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8-11-10 09:57夏敏燕张新月杨晓扬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能力本位产品设计

夏敏燕 张新月 杨晓扬

摘要:课题组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以及艺术类学生思维特点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基TOBE教育模式,基于职业教育理念,基于艺术类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念,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通过梳理归并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形成能力模块,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专业目标与毕业要求,形成艺术类产品设计本科的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征的集成创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深度实施产教融合、落实设计工作室模式、培养过程渗透职业标准,打通课程体系。

关键词:产品设计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产出导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062-02

在工业设计专业大肆建立、扩招的时代背景下,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办了工业设计(理工类)和产品设计(艺术类)两个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自设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面向机电、仪器仪表产品的工业设计的专业特色。产品设计专业在工业设计基础上建立,由于两个专业本身之间的渊源,导致一直有两个专业没有区别的诟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也未能很好地适应艺术类生源的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尽管这两年设计与艺术学院引入了设计工作室模式,这种模式也深得人心,但与原有课程体系发生冲突,导致与企业合作教学的深度广度受限。面对设计教育“批量化”、专业区分不明显、服务面向不明确、教育模式不通畅的弊端,产品设计专业需要理清设计教育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改革和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变化。

在此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采用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产出导向)理念进行改革。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毕业要求为准绳综合评价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定位、学科期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以课程体系形成支撑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实现支撑毕业要求,以考核评价体系证明支撑毕业要求。课题组在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以及国内外艺术类背景的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主要基于OBE教育模式,研究艺术类学生的成长规律,分析企业需求与职业标准,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途径。062设计教育一、调研与分析

(一)企业需求:产业的发展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教育范式应与产业发展逻辑相对应。由此,设计与艺术学院邀请了十几位来自产品设计专业的各个工作领域的设计师、设计总监等企业专家,同时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以及校内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召开产品设计企业专家咨询会。从专家咨询会议及部分企业的访谈可以发现,设计内涵不断扩展,已不再仅仅是产品外观设计而是设计流程延伸、设计范畴增大。设计师不仅仅是产品设计周期后期的形象美化师,更是前期的用户研究师、品牌形象规划师。

(二)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艺术类学生一般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喜欢采用抽象形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对形态、色彩等感知力较强,喜欢或者敢于标新立异,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较为感性。艺术类学生对严谨的、精确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恐惧。因此艺术类学生知识体系不够完备,设计时常出现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的可行性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方案在加工制造方面考虑不周,或者是缺少这块知识,难以深入。

二、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念

产品设计教育应立足本国、本地、本校实际,正确处理理工型教育与艺术型教育的关系,充分调用各项有利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大融合,这是构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专业的战略决策。我校应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的学科基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发展合理的产品设计方向,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念:

(一)深度实施产教融合,培养一流技术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技术教育与市场对接、与经济接轨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融合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校企共建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另一方面,通过推行“学校似企业,教师似师傅,学生似学员”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内容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及教育教學动态实施。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旨在打破高校传统封闭、形式单一的创新模式,有利于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为未来我国高校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啊。

(二)培养过程渗透职业标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基于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以全面分析产品设计师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供产业界和社会对毕业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并且面向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捕捉市场新兴领域的职业能力需求,提前布局。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利用设计工作室中的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从事产品设计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以及不断适应未来设计行业发展的学习发展能力。根据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研究制订强化实践为抓手、突出创新为驱动、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1.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准: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课程设置,保证产品设计职业教育密切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适应就业岗位,从而摆脱学科本位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2.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专业竞赛为手段:围绕产品设计师职业能力培育,采用“课内+课外”、“职业能力证书+参加设计竞赛”的方式,构建立体化的职业能力培育体系。鼓励学生获得与培养方案内课程相关的职业能力证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考虑与这些证书培训内容相衔接。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认可度高的国内外设计大赛,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战能力。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邀请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相关专家,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充分了解产业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发展需要。从企业需求分析、岗位任职要求、岗位关键职业能力描述、核心技术确定、课程体系建立,制订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岗位职业能力体系。

4.以职业活动为课程教学核心:以系统化的职业活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把与该职业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结合在活动中进行整体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生一进学校,就开始帮助进行职业规划,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演练职业活动,(如图1)。布罗卡托(Brocato)认为,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学习是在一个批判空间,将使得产品设计一直朝更好的方向迭代演变。工作室制度下主干课程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利于促进教学与课程体系建设,利于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利于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5.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创业平台吸引公司入驻,建立产学研创新中心,甚至是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得学生在学校内就可以实习、实践。同时,在课程体系中理清课程关系,落实工作室教学模式,采用“双师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的分析与实践,激活课堂教学,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无这也是一种多讲模式。

三、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在调研分析企业需求、职业能力标准后,研究组进行梳理归并职业能力,形成能力模块,结合本校实际,确定专业目标与毕业要求,形成对标职业标准、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标国际高水平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和专业特色,进一步凝练上海电机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培养设计实践能力与人文综合素养协调发展,能够在设计领域从事需求分析与定位、设计创意与实现、交互设计、方案呈现与跟踪等集成创新活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全流程、全覆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该课程体系以学生四年成长历程为横轴,以“课程+实践+能力养成”为纵轴,确保理论课程与实践内容相对应、课程培训与能力养成相对应。学生入校后,首先是设计思想的导入,学生需要掌握设计表现方法,学会初步的设计方法;进入二年级,学生需要了解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进入工作室进行《產品造型设计》为期八周的设计实践,使他们初步了解设计流程;进入三年级,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设计流程与方法,《产品改良设计》《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基础》三个工作室实践项目进一步加深理解;进入最后-一年,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之前阶段所学的全部知识和能力,综合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深入、完整地完成设计项目的能力。总结

打破传统的学科导向课程观,通过分析行业职业需求、国家职业能力鉴定要求,梳理归并职业能力模块,结合时代背景、地方产业、院校特色,明确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每个模块均有特定的应用领域或对象,具备核心技术特征,每个课程模块结束时安排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同时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熟悉整个设计流程,综合性、系统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课程模块相互支撑、课程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格局,同时形成团队协作的教师群体组织,以团队合力推进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能力本位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以产出导向为基础,构建微课+翻转视听说课堂模式
“产出导向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视角下对电影《面对巨人》的信念诠释
青花·木 产品设计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产出导向:指向未来的数学核心知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