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翔
【摘要】 德育内容包括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道德公约教育等。这不仅仅是国家对未来建设人才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历史学中是多种德育教育因子的统一整体,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学中开展新的德育教育途径。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德育渗透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8-037-01
0
笔者认为,初中历史中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立足于教材,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因子,发挥其作用,构建学生思想上的道德修养品质体系,再设计活动让学生思想层面的品质外显,具体体现为学生对人、对事情的态度与实际的行为,由于“想”的和“做”的是十分不一样的,“做”需要极大的智慧,要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就更多。因此,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深,也不自主积极地思考。由此,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这兩个角度,让学生谨言慎行,体现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
历史是关于国家过去的经济、文化、人情的记载,具有过去性和不可变更性,因此历史具有其他学科更丰富的德育教育因子,体现古代优秀人物的品质,对国家、对民族的奉献精神,以及对教育建设,对经济文化建设倾注心血与智慧精神,其自身的情感品质已经足够感动人,而留给世人的物质与精神的财富更是在各方面助益后人。
1. 培养家国情怀
一个人的情感由个人上升为国家,上升为大众,那么其是更为博大宽广的,历史本身就是主要记录国家的过去事件,因此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长河中,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取得今日的成就,而历史的作用之一是警告后人,要以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如清朝历史中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领导团体的腐败致使我国历史发展中被列强侵略,民不聊生;如我国历史中“文化大革命”,导致我国经济文化建设遭受大巨大的创伤。这些历史的实践,让人看来总是不由得眉头一皱,心生愤恨与心痛。因此教学中在讲述这些历史教训时要启发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教训,其是不仅仅是国家,对于个人也应该要敢于接受新的事物,心怀宽广。由此,让学生领悟到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以及发展的方向。
2. 激发学生责任意识
一个人做事情的动力一个是来源于兴趣与爱好,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责任与担当意识,由主体思想层面上“我应该这样做”而触发实际的行动。中国历史悠久,具有灿烂的文化,初中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其继承与发展是学生重要责任之一。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人生阅历和和社会经历都比较少,往往感觉不到自身的责任所在。因此教师可以有效挖掘历史学中的教育因子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
3. 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的敏感时期,情绪容易波动,遇事比较冲动,稍不注意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不畏艰难困苦。历史中不少英雄人物,在国家风雨飘摇,极度艰苦的环境下还仍然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甚至牺牲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足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一样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所处的环境温饱难持,随时准备为祖国牺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当用背景音乐,电影电视片段渲染情景,以让学生珍爱自我,乐观向上,感恩他人。
二、充分设计活动让学生德育践行
学生的实际行动表现最能体现其思想道德行为,因此教师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说”“多写”甚至“多做”,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外显,学生会体会到当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能够为现实生活增添色彩时,便能够加深了感悟。
如开展“我心目中的历史英雄”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列举其敬佩这个历史人物的理由,可以让学生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再整理成文,可以用历史年鉴的形式排列与该位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启发学生创新思想,可以的话效仿该人物的行为做出实际的行动。笔者曾经开展过类似的活动,部分学生毫不掩饰如对文天祥、林则徐、邓世昌等的敬佩之情,因为其在国民危难的关头做出了十分勇敢的行为,其爱国的精神值得人学习。学生还为这次主题活动而专门通过网络搜集相互的资料,以使自己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利用国家大事促进学生德育教育
初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与时俱进,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生活中的大事,以形成科学的发展观与思维,在关心国家大事中体验我国建设中的成就与挫折,对自己生存的幸福的环境产生感恩与珍惜,同时对比于国家,自己的生活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甚至有些微不足道。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国家建设的大事,国家关于民生建设的做的努力,让学生体会到国家的关怀。
如对于改革开放的国策,书上的内容只是记录了当时前期相关的情况,而后续的国家为此所做的努力远远不止书上的几点内容,这需要教师结合互联网,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将事实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个国家的建设是需要诸多努力的,是需要丰富的智慧的,作为祖国的未来,学生要在心中有一份责任与理想,并能够为之做出努力、奋斗。再如历史中涉及到学校与教育的知识,可以结合实际中国家对这些领域所做的建设,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就在身边,让学生产生感恩、惜时的情感,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综上,初中历史渗透德育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引导学生践行,启发学生感悟,丰富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学生自身的修养。
[ 参 考 文 献 ]
[1]刘开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7):127-127.
[2]宋剑飞.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