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九〇后作家徐畅问答录

2018-11-13 06:38郑润良
青年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卡佛经验作家

⊙ 文 / 郑润良 徐 畅

郑润良:徐畅你好,本期《青年文学》“出发”栏目刊发的是你的小说《空白》。由我对你做一个创作背景的简单问答。值此新春佳节,你是在上海还是回老家过的年?

徐 畅:春节在昆山待着,年后会去一趟苏北。

郑润良:你是在上海念的大学,然后留在上海工作的吗?

徐 畅:大学是在西安读的,研究生是在上海读的。目前在上海工作并且安家了。

郑润良:你对文学感兴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想成为一名作家?

徐 畅:我从小就想当作家。小学时爱写日记。初中时,模仿巴尔扎克写过几篇小说。读高二的时候,很沉迷阅读,读了川端康成、蒲宁、马尔克斯、海明威等人的作品。大学时,出版过一本儿童题材的长篇小说。重要的是那时候还写了一些短篇小说,写得挺认真的,觉得可以用故事去表达一些真诚的想法,而且感觉到了写作的价值。

郑润良:国内外的作家中你喜欢哪些人?

徐 畅:我喜欢很多外国作家。除了刚才提到的这几位,还有契诃夫、纳博科夫、库切、托宾、亨利·詹姆斯、乔伊斯、夏目漱石等。国内现当代的作家,喜欢周作人、鲁迅、废名、巴金、沈从文和施蛰存。另外,还要特别提到卡佛。我记得刚读大学,第一篇小说发表在《小说月刊》上,写的是去敬老院看望一个经历过朝鲜战争的老人。当时看了一些卡佛的小说,喜欢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的人物原型是位老太太,几乎失明了,她问我长什么样子,我表达不清楚,她就用手在我脸上摸。她说,这样她就记得了。过了几年,我在吃晚饭时,得知她去世的消息,我没有感到难过,只是回想起她手上护手油的味道。现在觉得这篇小说写得有点简单,没有经历过人世的沧桑,是写不出卡佛那种分量的。后来的写作,我一直想摆脱卡佛的影响。

郑润良:你获“会师上海·90后创意小说大赛”的全国冠军是哪一年?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你的获奖作品。

徐 畅:获奖是在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夏天。大赛是在上海举办的。我最初参赛的作品是《火车开进所有的夜晚》。进入决赛后,要经过三轮淘汰:第一轮是现场改写一部名著,我选了《麦克白》;第二轮是评论其他选手的作品;最后是封闭写作,在青浦一个院子里,十来个人一起写,一周后要交出一篇作业。我写的是《荒城记》,两个晚上就写完了。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最后我拿了那个奖。

郑润良:《空白》写的是关于乡村留守少年的困境,对这个题材你有特殊的体验吗?

徐 畅:留守少年的经验,我当然是有的。其实,我不太喜欢“关于乡村留守少年”的说法。因为我并不想将这种经验,作为一群人的经验来写,并且写得像媒体宣传的那样。我的看法是,每个人的经验都是独特的。我只是经历了这些,写了我最熟悉的也是个人的经验而已。那时候我读小学,父母都去南方了,我辗转奶奶家和舅舅家,一直到高中毕业。有那么十年时间,我都是“放养”长大的。后来,我总感觉人生没有着落,去了很多地方,但是仍找不到自己认同的意义。这很让人苦恼。不过,我仍觉得这是个人的写作,而不是作为一群人或者某个集体的写作。

猜你喜欢
卡佛经验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最后的断片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蜂鸟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