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贤勇 张新建 牛莉 王甫 俞蓓 李小城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传统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智慧课堂应运而生。本文从智慧课堂的概念出发,分析智慧课堂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一种基于“互联网+教育”下的智慧课堂架构,设计基于此架构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阐述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实施过程和教学策略。结果表明:智慧课堂实现了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机智教学,实现了基于证据的教育新形态,从对课堂的控制转向基于数据的动态分析和教学机智,从而实现智慧的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7-011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7.058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素质培养方面转变,从教师的知识传授向教与学的互动方面转变。校园的“三课”,即“课堂、课程、课本”将转变为“网络资源、微课、智慧课堂”[1],也就是 “互联网+教育”。如何将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智慧课堂”的含义
智慧课堂的出现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智能课堂是以知识建构理论为基础,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终端”的信息应用的智能课堂教学模式,是大数据时代在教育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2]。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监控,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3],如图1所示。与传统课堂相比,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在课前阶段以学情分析为核心,在课中阶段以师生互动为重点,在课后阶段以个性化辅导为关键。
智慧课堂的显著变化就是“以学为中心”。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节;二是“以教导学”,从学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作为教学的需要,教师的角色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以学促学”,以学习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四是“自学为主”,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形成“想学——愿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机制。
2 “智慧课堂”建设意义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为教育参与者实施新的生态系统教学提供了希望。通过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能够达到精准构建教学内容、建立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科学记录与分析学习行为的目的[4]。建设“智慧课堂”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2.1 实现教学内容实时传达
智慧课堂的在线学习,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为学生展现的教学内容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性和主动性,高效地利用了学习资源。
2.2 实现师生之间良好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采用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实现了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中,给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学生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
2.3 培养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精神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沟通,针对沟通的情况,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智慧课堂可以设置学习讨论区,对学生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实现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平台[5]。
2.4 实现学习行为个性化评估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智能课堂中学生的评价不仅要从各种评价的结果出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在智能终端中的学习活动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智能教室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和分析,从而实现学习行为的建构和个性化的评价。
3 “智慧课堂”建设思路
3.1 打造智慧教室
智慧课堂以智慧课堂云终端为中心,由电子资源、智慧教学平台、移动端、显示设备、云服务器共同构成。智慧课堂通过云终端连接各种教学设备,将传统教室打造成智慧教室,其构成如图2所示。
3.2 重构教学模式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课下利用网络课堂,进行互动操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注重结合生活和工程中的实例,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型如图3所示:
3.3 开发智慧教材
“智慧教材”教学平台是在纸质教材中穿插在线教育资源二维码,配合移动端,以立体的形式开展混合式学习。“智慧教材”中的在线教育资源也非传统网络资源的大杂烩,而是由课程组成员编写、录制、设计的视频、微课、动画等特色内容,同时依托在线数据处理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构成如图4所示。
3.4 重构评价体系
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数据,如学生签到情况、回答问题正确率等,作为平时成绩产生的依据[6]。
3.5 开展精准教学
运用网络平台、微课程、平板电脑等多方电子设备支持的新式课堂,充分开展数据挖掘,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教育教学过程的“精准化”。
3.6 开发典型案例
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所学课程“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在整个专业中起如何地位,构建学生大工程意识。
4 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学习理念,采用“云+端”设备,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生成直接、动态、即时的全过程学习数据,记录“课前-课上-课后”全过程教学与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来调整教学策略,用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用直观的数据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了基于证据的教育新形态,从对课堂的控制转向基于数据的动态分析和教学机智,从而实现智慧的课堂。
【參考文献】
[1]江媛.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关系探析[J].电子测试,2017(04):106+108.
[2]孙曙辉,刘邦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2):21-24.
[3]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4]蒋翀,费洪晓,凌睿轩.基于移动互联的大学智慧课堂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1):74-76.
[5]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2):10-12+39.
[6]朱健,杜选,孟庆辉,叶秋露,吴燚君.构建大学智慧课堂——有效提升教学效果[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15):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