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8-11-12 11:18闫杉
卷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建设

闫杉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高校师德师风水平出现了滑坡的现象。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还需要构建长效机制保障。本文对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以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行为师范的教师队伍,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1 师风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个统一”是新时期习近平道德观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出的目标指示,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和殷切期盼。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素养的内在要求。

2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政治意识淡薄、职业道德下滑

教师职业是一项崇高的职业,有着崇高的理想与职业操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要坚持从为人师表出发。现实中有的教师产生拜金主义倾向,过度看重物质利益,丧失了教育事业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和底线。如个别老师不愿意在学校上课,而是打着学校招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校外捞取外快,并且乐此不疲,丧失了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2 教学能力不足,学术道德下滑

当前高校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待教学工作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不主动思考教学内容,思维僵化,知识陈旧;还有的教师教育方式方法单调枯燥,课堂讲授往往是照本宣科,在教学中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难以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课程交流和思想教育,导致授业与解惑相脱离、教书与育人相脱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再加上高校不合理的评价制度及教师的功利心理,还导致了当今学术道德的滑坡。很多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有的教师为获得高额的科研回报获学校奖励,不顾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大量承接科研任务,导致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更有的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存在买卖文章、编造实验数据、将项目转包等学术腐败行为。

2.3 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上的不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虽然在校园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得到提升,但从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上存在不足,缺少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统一部署,缺乏科学的理念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都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的效果不足。

3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途径

3.1 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點,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3.2 构建教师的成长培训机制

以教师为本,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学校《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 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3.3 构建师德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

1)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要把日常教学督导、课堂教学督查、教学效果、学生口碑、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等指标纳入体系,对于师德师风出现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以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风向标。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2)完善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

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把日常教学督导、课堂教学督查、教学效果、学生口碑、道德风尚、为人师表等指标纳入体系,对于师德师风出现严重问题的教师要实行一票否决制,采用调整工作岗位,甚至开除的方式,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以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正确的风向标。对师风优良、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精神的双重奖励,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

3)注重师德建设的宣传

定期开展“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也可开展师德师风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引导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学生,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4)构建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为师德建设提供约束机制。将自律、他律以及自我监督、学校监督等方面综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环境,激发教师自身的自律热情。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和师德建设督导队伍。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行管理,接受监督与调查。严格办理收到的投诉,追究相关责任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作为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师风建设抓紧抓好。构建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升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吉文雅.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3):88-89.

[2]张祎.论习近平道德观指导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淄博师专学报,2018(01):68-72.

[3]庞贺峰,王子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2):30-31.

[4]庞贺峰,薛勇.浅议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2):123-124.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建设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