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空间概念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8-11-10 09:20聂燕春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概括操作观察

摘 要:在数学图形和几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建设,尤其要对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观察、操作、概况和运用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察;操作;概括;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12

作者简介:聂燕春(1977—),女,福建古田人,福建省闽清县城关小学教导主任,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班主任工作。

小学数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和“形”两部分,其中“数”指的是对数字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形”则指的是对几何知识的基本认识,也是众多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薄弱之处。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也比较简单,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无法直接理解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为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并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从观察、操作、概括与运用等方面共同入手来进行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一、 观察

1.观察图像

观察对于帮助学生把知识从外界环境内化为大脑中的自我认识有最直观的作用,它是人类认识具体事实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图形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应学会指引学生进行观察,尤其是对图形图像的观察,从平面图形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课程时,教师可在课堂上给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可由基本几何图形构成,也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像,如紧握的双手、太极八卦阵、大大的笑脸或盛开的花朵等。然后学生指出哪些图像具有对称美、它们美在哪里(即为何种对称类型)。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几何图形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2.观察物体

学生在对一种特定的物体展开观察的时候,观察的角度和方向要有所不同。比如对于同一个魔方而言,每一面都有它独特的色彩,而对于一般物体而言,都有其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一件物品时,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并且记录每个角度所观察到的内容。如此就让学生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也为其大脑中储备了更多具体的表象。

3.观察注意事项

在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时,教师要把更为简单易懂的观察方法用在低年级学生的启蒙教育上。另外,在观察物体教学中,当教师知晓学生掌握一定图形知识,可引导学生自主从任意复杂图形中认出三角形、圆形或长方形等基础图形。必要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具,在绘制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图形的绘制步骤进行深度观察,以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二、操作

1.画图

作为几何学习的基本要素,画图是学生形成并且反映出表面现象的重要技能。画图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扩大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理解范围,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构造抽象思维,并将其通过一系列手法展现出来。在初次练习角度的课程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还原角度的抽象过程,再指引学生借助各种工具进行画角,巩固课堂知识点。不仅如此,教师也必须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方法用好手中的直尺、三角板和量角器等绘图工具等,还要善于纠正学生画图易犯的错误,引导其规范作图。

2.拼接

小学生的思维是不断发展的,但仍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其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对其空间观念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只要在课堂中留出一些时间来给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物的拼接,并指出使用过哪些已学的图形,就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表现出来,使空间观念在学生脑海里扎下深根。

3.制作

制作对于学生的拓展性思维具有显著的提升,其主要在立体几何中体现。在学生对立体几何有所体会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立体模型。比如我们常见的平装书一般为长方体,那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量取了相关长度数据之后,把规格相似的书拼接或搭建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了实际中,也可以从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三、概括

1.让学生学会总结

单纯地观察就如同走马观花,只能留下一些粗浅的印象,很容易遗忘,而辅之以操作,能形成更好的认识、记忆效果。但是观察和操作大多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对象,所认识到的特征是针对某个体的,无法形成普遍的概念和规律,因此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初步对三角形这种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学习的课程中,如果学生已经学会画图并且理解角度为何概念,教师可列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几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通过之前所学,来分辨出各有何特点。此外,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关于三角形的问题,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回答和归纳,如问及三角形角度的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得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的基本结论。

2.让学生正确运用几何语言

几何语言是空间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教导学生给抽象的事物进行概括总结时,提前要求学生对几何语言进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和概念、学习专业知识、精确地把握事物特征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正确理解以及使用诸如相交、平行和轴对称等常用的几何语言,并利用此类语言通过具体图形的形式把几何的本质特点加以表达,这无疑是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关键步骤。

3.让学生学会对比和区分

在复杂的空间领域,图形复杂多样,彼此之间极易被混淆,因此加强图形、物体之间的对比,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彼此的差距,形成清晰印象。比如,以同等长度的线条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是圆形的面积最大。很显然,只要教师为学生正确梳理面积的相关知识,以及圆形和其他图形的面积算法,让学生对各种算法、数值和形状进行一番对比就可以得出结论。教师应该注重指引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各种变化,帮助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本质加以区别,以准确划清标准图形与变式图形的界限。

四、 运用

1.设计实践活动

教师在进行图形及物体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对简单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等有一定的了解,就可进一步开展实践活动的设计,同时设计活动也要求尽量切合实际。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立体的小物件(橡皮泥、圆珠笔、杯子、弹珠和字典等)来拼凑成一个大的整体物件,让学生说出自己用了哪些基本的立体图形。这种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的形成和巩固。

2.锻炼课外能力

生活是教学资源的土壤,而课堂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不断观察、发现生活,在课外延伸视野,而不是止步于课堂之内。例如,在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安排学生在可见范围内寻找环形实物,利用直尺等工具测出其内、外圆半径等数据,以已知数据来求出面积,并在各小组讨论计算结果和过程。这样的练习,不只是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密切地关联到一起,也同样教育了学生要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道理。

总而言之,观察、操作、概括以及运用自始至终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反映的,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具体过程。要着重对小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在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上还可以多下功夫,而不僅仅局限于表面工作。

参考文献:

[1]林 丽.小学生空间观念的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文宇,范文贵.小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与培养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12(6):91-93.

猜你喜欢
概括操作观察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