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理论框架下中英双语自媒体平台的实践和创新

2018-11-11 09:37侯明月黄洁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传播自媒体

侯明月 黄洁芳

内容摘要:本项目以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外宣双语公众平台“英悦台”为研究对象,在外宣理论指导下对该平台的双语新闻推送进行创新性实践和探索,对双语推送的具体内容、推送方式和推送效果进行实践和研究,以达到锻炼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专业技能,培养外宣意识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新闻传播 自媒体 外宣 双语平台

一.引言

在网络时代,自媒体平台影响力巨大。目前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自媒体内容已经不仅仅是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等都成了常见的素材。如何使受众更好的接收和理解传播内容中包含的要点,是传播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媒体作为重要载体,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更应及时准确地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是对外宣传的重点。作为语言类专业学生,建设双语新闻平台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传播能力、增强学生的外宣意识、培养翻译技能、提升个人竞争力。

(一)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包括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新华网等在内的权威媒体都推出了英汉双语新闻平台。这种变化使得多语言文本资源快速积累,同时全球对于这种多语言文本的需求十分迫切,在全球化趋势下,单一语种新闻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具有更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中国传媒迫切需要能够熟练使用对象国语言、熟悉国内外情况、懂得综合性采编的“全能型记者”或“全能型编辑”。如果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能系统学习到各种技术,具备相应的能力,这无疑为日后从事新闻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连外国语大学目前的微信平台基本都是以中文内容报道院系官方新闻,而“英悦台”作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唯一一个双语学术性平台,通过双语形式对全校乃至社会各界的新闻进行报道,能够满足大家对英语新闻及其他资讯的需求,也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二)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蔡雯等(2013),在《微信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指出自媒体自身的传播特征将对传统的新闻模式产生新一轮冲击。通过具体分析“央视新闻”微信工作账号并结合对其他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研究,蔡雯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将在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受和反馈的各个环节带来变革,这对于新闻媒体将不仅是一条新的内容推送渠道,更是一次发掘无限用户资源价值、将传统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拓展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工作的实践者,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在这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等(2010)在《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中特别指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一种复合培养,其发展历程同我国新闻传播、外语、国际政治等相关专业人才的教育历程密不可分。他指出在全球化传播的今天,国际传播人才将不再仅仅是外语人才或者国际新闻人才,而是拥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多种学科多种知识背景的人才。为培养国际新闻的传播人才,实踐必然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尚京华(2011)在《国际新闻教育浅议》中特别指出国际新闻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新闻教育史也表明,实践是新闻人才成长的最快方式。尚京华指出,高校要努力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体,努力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学生开辟实践园地。新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管是在本科层次还是硕士层次,实践教育都是新闻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满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需调整英语专业的教育模式。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郑玉琪(2006)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高校英语教育重语言能力轻素质培养,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致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足,郑玉琪指出想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需在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英语专业学生在外语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则需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崔振峰等(2015),在《英语专业学生国际(新闻)传播特色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一文中指出,中国现代社会对单纯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已经明显降低,高校应适时调整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现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上,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新闻专业技术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双语公众号“英悦台”的实践和创新

(一)研究条件与基础

1.项目参与人员为英语专业学生

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本科专业包括四个培养方向:高级翻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英语教育方向、英语国家研究方向。大一大二年级接受四个方向的通识教育和训练,大三大四年级进入各个方向进行定向专业英语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技能训练,了解英美两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初步培养了跨文化意识,并具有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的学生初步掌握了英语,但仅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少有于实践中应用的机会。项目成员大多对新闻传播有着浓厚的兴趣,可通过培训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外宣意识、提高学生新闻传播能力。

2.“英悦台”前期工作已有丰厚基础

“英悦台”前期推出中文推送且拥有一定粉丝基数,公众号的受众群体从最初的大外学生逐步向外扩张,受众面逐渐变广;公众号能及时更新,保持一周2-3次的发稿频率;负责指导的两位教师经验丰富,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稿件的撰写并对稿件的选题、内容修改提出建议;作为英语学院唯一官方双语公众平台,“英悦台”的推出得到了英语学院的大力支持。

(二)创新之处

1.首次建立双语推送平台

“英悦台”通过双语形式对英语学院乃至全校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同时对全球时事热点进行追踪,满足大家对英语新闻及其他资讯的追求。截至2018年4月30日,平台总计推送168篇,平台用户从最初的1684人増至2838人。

2016年9月,双语推送平台“英悦台”正式建立。项目初步对“英悦台”的栏目设置、内容、推送频率、推送方式等进行了合理规划。初期新闻选题涉及娱乐、校园、文化、政治以及科技五个领域,内容包含热门电影影评、校园双十一购物数据报告Bob Dylan 荣获诺贝尔奖、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中菲关系、习主席国事访问、华为5G等新闻报道。

在前期调查基础上,2017年2月“英悦台”栏目和内容重新进行了创新设计和编排,改版后拟定栏目布局为天下事、校园事、外宣事,具体布局如下:

改版后按三个栏目下设频道推送,总计推送125篇,其中一件大事16篇,视界14篇,Popcorn21篇,三只豆瓣22篇;红人坊23篇,校看风云6篇;关于外宣4篇,外宣活动19篇。“英悦台”在推出高质量双语推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泛好评。“英院人在海外”系列专题推送不仅转载于大外英语学院公众平台,还被国际交流处采纳,作为国际交流周的广播稿件;《知识付费——换种方式学习》转载于掌门-好家长社区平台,《影评——La La Land》转载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会微信公众平台;红人坊频道的高质量专访也极大地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其中《专访英院才子——喻冬》阅读量达986,转发60次;《英院人在海外——王俊波》阅读量达1223,分享92次;《英院人在海外——于芷霄》阅读量达1391,转发68次;《专访人气导师——刘翔》阅读量更是高达1364,转发143次。该系列专访,受到了英语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极大地扩大了平台的粉丝基数,阅读量、转发量、点赞数再创新高。

2.利用自媒体模式对校园生活进行宣传

自媒体因其传播便捷,传播及时的特点深受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青睐。自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据此,“英悦台”在平台改版时设立了“红人坊”频道,以“对话”的形式对英语学院的老师或同学进行专访,不拘泥于单纯的问答形式,真正做到有主题、有内容、有质量。并推出了“英院人在海外”系列专题推送,总计11篇,介绍了英语学院优秀的海外留学生的主要事迹并且分享了宝贵的出国经验,使大家对英语学院的海外交流项目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英悦台”也结合英语学院活动进行宣传,使英院学生进一步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如推出“走进莎士比亚”、“回归经典”系列专题推送。“走近莎士比亚”系列推送了四场莎学专家讲座以及一系列莎翁作品介绍,包括莎翁生平简介、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十四行诗、历史剧赏析等。“回归经典”系列专题推送按照英语国家著名戏剧、非英语国家经典剧作的英文版和百老汇常驻舞台剧的顺序总计推送19篇,该系列推送在加深同学们对经典戏剧了解的同时,对各班级戏剧剧目的选择也有一定帮助。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水平、跨文化能力和外宣意识

(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言的学习少不了输入和输出,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读的少,锻炼的也不够多,这无疑成为了阻碍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瓶颈。英语专业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而轻社会实践训练,由于受实践场所的限制,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理论与实践常常脱节,导致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应变能力低下。英语学院之前缺少这样的平台能让同学们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英悦台”的出现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语言输出的平台,也使同学们在收获新闻写作和编译技巧同时,培养了翻译技能,实现了从课本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变。

(2)增强了学生的外宣意识

从文化角度来看,对外新闻宣传实际上是一种力求克服不同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也影响了不同文化语境的形成及新闻价值观的差异。双语公众号“英悦台”的实践可使学生正确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并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外宣传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对外展示中国形象多元、丰富、深厚的内涵。

(3)提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合作在当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为了以后能向社会输入大量的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培养学生们这种能力,而培养合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便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使得学生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平台栏目下设的频道由各小组负责,各小组上交选题前先进行组内讨论,进一步明确选题并细化选题,交稿之前进行组内自检以保证稿件质量。组内合作不仅锻炼了同学们小组合作的能力,也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开放的思维拥抱不同的声音。

(三)困难和问题

平台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推送形式单一,缺乏阅读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以“回归经典”专题系列推送为例,部分小编仍无法跳出“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台词赏析+小编感想”的推送模式,在形式上缺乏创新。二是推送的阅读量下滑。虽然公众平台用户总数在短时间内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每篇推送的阅读量并未随之提高,相反却有下滑的迹象。三是部分频道出稿难度大。以校园事栏目的红人访频道为例,受访者时间不固定,对受访者进行采访后小编才能进行素材的整理与稿件的撰写,因而出稿周期较长,出稿难度也相对较大。

(四)解决方法

为应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題,平台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一是鼓励在推送形式上进行创新并明确推送的具体要求。如在推送中穿插表情包、音乐,增加推送趣味性;在文末设置延伸链接,补充文章背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推送可读性。推送开篇需有字数统计;在标题中选取关键词并用破折号进行阐明,通过副标题的形式进一步概括主题、提出思考、制造悬疑;推送文末附上参考资料,网站需列出网址,文字资料要写出作者名、文章名、文章出处(网站、杂志、期刊)、出版年月等。

二是在后续工作中细化选题。首先,在推送内容的选题上,平台需要考虑到什么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将读者的诉求与双语平台的初衷相结合,进而明确选题,以便进一步地提高推送平台的关注量和阅读量。此外,上交选题时需列举出该选题的大体框架,删除与主题关联性差的方面,细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避免推送内容过于笼统,过于概念化。

三是注重推送的质量而非数量。首先,平台由合作出稿改为一人一稿,确保稿件的语言风格、中心思想统一,实行单人“出稿-返稿-定稿”模式,保证稿件的质量与出稿效率;由每频道一周一稿改为两周一稿,每次上交稿件前需先上交选题,待选题通过后再进行稿件的撰写。其次,采取三级审稿责任制度以保证稿件质量。一份稿件首先要通过组内初审,再由两位学生负责人进行二次审核,最终由指导老师进行终审。

三.结论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實践,本项目主导的双语公众号“英悦台”的运营已步入正轨,稿件质量不断提高,公众号受众逐步扩大,平台获得了各方赞誉,得到了英语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英悦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英语输出的平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外宣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锻炼了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专业技能,达到了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07):40-44.

[2]陈鑫.自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微信平台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14)/39-40.

[3]崔振峰,郑秀蕾.英语专业学生国际(新闻)传播特色能力培养模式初探——以宁波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3):74-75.

[4]尚京华.国际新闻教育思路浅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12):149-150.

[5]余泽梅.跨文化传播与外宣新闻策略思考[J].新闻知识,2007(06)/6-8.

[6]张毓强,尚京华,唐艾华.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J].当代传播,2010(04):97-99+103.

[7]郑玉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8):33-36.

项目:本文是2017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号201710172000110)”的研究成果。经费来源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介绍:侯明月,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学生;黄洁芳,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自媒体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