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鹂
摘 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计算机作为高中必学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更加成熟的学习能力,此时,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借助互联网浏览网页、娱乐的途径较多,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并且,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遍成效不大。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有效教学;主观能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每一学段学生的必修课。新课标强调计算机教学要实现高效学习,单位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计算机,自主探究,从而获得计算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以教材為依托,认真研究高中计算机教学目的
教材中,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讲解得比较详细,教科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必要准确把握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高中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计算机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新课标下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计算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在充分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计算机教学目的,真正发挥教材在实现计算机教学目的的辅助作用。
例如,关于Excel的教学中,教材上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课堂上依据教材为学生进行充分讲解后,要留给学生自主训练的时间,可以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为学生提供某地区空调销售情况的表格,让学生自行修改字体大小,标注特殊状况,如何插入批注,在单元格中利用各中函数求和,统计、筛选,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后,可以互相探讨各自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学会的基础上,探索其他能够应用到电子表格中的功能。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纯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载体进行的,枯燥的文本处理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是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以多媒体投影展示给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操作流畅,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都是陌生的,教师快速演示,在学生眼前一晃而过,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最终效果当然是教师讲完了,学生学完了,下课后所学的知识也就忘完了。长此以往,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要摒弃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大多数学校都建有信息技术教室,在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教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听课,一边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的知识印象深刻,并且能够高度参与其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才是学习计算机的主体。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多让学生多思、多想、多练。学生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正因为有了好奇,才有了求知的欲望。在计算机学习中,学生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时间、耐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帮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了解程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投身到计算机学习探究中,这也是提高计算机学习能力、运用能力的最主要动力。
例如,在Photoshop教学中,Photoshop是一款强大的图像编辑工具,教师的讲解仅限于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只是浅在层面,要想灵活运用此软件,进行图像编辑,就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其功能多加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对学生适当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后发现新大陆的喜悦之情,使其保持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究更多、更深层次的知识,提高运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的能力。
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只要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摒弃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陋习,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特点,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寻找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究,就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促进计算机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迪.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孙传庆.Office办公高级应用[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