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校园贷问题风险防范探究

2018-11-09 10:22张建存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校园贷风险防范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面向大学生的各类校园贷日趋盛行,但由于存在的监管漏洞和大学生薄弱的防范心理,近年来,一系列不良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校园贷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对此问题的风险防范进行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贷;风险防范

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形形色色的校园贷行为在各大高校日趋盛行,而鉴于校园贷行业鱼龙混杂、大学生自制力弱、思想不成熟的特点,因不良校园贷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导致了大学生无力还债、无心向学、甚至轻生的一系列后果,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对此问题进行剖析。

1 校园贷的现状

1.1 校园贷的含义和发展

校园贷是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网络贷款平台,利用自己的学生身份等信息担保进行的贷款行为,纯属一种信用借贷。 据调查,在过去的一年,有超过15%的学生接触过各种形式的校园贷。2013至2016年是各类校园贷高速发展壮大的时期。目前的校园贷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类分期购物平台,此类平台除了分期贷款购物外也提供小额度的贷款业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分期樂、趣分期等;二是种类繁多的P2P贷款平台,其以在校大学生助学、创业、培训等名义提供贷款资金;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比如京东商城的“京东白条”、支付宝平台的“蚂蚁花呗”等[1]。

1.2 校园贷的问题表现

1.2.1 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等

诸多校园贷机构在宣传时经常使用“零利率”、“无抵押”等字眼,而在实际贷款行为中,考虑借款学生涉世未深、用钱心切的心理,这些机构对贷款的核心信息含糊其辞甚至隐瞒。根据《2016年大学生消费分期报告》显示,在调查中的所有机构中,只有21%的平台有着明确的费率显示,79%的平台费率较为不明确。部分校园贷平台在贷款之前没有在合同中明确标明详细的费用信息,而是等逾期之后才以暴力催收的方式告知学生逾期还款极高的利率,甚至直言“不怕学生逾期不还款,就怕学生不逾期,因为逾期还款挣钱才快”[2]。

1.2.2 借贷平台风控机制薄弱

目前的校园贷平台大多为中小型金融公司经营,它们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大学生校园贷款的程序和手续上极为简单,一般只需提供学生的身份证、学生证等基本信息即可,对学生贷款的用途、信用和偿还能力极少甚至不做评估和调查。还有部分校园贷借贷平台连学生信息的真实性也未进行严格审核,加之校园贷行业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一个学生冒用多名同学的信息同时进行多笔贷款的乱象时有发生。

1.2.3 校园贷利率过高

据调查统计,坦言利率过高为校园贷主要问题的大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72.3%。 在各类校园贷的广告宣传中,经常出现以“零利率”、“零担保”、“零风险”等夸张字眼为噱头,实则校园贷的利率极高,按照目前校园贷的一般行情,其利率实际一般可达普通银行贷款的4-5倍,而且一旦逾期,利率更高。除此之外,其还存在着服务费、保证金、咨询费、滞纳金等诸多杂费,如此之高的利率和费用实已产生“高利贷”之嫌。

2 校园贷问题产生的心理成因

2.1 校园贷认知的盲目心理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变化很大,尤其一些农村的孩子更是在短时间内发现诸多新鲜事物,乱花渐欲迷人眼,面临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就很容易迷失自我。而趁虚而入的校园贷打着方便快捷的幌子出现在学生面前,令许多囊中羞涩又具有多种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充满了好奇心理,产生了极大诱惑,并且他们认为分期还款的方式也易于接受,对自己的还款能力盲目自信,忽略了一旦逾期高利率的严重性和可怕后果。

2.2 校园贷行为的冲动心理

大学生校园贷行为的冲动心理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消费心理。根据本次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月消费1000-2000元的占62.5%,1000元以下的占28.3%,2000元以上的只占9.2%。关于校园贷的用途中,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占42.9%,购买高档衣服、化妆品36.4%,其他奢侈品20.7%。可见,大学生群体同时存在高消费需求和低消费能力的特点,又因媒体广告的夸张宣传,大学生攀比和从众的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愈演愈烈,有同学更沾上赌博、网瘾等。大学生消费观念有由理性节制转为盲目冲动、发展消费转为享受消费、保守消费转为超前消费等消费观异化的趋势。

2.3 校园贷事后的胆怯心理

相对于校园贷行为发生前的盲目认知心理和贷款时的冲动消费心理,校园贷问题发生后的胆怯心理是造成事态扩大、后果恶化的重要原因。当贷款到期、逾期利息高涨时茫然不知所措,又害怕贷款平台通知其家长或老师,开始想尽一切办法去堵住漏洞。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贷款学生竟从另外一个贷款平台迅速筹款之后去还旧账,再从第三个校园贷平台贷款还第二笔贷款……如此以来,多笔贷款利息越滚越多,各个平台加起来的债款更多,导致学生的畏惧心理更加严重!

3 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防范大学生校园贷风险的路径分析

3.1 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抵制一切不良诱惑的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鼓励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应教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崇高志向;要利用关键时间+常规时间、课堂+课外、线上+线下多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也应注重以优良家风感染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合理消费的习惯。

3.2 注重财商教育,培育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培养大学生面对校园贷的健康心理也必须储备丰富的理财知识,高校要注意多开设与理财、金融、信用卡相关的专业课程和讲座,加大对大学生“财商”教育的重视与投入,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方式多推送关于财商教育的知识和案例,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财知识、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杜绝攀比、炫耀、享乐等不良消费心理。

3.3 强调信用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用意识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有效防范不良校园贷风险,还应加大大学生信用教育和风险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个人信用的积累,教育大学生诚实守信,加大大学生信用评价机制建设。引导学提高金融理财的个人安全意识,如遇困难确实需要贷款帮助,必须通过合理正规的贷款渠道,比如高校助学贷款。贷款后应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还款,不给任何非法校园贷逾期处罚的机会,更不可不顾后果拆东墙补西墙填窟窿。

3.4 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抵制不良校园贷的良好风气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普遍具有从众的心理特点,要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抵制、防范不良校园贷,还必须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形成一个对校园贷正确、理性认知的良好氛围。通过社团活动、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新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使校园贷的安全防范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还应建立完善大学生心理档案制度,对学生群体中发现的异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及时关注、及时制止。

参考文献

[1]关于“校园贷”乱象的背景分析及对策[J],林燕霞、许再佳,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2);

[2]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干预[J],任一帆、马旭峰、王欣丛,高校辅导员学刊,2017(2);

[3]大学生消费观培育机制研究[J],理论观察,2017(12)。

作者简介

张建存(1990—),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法学硕士,华水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校园贷风险防范心理健康教育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