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森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931)
贫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病。贫血的类型较多,其中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最为常见[1]。有研究表明,对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有利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2]。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可准确地判断其贫血的类型,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用血常规检测鉴别诊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贫血患者的病情均被确诊。2)研究对象对接受检测的依从性高。其排除标准是:1)研究对象对接受检测的依从性差。2)恶性肿瘤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将其中52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将其中4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缺铁性贫血组,将其中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的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8.96±5.29)岁;其中有男性32例,女性20例。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年龄为19~66岁,平均年龄为(39.02±5.38)岁;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对照组健康人的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39.62±5.03)岁;其中有男性35例,女性15例。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对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测,方法是:采用真空采血法抽取研究对象2 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将血液加入到 EDTA-K2(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管中混匀后作为检测标本。使用 JHF7-3000 型检测仪对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
观察三组研究对象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RDW(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红细胞平均比容)、Hb(血红蛋白)的水平和RBC(红细胞)的水平。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健康人的RDW低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其MCHC、MCH、MCV和Hb的水平高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其RBC的水平高于缺铁性贫血组患者但低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RDW、MCHC、MCV、Hb的水平和RBC的水平均低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其MCH高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s )
表1 三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s )
组别 例数 RDW ( % ) MCHC ( g / L ) MCH ( pg ) MCV ( fL ) Hb的水平 ( g / L )RBC的水平 ( ×1012 /L )对照组 50 0.15±0.02 351.19±11.77 31.25±0.08 88.48±7.43 129.64±2.90 4.62±0.67缺铁性贫血组 48 0.18±0.02 299.18±28.44 19.65±4.18 65.99±8.41 74.43±22.94 3.12±0.57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 52 0.20±0.01 305.78±31.94 18.28±3.88 66.82±6.57 91.29±16.23 4.79±0.81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属于溶血性贫血。此类贫血会明显增强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若其贫血的程度较轻,在骨髓代偿的作用下其基本不会出现RBC水平降低的现象;若其贫血的程度较重,在受到脾脏清除异常红细胞、骨髓原位溶血等因素的影响后其RBC的水平则明显降低[4-5]。铁是Hb合成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患者体内若缺乏铁元素,就会因骨髓抑制而降低其RBC的水平。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可将进行血常规检测作为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