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再加把茶壶

2018-11-10 02:32谢志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保险 2018年10期
关键词:茶壶普洱茶明白

谢志刚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谢志刚,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道燕梳首席茶道倌。英国利兹大学博士;中国精算师协会(CAA)会员、理事,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荣誉精算师;中国保险学会理事,上海市保险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主任,《精算通讯》主编,《亚太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报(Asia-Pacific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编委委员;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是保险与金融业全面风险管理与监管、保险公司责任准备金与偿付能力评估与监管,是国内在该领域的主要学者之一。

一、引子

三十多年前,本倌追星,特别痴迷崔健,还记得他在《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所唱的:“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现在才似乎清楚什么是未来,噢……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实际上,我不仅当时不明白,现在也不明白,究竟什么是未来,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

过去,我幻想的未来,可不是现在,吃喝拉撒、工作娱乐、社交锻炼,所有的活动都浓缩到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我不明白,今天貌似已离不开的手机,明天将被什么取代。

唉,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没办法,只好立足现实,对照历史,面向未来。《茶道燕梳》,正是秉承这个理念的公益平台。

现实中最普遍的这种生态,概括为“互联网+”,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把所有的人都连接起来,不断创造出新生态。

国务院早在三年前(2015年7月4日)就已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期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金融和保险业,各自与互联网结合后的“新生态”就叫科技金融和科技保险,就是用科技(主要指利用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做金融和保险,英文记作“FinTech”和“InsurTech”。

《茶道燕梳(大讲堂)》中,属于“互联网+保险”的内容不少,包括人保副总裁王和先生、腾讯旗下(2017年末设立的)微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简称“微保(WeSure)”)总经理谢邦杰先生,还有“三马”旗下的众安保险总裁陈玮先生,以及量子保创始人施辉先生,都来茶道燕梳分享了科技保险的创新实践经验,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本倌在《茶道燕梳》负责茶道,也就是要把“互联网+保险”这些看不明白的东西放到茶壶里泡泡,倒进茶碗中品鉴,或许能明白一点。

为此目的,本倌(文)今天想领着各位去三个地方走走看看:1)去茶山,看看“加”与“嫁”;2)去市场(网上),看看“虚”与“实”;3)最后,去源头(硅谷),看一把茶壶。

二、去茶山,看看“加”与“嫁”

利用国庆长假,本倌去了一趟福建福鼎的太姥山,这里是白茶的故乡。

看到这里现在的白茶,主要是福鼎大白茶(华茶一号GS13001-1985)和福鼎大白毫(华茶二号GS13002-1985),又称白毛茶和大毫茶,特点是芽壮色白,香鲜味醇,产量高,味道好,主要用来制作著名的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而福鼎过去的茶,通常叫做“菜茶”,或叫“土茶”,也就是没有通过“科技”方法培植的茶树种,产量不高,芽头也比较瘦弱,不大卖得出价钱。目前在福鼎也还能见到菜茶,但大多数茶农都已经将过去的菜茶更新换代为华茶一号和二号。

▶图1福建福鼎的茶园——过去的茶,现在的茶

▶图2茶树的嫁接,接橞+砧木

原来,茶树的繁殖有有性和无性两种方式。菜茶属于前一种,就是茶树开花结籽再用茶籽作为种子育苗而成;但要培育出华茶二号这样出类拔萃的优良茶树品种,通常会采用后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包括嫁接、扦插和压条等,也包括克隆技术。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无性繁殖方式是嫁接技术,而扦插和压条方法则用于普遍推广和保持嫁接成功的新品种。

如图2所示的茶树嫁接中,在下面在泥土中根的部分叫“砧木”,通常选用根系较发达、吸收土壤肥力强的大茶树或老茶树作为砧木,而用于插接上去的枝芽叫做“接橞”,通常选用芽和叶肥壮的茶树枝条。

受此启发,本倌似乎明白了一点,所谓“互联网+”,其实是“+互联网”,而且,这个“+”号不能读作“加”,而是读作“嫁”,“嫁接”的“嫁”,就是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自己的产生或服务能力。

现在经常说的“互联网+保险”,多数是指“保险+互联网”,保险公司是砧木,互联网是接橞。当然,用什么做“砧木”、什么做“接橞”,倒不是绝对的,就像平安保险集团这样的传统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设置科技公司来经营保险一样,科技公司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集团,也可以设立保险公司来开拓全新业务,还可以通过保险公司与科技公司合作来发展新的业务,创新的空间确实很大。

需要留意的一点是,用作“砧木”与“接橞”的品种,虽然可以互换,但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本倌以前当过几天农民,见过果农将苹果树枝作为接橞嫁接到海棠树上,也有反过来干的,将海棠果或别的果树枝嫁接到苹果树砧木上,长出来的果子结果完全不同。

这也类似于商业银行下设保险公司与保险公司控股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或者在保险业内部,寿险公司控股财险公司,财险子公司再控股健康险公司,等等,变化无穷。

总之,“+互联网”与“互联网+”都可以有,但结果可能五花八门,为制定行业标准和游戏规则带来极大的挑战,可以基本没有。

三、去茶叶市场,看看“虚”与“实”

本倌要领你去的茶叶市场,卖普洱茶。但这个市场不在云南普洱府,不在昆明或勐海,也不在北京马连道或者广州的芳村,更不在上海的大宁、天山或老西门茶城,这些茶叶市场都是传统的实物交易市场。

咱们想去看看的这个茶叶市场,其实是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名字叫“大圆普洱交易中心”,据说是由一个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数学博士、且有海外金融实践经历的人仿照A股市场的模式建立的,其理念是“普洱茶+金融+互联网”,愿景是为普洱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通道。

大圆普洱交易中心注册在南京,对接江苏省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交易平台隶属于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平台正式上线交易日期为2015年12月10日,交易时间和规则与A股几乎完全一样,不同之处是实行T+0规则,随时买,随时卖。据说最多时有二十多万个注册交易账户,每日交易金额有数亿元人民币。

在电脑上的交易界面如图3所示。各位想看看十分方便,点击www.teaex.com即可。

这个交易平台大概的意思是:云南几家著名的茶商联合,不断推出一系列各自的普洱茶产品,比如大益品牌的某款普洱茶,就相当于一家准备上市(IPO)企业,这款茶产品经过南京的机构认证并背书后(大致相当于证监会批准上市)就可以放到交易中心上市了。交易平台还设计了“打新”机制,与A股一样一样滴。

▶图3大圆普洱交易中心的交易程序界面截屏

最小的普洱茶交易单位是7克,一泡茶的量。一个普洱茶饼的标准重量是357克,被分解为51个交易单位。如果客户确实买进了51个单位的同一款茶,那么也确实可以通过交易中心向茶商索取这一饼茶的实物,但多数交易者不会,甚至不关心这茶究竟是什么味道,只关心这茶的价格能涨多少。一个具体例子叫做“臻味号青石”,2016年挂牌上市时一个单位的价格5.54元,不到十个月时间,价格一路飙升到2429.95元,换句话说,就是喝一杯很普通的茶的价格,从5.5元涨到2430元。

这就是“互联网+普洱茶”,其实是“普洱茶+互联网”的财富效应吧。

本倌喝茶几十年,却是最近刚刚知道茶还能这样喝。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虽然不明白,也从这个市场看到几点:

1.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确实厉害,能够把普洱茶与可能完全不喝茶、不懂茶的人连接起来,因此还真不是“普洱茶+互联网”,确实是“互联网+普洱茶”,再“+网上交易平台”。

2.重量仅7克的茶,从5.5元炒到2430元,这之间的差价或增值,可能与茶农没有太大或直接的关系,就像这款茶的价钱与茶本身的质量没有什么关系。

3.因为规则限定了网上所交易的虚拟茶必须有实物对应和抵押,随着参与“投资”普洱茶的交易客户越来越多,茶商(做市商)必须有越来越多的普洱茶储存仓库和库存,而且这些主要以台地茶为原料的普洱并非越陈越香,将来又会是一项很大的浪费。

4.这种“普洱茶+”模式可以大量复制到其它基础资产,且不说复制到“安化黑茶+”和广西六堡茶+”,任何有一定稳定保质期的资产都可以这样做,据说这种“普洱茶+”模式也是从江苏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模式复制过来的。

这又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互联网+”与“人性”之关系。

“互联网+”的倡导者曾总结了它有七大特征,其中之一是“尊重人性”,宣称“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人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

但本倌相信,人性绝不仅有光辉的一面,也有不那么光辉的一面。性相近,习相远。套用那句著名的西方谚语:“正因人性本恶,民主是必须的;正因人性向善,民主是可能的。”这样说来,“互联网+”也一样,创新和发展是必须的,规范和监管也是必要的。

如何规范和监管,本倌还看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四、去硅谷,再看一把茶壶

不明白,怎么办?学习啊!人类都是从不明白到慢慢明白,这就是进步或进化。

不明白“互联网”,咱学;不明白“+”,咱也学。

刚才去太姥山,从茶树的无性繁殖方法中,已经学到“+”不是“加”而是“嫁”,而“嫁”对应“娶”,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时候无所谓,但有时候差异很大,因为牵涉到彩礼等问题。本倌作为精算老师,总是会强调“+”这个运算符合的含义,强调“A+B”未必等同于“B+A”,需要一个“可交换”的假设。

再说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路,就是将不同计算机用户经过有线和无线连接的连接形成一个网络,用于相互间进行数据通信。源于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的大力推动,民间的早期参与机构包括美国西南部的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犹他大学。这对于后来硅谷形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创新和发展中心具有很大影响。

▶图4坐落于美国硅谷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于是,本倌决定去硅谷看看,参观了英特尔、苹果公司、谷歌、脸书、雅虎等高科技企业,但印象最深的则是其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中的一把茶壶---犹他壶(The Utah Teapot)。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为什么计算机博物馆中要放一把茶壶呢,还是放在这么显著的中心位置?!难道不喝茶就整不出互联网,更不会有“互联网+”?

▶图5陈列博物馆中心位置的犹他壶(The Utah Teapot)

还真是这样,你别不信。这也是本倌带你到硅谷看看的道理。

刚才说过,美国国防部推动互联网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那时候的计算机只能做数字计算,屏幕上的DOSS系统与黑白电视机一样。但美国在1975年设立了一项研究课题,专门研究计算机如何处理图像信息,由犹他大学的计算机专家Martin Newell博士负责这个项目。

Newell博士领衔这项研究后,曾一度限于“不是我不明白”的痛苦,几乎毫无进展。直到有一天与他妻子(Sandra Newell)在家里一起喝茶,使用一把很普通的茶壶,是原产于德国Friesland Porzellan公司,尺寸为1.4升。茶叙中,Matin向妻子Sandra讲述了自己研究用计算机处理图像毫无进展的苦恼,没想到Sandra却突然提醒说,咱们现在使用的这把茶壶(图5)上,似乎各种几何形状都有,圆、椭圆、鞍马型,等等,如果能将这把壶上的形状元素化,应该可以组合出各种图形吧?

一言提醒梦中人!对啊,Matin立马抱着这把壶去了实验室,开始测量壶上的各种基本曲线,并用极坐标系统绘制出来,然后用数字矩阵来描述它们(图6)。

很快,Martin Newell博士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原来只会做数字计算的计算机,可以用来处理图像信息了!这是计算机历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进步。

1990年,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建成后,Newell夫妇将这把普通茶壶捐献给博物馆收藏,并命名为“犹他壶(The Utah Teapot)”。

今年6月份,本倌利用去德国参加第30届国际精算师大会(ICA 2018)的机会,从原产地背回了这把一模一样的壶,今天用它泡茶给大家喝,希望大家也能得到灵感,把“保险+互联网”做得越来越好,让人民满意,为社会创造价值。

五、总结

看了三个地方,休息休息,总结一下。

现在的“互联网+保险”,并不是过去幻想的未来。现在的未来是什么,我仍旧不很明白。借助茶道,或许让我们能理解更多、获得更多。

看了茶山,回顾了茶树的无性繁殖,使我们知道,“+”并不是“加”,而是“嫁”;“A+B”未必等同于“B+A”。

看了茶市,反省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相信“+互联网”和“互联网+”也是双刃剑,既能发扬人性的光辉,也可能诱惑出丑恶,因此需要制度设计,需要抑恶扬善。

看了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中那把茶壶,更加确信,燕梳离不开茶,计算机图像处理与传输离不开茶,“燕梳+互联网”也离不开茶。

茶道燕梳,永不分家。

▶图6用三位坐标描绘茶壶上的基本图形

▶图7本倌从德国背回来的犹他壶原型

猜你喜欢
茶壶普洱茶明白
我终于明白了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带孔的茶壶
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