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追求有效教学

2018-11-12 03:55彭玉莲
新课程·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阅读材料有效教学

彭玉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不少“阅读材料”,其中包括“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三个版块。这些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厚重与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活用教材;阅读材料;有效教学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往往被教师忽视,认为这部分内容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装饰,也有部分教师因自身对“阅读材料”,特别是“你知道吗”中的数学史料不熟悉,不知如何讲解,因此将此部分内容搁浅。如何充分挖掘“阅读材料”的教学资源,寻找最佳契机,使用恰当的方式,使之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材料”的教学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每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融“阅读材料”于课堂导入中——激趣引思

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好的课堂导入能达到激趣与引思的双重效果。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既与生活密切联系又有趣的“生活中的数学”,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这部分内容导入新课,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六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则“生活中的数学”:蚁狮会挖出圆锥形的洞穴作陷阱,躲在穴中等着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他昆虫。教师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如果能将这则“生活中的数学”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就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想弄明白蚁狮为什么要把洞穴挖成圆锥形的,圆锥又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当然也可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名题等导入新课,把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铺垫。

二、融“阅读材料”于新课讲授中——深化理解

新课讲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特别是“你知道吗”中的数学史料,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人类对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从而深化对新知的理解。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通过猜想、操作、比较,研究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后,教师借助课件来演示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

刘徽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将边数逐次加倍,得到的圆内接正多边形就逐步逼近圆,它的周长也越来越接近圆的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

后来,我国另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继承并发扬了刘徽的思想,将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成就比国外大约早1000年。

学生探究圆周率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回顾圆周率发展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圆周率,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并初步感知了极限思想。

三、融“阅读材料”于反馈练习中——巩固提升

反馈练习是学生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教材中有一些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在进行反馈练习时,如果能恰当地采用游戏形式,不仅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还能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巩固并提升对新知的理解。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课后,练习中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位学生想好一个数,让另一位学生猜。第二位学生每猜一次,第一位学生都要用恰当的语言作出评价,比方说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到对方猜对,比比谁用最少的次数猜对。这个游戏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学习的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认识了“区间套”的方法,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材“你知道吗”版块中也有不少内容适合用于反馈练习。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时,就可选用教材中恩格尔系数这个刻画富裕程度的指标让学生说一说此指标表示的是哪两个量的关系,这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实际意义,还让学生了解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融“阅读材料”于课后拓展中——延伸深研

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它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选择有趣的内容,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课后拓展。

如前面提到的恩格尔系数,不仅可以利用它在课堂上进行反馈练习,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每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计算和比较。让学生了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培养学生从“量化”的角度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识。

如六年级上册教材在“比的认识”后面的“你知道吗”版块中,安排了“黄金比”的小知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教材应篇幅的限制,对“黄金比”的讲解很简单。为了让学生对“黄金比”有更深更广的了解,我让学生在课后对“黄金比”进行了一次专题研究。其中包括“黄金比”的发展史、建筑设计中的“黄金比”、植物中的“黄金比”、音乐中的“黄金比”等。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感。

总而言之,“阅读材料”是教材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对其进行合理整合,自觉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数学课堂更加丰盈,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你知道吗”为数学课堂教学增色[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5(9):15-16.

[2]謝辉.阅读材料: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J].甘肃教育,2013(4):55.

猜你喜欢
阅读材料有效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