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主要探究了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使美术课堂借助信息技术,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有所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有所发散、智慧有所启迪。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想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06
作者简介:蔺乾龙(1971—),男,甘肃陇西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书法绘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鉴于此,我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以多种活动为依托,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联系社会生活,激发学生想象的源泉
1. 走进生活实际,奠定学生想象的基础
教师理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很难。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摄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这样就可以搭建起生活的大平台,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力。
如上七年级的《纸浮雕》一课时,我课前拍摄了天祝藏族自治县特有的白牦牛、岔口驿走马、松山细毛羊、华锐马鹿等珍惜畜种,同时也拍摄了部分藏族、土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人物形象,然后在课堂上启发他们讲述观察到的物象,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象创造一幅有关大自然物象的纸浮雕作品。
2. 运用多媒体教学,补充学生想象的空缺
学生活动经验少,知识面不够宽,因而大脑中图像信息欠缺。面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来补充大量的图片信息。如上《我与大师同行》一课时,我就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大师的作品,我还把梵·高、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打印出来摆放在教室的角落,供学生观察欣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缩短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二、调动各种感官,搭建学生想象的平台
1. 典范引导,萌发想象
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既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讲授,又引发了学生的直觉体验。如在学习图案、纹样、封面设计等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设计初稿、骨骼、设色到完成作品,设计成教学课件,分层次地展示不同变化的骨骼形式、不同的色彩配置,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另外,在电脑绘画软件里设置各种特效处理功能,对图像进行各种变形、复制、缩变、旋转、镜像合并及色调调整等。这样既萌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又省略了学生的尝试过程。
2. 授听音乐,激活想象
康定斯基曾将绘画和音乐作了精彩描述:“色彩好比琴健,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触动学生幼小的心灵,激活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例如,在上《劳动》一课中,教师需要学生欣赏不同时代的作品,利用多媒体把全部材料经过编辑、修改、制作成画面优美的短片,再配以和谐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去联想、去想象,然后激发学生去分析、归纳作品的中心意思,让学生在音乐的天地里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3. 感知品味,丰富想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点。如在授系列色彩搭配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引入十二色环、互补色、类似色以及色彩的对比和谐等,让学生来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由于光的色彩原理在生活中难以讲解清楚,而运用多媒体来演示取色、调色,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色彩的变化原理,教师再略加以引导、归纳,便突破了这一知识难点。又如我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时,运用电脑、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组合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動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利用软件工具,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教师借助计算机这个“好帮手”,以应用软件为平台,以实际操作为切入点,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如我应用相关软件,引导学生进行简易的电脑绘画、网页设计、动漫制作等,着重于认识、理解和参与,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性学习,如练习给歌曲、神话、日记等配画。学生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灵感往往是我们成人无法想到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贺西林.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郭小平,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