月粉碎“四人帮”后,郭老接见演职员时题道:“五年阔别重携手,且喜蔷薇花正红。四害驱除天下乐,双双对对颂东风。”看,“东风”二字就是东风剧团的精神支柱,是剧团的灵魂。
还是别忘初心吧!毛主席说过:东风压倒西风。郭老用“东风”二字为剧团起名,不是没有缘由的。作为一代文艺工作者,勤学苦练、攀登艺术高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好作品贡献给社会,是自己的天职。把东风的好传统继承下去,才是正道。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是我们的骄傲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鼓舞我们不满足、不停息、不断进取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