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平
当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呼唤“真学”,因为现实教学中存在太多的“假学”“浅学”和“不学”。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学习方式缺乏趣味性,学习过程缺乏激励性。近几年网游“王者荣耀”十分火爆,不少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会不会玩该款游戏已经成为学生是否合群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款网游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中小学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自然有其内在原因。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真学课堂”建构,是否能从中汲取一些灵感,得到一些方法上的借鉴和启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像玩网游那样积极投入,在轻松愉快中悄然达成学习目标呢?多年前,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堂观摩课,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是一堂富有创意的习作指导课。于老师抓住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创新和表演的特点,巧变歇后语“黄鼠狼给雞拜年”为“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指导孩子现场讨论、创编剧本,他与孩子们一起排练、表演。同时,也开放内容,鼓励学生合作创编其他歇后语故事,并进行展示。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上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在创意说、惟妙惟肖演的基础上,于老师让学生趁热打铁,动笔把刚才的有趣场面写下来,然后朗读分享,教师当场点评,并不时跷起大拇指,借用歇后语进行表扬、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经历了一次习作历程,切身感受到写作原来并不难,作文原来可以这么有意思。
这堂作文课,充分体现了于永正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他教学的创意上,体现在他的微笑和鼓励上,体现在他的幽默与风趣上。可以说,于老师的童心在课堂,幽默在课上,趣味在课中,这是一种创作,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有效地把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法,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愉快学习;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如同听相声名段,令人忍俊不禁;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让孩子眼睛发亮,小脸通红,小嘴常开……
通过这些教学案例,我们欣慰地看到:让“真学”发生,让学习轻松愉快,其实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怀有这样一份初心,积极地加以研究和改良,我们的课堂同样可以呈现别样的风采。桑新民教授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须以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必须以问题为引导,必须有内在动机和自我驱动力,必须有对话和交流,必须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创设高效的学习环境,并取得真正的学习成效和美好的情感体验。从网游热产生的原因分析,要实现“真学”目标,我们在课堂建构中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游戏一般是有趣味的,无趣的游戏也吸引不了玩家。而“王者荣耀”更是在虚构与夸张中将游戏的趣味性充分放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面对这么“有意思”的游戏,他们怎能不心动?有鉴于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可以变变脸,在教材解读时尽可能挖掘蕴含其间的趣味元素,让学习内容更有意思一些?是否可以换换样,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的方式更有意思一些?是否可以转转型,在学习中增加一些游戏元素,让学的过程更有意思一些?特级教师薛法根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状态。”游戏在孩子整个童年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儿童生命与成长的一种状态,一种方式。快乐的学习如游戏,永远给人以希望。
二、激励性原则
在游戏里,无论多大的任务都能分解成很小的任务单元,而在其中的某一任务单元中,很容易达成。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奖励,赢一局就有奖励,就连打一场输的排位都有奖励。心理学上这叫鼓舞效应,它使你淡化失败,从而诱发你的下一局。鼓舞效应如果迁移到学习上,学会一个知识点,给学生一点奖励,那样学习就不会枯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一些游戏的玩法,把目标分解得更细,一步一步来,不要操之过急。当取得成绩时,哪怕只是一点点,都应该去肯定并给予奖励或鼓励,实时创造一些意外的感动或惊喜。在这样不断累积的进步中,使学生渐渐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合作分享原则
“王者荣耀”的成功得益于背靠微信这一社交大树,它是朋友圈里的游戏,是游戏圈里的微信,容易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形成圈子和文化。有人说:“分享的深度决定生命的高度。”经过分享,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加强彼此的沟通;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观点,提高自身的成就感;可以引发彼此的灵感,拓宽思路,点燃激情。其实,最根本的还是通过分享,使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顺应人的这种天性,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实践,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一种前行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