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幼儿园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素材实施特色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18-11-10 09:20韩艳,杜世碧,薛维学,夏长春
教师·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潼南乡土幼儿园

韩艳,杜世碧,薛维学,夏长春

作者简介:韩 艳(1972—),女,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从事学前教育20多年。主要从事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与实验,多次参加主研国家、省、区级学前教育课题研究,所撰写的经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市、区一、二等奖,并在《当代幼教》上发表。

杜世碧(1965—),女,重庆人,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先后在《中小学管理》《教育研究》《未来教育家》《基础教育研究》《四川教育》《今日教育》《教师发展》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薛维学(1965—),男,重庆人,高级教师,本科,历任小学、中學副校长、校长,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德育科长、教育科长,重庆市潼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现为重庆市学生资助专家、潼南区政府督学,教育扶贫办主任。主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少年儿童研究》《中小学校长》《中小学管理》《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四川教育》《今日教育》《决策与信息》《教育实践与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80篇。担纲的市级课题研究成果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夏长春(1971—),男,重庆人,一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研究。

“最美美不过自然”“最纯纯不过原生态”,真实、自然的乡土环境和原生态的乡土素材是幼儿认识美、学习美、品鉴美、创造美的开端。幼儿园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要求是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就会主动去参与、去体验,并自觉创新和突破,用心感受和发现美,学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般来讲,“美”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日月星辰、山河湖海、飞禽走兽、奇花异草……构成的自然美;第二层次是由人类的祖先利用树叶制成衣服,利用骨头串成项链,并在劳动中模仿自然界的声、色、形、态,产生了初级语言、绘画、舞蹈等模仿美;第三层次是随着生活的需求、生产力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造性劳动”对人类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在漫长的创造性劳动中,开掘出更辉煌的宝藏,从而形成了创造美。

“创造美”是“人类美”的高层境界,最先缘于人们的好奇心。家长和教师应耐心地、有目的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在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去发现、去创造美,赋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以新的生命力。重庆市潼南区乡土资源特色突出,为幼儿体验“美”、创造“美”提供了富足的教育资源。幼儿教师如何应用好这些乡土资源和素材,引导幼儿体验美、实践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对此大胆进行了新实践,初步让幼儿美术教育形成了乡土化、本土化和鲜活化特色。

一、挖掘——构建乡土化特色幼儿美术课程体系

乡土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地理风貌、民俗风情、人物传记、历史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这些乡土资源最为幼儿所熟知,幼儿教师就应充分予以挖掘,积极加以筛选,适时进行利用。

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城市的课程教材并不完全适合于农村幼儿园。比如,在重庆版的中班幼儿“我爱家乡”主题活动教材中,有一首图文并茂的欣赏儿歌《黄桷树 黄桷垭》:“黄桷树黄桷垭,嘉陵江边是我家,推开窗户看风景,江中白帆美如画……”,这首儿歌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山城的地貌特征和周边的人文活动特色,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但重庆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单靠几张图片要让长期生活在丘陵地区,成天看着成群结队的白鹤在河中时起时落,喝着、玩着涪江水长大的潼南幼儿们完全接受,显然不太现实。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利用潼南自身的乡土化资源引导幼儿欣赏潼南涪江河边的风景图片或视频资料,对其儿歌内容进行改编,如“黄桷树黄桷垭,涪江边上是我家,推开窗户看风景,江中白鹤美如画……”,让幼儿进行吟诵传唱,然后自由作画《我的家乡》。这样就生成了园本乡土特色美术活动内容。

1.挖掘潼南的红色资源

潼南曾诞生了四川省的第一任省委书记杨闇公、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以及一大批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还有数个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等,这些资源中的图片、景观都应挖掘进入校本美术课程。

2.挖掘潼南的绿色资源

潼南是西部绿色菜都,有数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有农旅融合的旅游文化;有远近闻名的小吃,如著名的太安鱼等。这些绿色资源蕴含着生动的美术教育素材,也应被挖掘进入校本美术课程体系。

3.挖掘潼南的金色资源

潼南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世界第七大佛、全国第一的流金摩岩大佛“八丈金仙”造像和最大的“马龙山卧佛”,第一批十大文化历史名镇之一的双江镇等。这些资源为特色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本土资源和素材。

教师只要对此稍加整理,并融入美术教育之中,形成系列校本美术教育活动课程,不仅最受幼儿们喜爱,更易被幼儿们接受,可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

4.乡土资源挖掘的基本方式

一是查找。查阅家乡的历史资料,抄录表现家乡自然、人文、地理和社会美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二是找寻。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深入家乡的每一处村落,全面寻找代表家乡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图片和资料。

三是培育。对于已经失传的乡村风貌,可以积极进行培育,可组织师生和家长,同手绘制美丽图画,张贴在校园里,对幼儿适时进行家乡美的浸润。

四是编撰。对查出的、找寻到的、培育起的所有有关家乡美的乡土资源素材进行分类整理,自主编成适合学校和幼儿需要的校本美术课程。

二、利用——开展乡土化特色幼儿美术主题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根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着力开发特色环境与社区资源,逐步引入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使乡土环境和社区资源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金钥匙。如活动“家乡之美——潼南大佛”,我们带领幼儿参观潼南大佛。全体大班小朋友刚来到景区门前,就被门前的牌坊吸引住了。接待员带着幼儿们依次参观了定明山麓摩崖弥勒坐佛、石磴琴声、海潮音、翠屏秋月、黄罗帐等奇观,一边听着解说员的解说,一边欣赏这些奇观,不由得发出“哇”“呀”等赞叹声。最让幼儿们高兴的是奇妙的回音岩,幼儿们到了那儿都屏住气息侧耳倾听。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小朋友讨论“潼南大佛美吗?美在哪里?”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大佛好大好高,有的说七步弹琴好听好玩,有的说回音壁好奇妙好有趣……教师顺势引导:“潼南美的地方多着呢,这只是我们看过的一处,还有一望无际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一片金黄的菜花……”幼儿们听得如痴如醉,思绪自由放飞。

当幼儿们走出景区大门时还流连忘返地回头张望。参观结束后,幼儿们回到幼儿园,争着用橡皮泥学捏潼南大佛,用画笔画潼南大佛,立志将来把潼南大佛保护得更好,把潼南建设得更美。

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具有适应社会的创新能力,美术活动最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表现能力。每一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在艺术领域里重要的是欣赏、创造、表现美。这种“美”的领悟和展示并不能停留在单一呆板的说教上,更多地需要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观、考察,动手绘画创作,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创造——丰富幼儿特色美工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们学习需要而设定的,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区域活动,而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最为关键。

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的幼儿大部分来自农村,如果我们在美工区中时常更换充实一些乡土材料,时时让材料常换常新,不仅能刺激幼儿的眼球,而且更会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1.投放乡土化的视频图片供幼儿欣赏

如潼南的菜花节图片、国际赛车节图片、绿色蔬菜基地图片,以及历史名人杨闇公、杨尚昆等红色人物绘本故事资料。幼儿们看着这些见过或者亲身感受过的图片格外亲切,从而产生创作绘画的欲望。

2.投放乡土化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创作

教师可随季节的变化,提供收获的各种种子,如菜叶和树叶,让幼儿们进行粘贴画和写生。教师可以让幼儿对具有家乡特色的蔬菜或花卉进行观赏。春天可以放几枝粉红色的桃花、金黄色的油菜花,夏天可以带领幼儿去乡村田野看一看迷人的荷花,秋天可以提供各种菊花,冬天可以换成水仙花,还可以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和孩子一起去涪江河边捉蝌蚪、逮螃蟹,和小朋友一起观察蝌蚪、螃蟹的成长变化,自己作画来记录这些变化。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去田野草地里捉蜗牛,引导幼儿画蜗牛等。在各种观察、了解和嬉戏中,幼儿们就能用自己的小手创作出美的作品。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自制民间活动玩具,如铁环、陀螺、弹弓、沙包、毽子……,在这些作品上涂画上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甚至弄出奇奇怪怪的造型。在玩耍的同时他们相互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并绘画出千姿百态的活动造型和热闹的活动场景,从中体验到探索创新的乐趣。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对本土材料的合理利用、对本土活动的深刻理解、对本土生活的热爱和创造性的“美”的表达。

四、让乡土资源素材的教育价值得以实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利用乡土资源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重庆市潼南区实验幼儿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实现了特色乡土资源应有的教育价值。

1.用好乡土资源,激发了幼儿爱学习、好求知的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山水田园是农村幼儿最熟悉、感兴趣的,教师将其引入课堂,既可引起幼儿对生活的关注,又可激发他们对求知探索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爱、对未知的兴趣。如在让幼儿学习“认识蔬菜”这一课时,为了让幼儿了解多种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教师就在上课前布置了一个亲子作业,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无公害蔬菜基地,去看、去问、去想、去画……当教师讲解这一课时,幼儿们的神情格外的专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说得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勾画出心目中的蔬菜模样,整个美术教学课堂生动活泼。

2.用好乡土资源,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有助于幼儿萌发审美情趣及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潼南金佛我为你骄傲”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们通过自己亲眼见识、亲身体验,感受到大佛的宏伟壮观,感受到大佛景区蕴含的文化美。许多幼儿在参观后,都感到自信与自豪。教师通过带领幼儿找寻和勾画乡土环境的不良现象,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担当和责任感,让幼儿树立起改变家乡面貌、为祖国建设奋斗的志向。

3.用好乡土资源,优化了幼儿对原有认知的理解与记忆

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校园生活,在父母陪伴、带领和教导下,或多或少地收获了一些粗浅的知识,对一些事物和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对人们的生活规则和社会活动规则也有些许的感受,但这些认知、知识和感受,都停留在幼儿的原认知阶段。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积极运用乡村资源和素材,实施积极的美术教学活动,对乡村的自然地理、人文、风俗、社会现象等进行现场写生、图物临摹、创意绘画、手工剪纸或泥工雕塑,让幼儿记忆中的事物更加固化。通过动手画、动口说等方式,既教给了幼儿合理进行色彩搭配的知识,又提高了幼儿的构图能力,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浅显化、具体化,使幼儿的原认知初步实现了物化。

4.用好乡土资源,增添了幼儿美术教育的血液与灵力

现实中,有的农村幼儿园在教学活动中常常照本宣科,大多是课本中涉及的材料,幼儿学得无趣,教师教得无味,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教学上,极力维持课堂教学秩序,课堂缺乏生命与活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和素材,让幼儿近距离去观察,亲手去抚摸,用心去欣赏,动手去描绘,创造性地去改造,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刺激了幼儿的表现欲和创造欲,又丰富了幼儿美术课堂教学的内涵,增添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生命与活力,让幼儿美术教学充盈新鲜的血液与灵力。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育是最接地气、最养人的事业。不管是城市幼儿园,还是农村幼儿园,都應立足素质教育。美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美术教育必须根植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身心,就地取材,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和素材,引导幼儿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去画、去描、去写、去涂鸦,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活泼、自信、开朗、勇于探索的新儿童。幼儿园的特色美术教育活动正应如此。

(策划编辑:黎佳星)

猜你喜欢
潼南乡土幼儿园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乡土中国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爱“上”幼儿园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