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华 陈向坚
【摘要】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Java课程教学模式越来越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以适应软件行业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逐步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Java课程从培养方案到教学方式,再到考核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后,也能看到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特別是在学生动手能力和编程实践方面更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JavaJava因为其特有的行业特点而被IT从业人员所喜爱,已经成为目前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公认的基础课之一。而高等学校近二十多年的Java教学模式一直未曾有所改变,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的高速发展,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制约了Java课程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模式不仅不能很好的提高Java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有时可能已经起了反作用,甚至有专业学生表示上课听不懂、学不会。同时,学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在编程方面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方面却有着越来越大的差距。导致社会上短期的编程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改革现有的Java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是Java课程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1.制定的教学大纲跟不上社会需求
不同层次、专业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这是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普遍现象。因而,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日常教学,导致不用层次学生受到相同的教育体系,这是问题之一。比如本科生和夜大学生本质上是有层次差异的,又如软件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有专业体系上的差异。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就没有了对象层次与专业之间的差异。
另外,教学大纲只是把Java作为一门语言课程进行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从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常变量、基本结构到类和对象这样一条线进行贯穿。按照当前高校教学缩短教学时数的原则,通常仅分配32到56个教学时数。而学生在课堂上学基本语法和应用就基本上占了学时数的绝大部分。基于Java的应用开发虽然有的学校会写入大纲,但是应用开发本身知识点较多,需要大量学时进行实践,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很少会把这一部分内容灌输给学生,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的机会很少。
第三个方面是多少年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还导致很多教师以多年前的教学大纲为蓝本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基础,以Java语言的体系为教学路线,向学生灌输的依然是基本理论与概念。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只是掌握了基本语法,而实际编程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最后一点,就是学校在制定大纲时,仅仅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考虑,而忽略了Java这种编程语言自身的特点,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能力要求以及课程本身随时代变化的特性,从而导致大纲与实践相脱节,无法突出的体现该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
2.教学手段的单一
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和计划内的上机实习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展开解释。上机实践时,教师布置相应的编程题目,由学生实际在电脑上编程操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说它一定不好,但是目前存在这以下的问题。
第一,授课对象往往是某个专业的一个年级,少则一个班级多则两三个班级,人数从三十几人到七八十人不等。
第二,上机实践侧重的仅仅是一些验证性的小程序,往往导致学生只停留在基础概念方面,当遇到实际的应用开发时却无从下手了。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随着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形式下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以及在信息时代下的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之外,还有更多的渠道能获取知识。因此,Java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而有所改变。
3.考试形式的不足
学校采用的考试形式基本上是以笔试为主,且偏重于基本理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相对很少。卷面的题型也较固定,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程序完善题、简单题和编程题为主。难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动手能力的考查。这种重视理论测试而忽视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有弊无利。
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1.培养方案的改革
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将Java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教学,第一学期以Java基础语言为主,分配32个学时。第二学期则以JDBC编程、Spring、Hibernate、Structs2等相关知识为主讲内容,同样分配32学时,以项目的形式边讲边练为教学方式。整体的课程内容可以向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知识体系借鉴。通过前后衔接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制定明确的培养方案后,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对象,每个课程主讲教师在每学期授课前必须有针对性的预先制定全新的教学大纲。大纲以培养方案为基础,引入当前Java最新的技术与概念,结合教师自身的技术经验。
2.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方案设计、课堂设计、视频教程制作等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1)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的重点是要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按照“翻转课堂”的基本原则进行知识点分解。以利于后续的导学方案的制定以及有针对性地制作教学视频。
(2)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成果,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归宿。可以说,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
(3)制作导学案
导学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在学生,追求学生的学习获得,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个性特征,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而制作的方案,它是教师的教案和学生导学案的有机整合。导学案的制作能真正地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与该科目的多个教师研讨后得出指导学习者学习的方案。导学案融合了教案和学案的优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教学视频录制
根据选取的教学重点难点,围绕重点难点进行信息处理,制作出能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教学视频,合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新知识的都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符合教学规律。
(5)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课前抽时间学习,通过网络针对教师之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和导学案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先记下来,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观看教学视频,如果第一遍听得不太明白,可以重复观看。在学完视频教程后,学生要根据导学案提供的指导,进行上机练习。
(6)课堂辅导
学生经过提前的自主学习,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把自己自学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好,可以学习教师提供难度有点大的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自己练习,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寻找教师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好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并且制定好辅导的计划,增强培训教学的针对性。
(7)教学评价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学生以及课程内容的评价。教学过程发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评价、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以及课后难题探究评价。
Java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可划分为两个大范围:“基于学习任务”和“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按实施时间又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基于学习任务”又包括教师上传发布“热身”即预习内容;学生认真预习并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即將要上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做适应性调整以及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所涉及的知识难题拓展与探究,这些都属于“基于学习任务”,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以学生完成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为必要条件,学期末采用上机考核与综合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考题设计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考核题目由主讲教师给出若干综合实验题目,以3~5个学生为团队,每个团队独立选定题目,团队以队长为主进行分工,最后提交综合实验报告。综合实验题目要能涵盖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大部分知识点,主要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作结果的表述等能力。课程最终的考试成绩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综合考试成绩,这三个部分所占最终总成绩的比例分别为20%、40%和40%。
既考虑到了考试知识点分布,也能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以工程认证的角度出发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分析等综合素质。
三、结语
教育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只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骤,教育才能体现其本身的作用。对于很多应用型大学来讲,如何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是整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长远之道。因此,必须突出以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导的培养模式,也就必然需要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实践证明,将上述措施与改革逐步引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长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09.
[2]贺玉珍.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4,(10):64.
[3]刘国清,张奋,王蓉.基于案例和项目驱动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电脑,2013,(2):46.
[4]金莹,席志武,王卫明.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重庆高教研究,2017,5(5):78.
[5]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4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