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辅导员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结合高校突发事件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应对机制与所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辅导员;应对机制;能力素养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的神圣使命,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在一线工作的学生管理者,在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媒体、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突发事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完善的应对机制与能力素养对突发事件的合理处置意义重大。
1 高校突发事件概念与特点
1.1 高校突发事件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尚未有统一界定,结合高校特点,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人为或政治等因素引发的,在高校内外突然发生的,对学校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响的,甚至危及学生生命财产或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
1.2 高校突发事件特点
新时代中个性化的学生特质与多元化的诱发因素,使得高校突发事件也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学生中毒、罢课、失窃、斗殴等突发事件在现行管理制度下已得到有效监控,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与西方价值观渗透的新形势下,又衍生出抹黑历史、校园贷款、传销组织等新型突发事件,给高校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归纳而言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这也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和发展态势都无法预测,事发突然且难以防范,这对高校管理者和辅导员的决策与处理能力带来极大考验。2)危害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仅对学生个人身心可能造成持久的影响,也会破坏校园正常教学秩序,严重者会波及到其他学校,甚至全社会,学校需要支配大量精力、人力与财力去恢复事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3)诱因多样性。高校犹如一个小社会,国内外的政治事件,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学校管理的疏忽漏洞都会成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导火索。4)主体活跃性。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独立、敢想敢做的特点,对待热点与新鲜事物极具敏感性,加之发达的互联网等媒介,突发事件在学生群体中极易酝酿与发酵。
2 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目前高校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多采取发生后处置,再发生才处置的方式,对于突发事件的预防机制和善后机制较少涉及,理论层面的指导和机制的制定更是甚少。然而突发事件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与处理流程,才能够掌握事件处理的主动权,将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可以从预防、处理和善后三个方面开展。
2.1 预防机制
预防阶段辅导员要做真实温暖的知心人。其中,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与动态是基础,通过档案查阅、心理筛查、谈心谈话等方式,深入教室、宿舍与网络,详细掌握所负责学生情况,做好信息的初步筛查。重点关注特殊学生是核心,排查心理、身体、经济和学习各方面存在困难的同学,建立特殊群体库,及时提供跟踪服务。健全的信息网络是保障,建立包含学生骨干、各职能部门、学生家长的全覆盖信息反馈机制,可敏捷高效的传递信息,做到问题及时处置。思想防范是抓手,辅导员要凭借高度的敏锐性,对于问题隐患提前进行疏导与教育,通过团日活动与主题班会等形式,提升学生防范意识,端正学生价值观念。
2.2 处理机制
处理过程中辅导员要做思路清晰的消防员。在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事情来龙去脉与目前态势,尽可能控制当下局面,以防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同时,准确将事件经过向领导汇报,寻求下一步解决方案与思路,必要时联系社会相关部门,如110、120,形成多方联动机制。并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及时联系学生家长通报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做好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除此之外,随时关注网络信息,避免不实言论疯狂传播所造成的恐慌,必要时主动发声。
2.3 善后机制
善后阶段辅导员要做令人信服的引路人。辅导员除了协助有关人员将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之外,还需密切关注事件给相关人员造成的心理影响,通过个体或团体辅导的方式对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導,帮助其渡过难关,对于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应及时转介专业人员。同时,结合事件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选取恰当教育方式与渠道,帮助学生们准确认识事件的成因和影响,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评价,有效避免类似情况再度发生。除此之外,还应就事件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
3 突发事件中辅导员所需的素质与能力
教育部24号令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并规定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要求辅导员需具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
3.1 过硬的理论素养
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求辅导员同时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全面的理论素养,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到有据可依、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辅导员不仅熟悉应对机制,还应掌握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本校制定的相关管理办法等。以此指导与规范工作流程,收集与保全必要的证据,明确责任,进行客观公正处理,维护学校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2 畅通的信息渠道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责任区学生数量基本达到二百的规模,部分高校甚至更多,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的繁忙,单凭辅导员一己之力去掌握全体学生信息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成立一支坚实可靠的信息员队伍,搭建起畅通的信息渠道。通过建立包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的信息网络,可以及时全方位的获取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情况。同时信息员队伍还可以将一些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校规校纪等内容传递到学生身边,强化同学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
3.3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首先要求辅导员自身能够保持镇定的心态,才能从容不迫的控制现场事态与安抚学生情绪。其次,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善后阶段,也需要辅导员努力学习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健康的技能,具备心理疏导能力。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心理筛查、约谈、疏导等工作的开展,并利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等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除此之外,通过辅导员的心理疏导与谈心谈话,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困惑学生与特殊群体学生的极端问题,从根源解决安全隐患。
3.4 完善的预案制定
突发事件虽具有突发性,但事件带来的影响和反思却具有持久性,辅导员应及时将所发生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整理与总结,做好工作记录与备案,形成突发事件案例合集。一方面,及时关注与分析目前校园与社会中频发的突发案例事件,做好预防工作;另外一方面,总结事件处理经验与教训,为后续的类似案件给出指导意见与建议。
总之,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与保障,随着高校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与形势,突发事件的發生无法避免,高校辅导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在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佩云.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思路与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2).
[2]向晋文.危机管理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管理探析[J].高教探索,2017(3).
作者简介
张婕(1988-),女,天津人,助教,硕士,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