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冀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思想意识引导、心理素养、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成为各院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研究课题。心理教育工作中,艺术教育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得到关注。不过,现阶段各院校因为不同主体因素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艺术教育中并未发挥有效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艺术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艺术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08.008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08—0029—03
心理学发展中,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现阶段最新研究成果,它与传统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有着根本差别,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价值不仅要重视心理问题,也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心理引导。这也是现阶段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导向目标,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众多,特别是艺术类院校教育有着特殊的教学方式,普遍受到了学生的认可。所以,对艺术类院校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得到了关注。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学倡导学生积极情绪、素养、品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个人发展空间,提升自我帮助实现理想目标,推动个人、集体的进步发展。传统心理学教育中缺少理论知识体制的融入;而积极心理学则进行有效补充,扩大心理学研究范围,为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指导。社会发展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寻找契机实现自我价值,而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的特点与影响发挥,强调以怎样更好地生活作为重点。尽管各校曾借助不同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过根据教育过程与效果,尚存在一些不足,且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造成制约。艺术类院校中强调以艺术为纽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与艺术水平,借助一些特殊的媒介符号,例如音乐、舞蹈、小说、戏剧等凸显并叙述事物与价值关系的运动过程,从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情感、思想意识做好引导、沟通。此外,艺术教育也并非单一局限于美学教育范围,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的互补性,呈现多样化、感染性特征且有助于人的综合水平提升。艺术类院校教育教学形式与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品质,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积极心理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积极心理学目标内容分析
相对于以往心理学理论研究,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的、正向的、乐观的心理品质,也是心理学领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目标内容集中于几点:首先,积极情绪感受。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物质财富拥有量并不能衡量人的生活品质,还需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感受能够帮助身心发展,跟上现代化社会发展。其次,积极人格特质分析。积极心理学内容包含24种人的性格特点,例如:开心、好奇等,强调培养学生具备积极人格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情绪感受。第三,系统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分析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家庭、学校系统,让人的价值得到展现并增强幸福感。该研究解决了现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约性问题。积极心理学将重点放在学生积极的心理情绪中,强调发挥个人潜力,推动个人心理品质凸显进而提升幸福感。
三、艺术类院校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丰富知识结构,使学生得到智力和创造力培养
艺术类院校教育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与培养,使有艺术素养的人才也会得到企业的关注。多样化的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职业灵感,调动其创造热情,且应用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意识。其实,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与发明家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悟,如:爱因斯坦在很小的时候,其母亲开始注重对他的音乐兴趣培养,6岁学习小提琴,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杨振宁不仅在物理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绘画、音乐上也有着较高的造诣。曾有心理学家提出:绘画、音乐的表露是表露式创造,是不同创造的前提。因此,艺术类院校中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价值。
(二)有助于学生仁爱、友爱精神的培养,扩大交际范围
在人的基本感情中,仁爱、友爱是基础情感,也是人和人交流的基础前提。伴随着社会文明建设,人们综合素养的提高,当代社会孝顺、友好、关心他人的人会受到更多人欢迎。而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调动人美的享受,也会调动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珍爱。只有充满友爱、仁慈才可以发现他人的长处,理解他人、真诚待人、回报社会。
(三)引导艺术生形成积极健康心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大学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转向成熟,基于艺术生而言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形成的冲突与矛盾就会导致不同的心理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又与学生的三观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立足于积极心理学角度注重学生思想意识、行为、心理的引导教育尤为重要,能够推动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
四、艺术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心理学不只是对缺陷、损伤问题的探究,也是对高素养、精神的分析,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学生恢复心理损伤,也能够发掘人的潜能、价值,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以某校为例对艺术生积极心理教育体系的建立进行简要分析,该校以“心理阳光”为主题展開艺术生积极心理教育,提倡心理教师通过积极心理学原则为学生打开心理阳光的大门。
(一)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阳光的心理情绪
阳光校园强调人人健康、成熟、开放从而达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发展,凸显人的价值体现。艺术类院校还应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注重积极心理的引导,落实“引导与咨询双向模式、时间和研究融合”目标,凸显教育性,保持整体性,将阳光教育和个别咨询融合;凸显导向性,课内与课外健康活动融合;凸显总体性,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融合,打造艺术生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
(二)以两个心理健康节为条件展开积极心理教育
现阶段,一些艺术类院校与网络信息平台结合,形成线上心理健康引导,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网络。也有部分院校延伸到学生宿舍,生成学生宿舍楼心理辅导站网络体制。该院校协同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协会、宿舍心理委员骨干构建心理志愿者队伍,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队伍秉承着助人为乐、相互帮助的理念展开服务工作
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志愿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月活动,将“5.25”、“12.5”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内容包含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理论内容宣传、心灵测试、咨询与访谈、校园心理剧、户外活动、知识竞赛等多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激发艺术潜能,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三)贯彻落实各项工作
1.心理教育活动宣传
心理教育活动宣传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前者为媒体宣传、文字宣传、讲座;后者为主题活动、户外拓展、主题班会等。扩大宣传帮助更多学生提高心理保健认知,为积极心理塑造提供条件,激发学生潜能进而使其能够跟上大学学习、生活步伐。首先,参照相关单位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规划中。学校根据艺术生专业特殊性与个性品质制定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凸显学生主体性与主观意识转变。通过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多种方式融合,集成于心理体验、行为训练、知识讲解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其次,选修课程设置。将设计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作为选修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友爱、关爱意识,提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心理素养从而生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最后,扩大心理理论知识影响范围。借助文字、食品、电视媒体等多方面扩大积极心理知识教育影响范围,特别是通过网站建设提升宣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校借助网络优势进行网络宣传,该网站包含心灵倾听、心灵驿站及心理疾病预防、新生专访、毕业生专访等多个节目。
2.多样化的心理访谈
第一,秉承着心理咨询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理念进行学生个人咨询服务与集体心理疏导工作。第二,帮助学生树立以心理发展与成长为目标的户外心理拓展。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化。该校曾借助退休教师举行心理疏导等活动,成为心理教育工作一大亮点。
3.开展大一新生积极心理成长活动
活动内容包含:心理测试、班级心理团体活动、宣传单、心理讲座等。例如:该校在大一新生军训过程中,以“构建积极心理,提高学生品质”为题进行讲座,立足于新的健康理念、两个导向、三个价值影响、四个重要阶段详述心理健康内容,对现代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各院校注重新生心理档案构建,为后续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提供依据。在军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跟踪、反馈等,确保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四)发展四个促进
第一,在科研工作中推动积极心理和艺术设计的融合,进行艺术生职业价值观念、自我评价、幸福感等课题分析。第二,在沟通方面注重协同工作,学习其他院校管理优势并拉近各校之间的距离。比如:该校构建了心理工作者联席会与案例跟踪体系,为积极心理教育工作创造了条件,为国际教育园高质量、高标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第三,在活动工作中秉承着实事求是原则,主动接近学生生活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使学生消极情绪与错误认知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宣泄,其主体潜能、特长等被挖掘出来。第四,提倡通过心理知识与艺术技能发挥积极心理引导作用,用宽容、耐心、爱心等帮助更多的人,用爱照亮校园。
五、结语
综合分析,相对于普通院校學生,艺术院校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与心理发展特征,他们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特立独行。但是同时在心理情绪、抗挫能力上也较为薄弱;艺术生创新意识强、追求自由,心理矛盾冲突显著。其特征影响使得艺术生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于学习浮躁化、适应性差,因此各校要做好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引导尤为重要,要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展开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