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学科“欣赏·评述”

2018-11-09 10:27林细平沈倩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常态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林细平 沈倩

摘 要:“欣赏·评述”教学主要倡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鉴赏美术的基础方法,并提高学生欣赏与评述的能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因此,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常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085-02

教学策略的制定目标是教师利用相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合适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某方面学习的效率,因此,其实质是一种为特定教学目的而制定的策略方案。具有不同学龄的学生其知识储备和年龄特征各不相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该依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阶段美术学科“欣赏·评述”领域的常态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究,力求实现素养培育效果的最优化。

一、“欣赏·评述”教学策略应建构在“常态化”教学基础上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培养,因此,这是建立在常态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以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的素养培养为目标。从教育部对课程目标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课程“常态教学”,应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通过四个领域:“设计·运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以及“欣赏·评述”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拓展与探究来进行常态化教学。

二、“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选择应以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为导向

“欣赏·评述”领域属美术教育的常态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一系列具有规律和关联性的行为引导来实现其教学目的。该方法要求教师通过选择适合的教学素材与方式、建立师生均须遵循的教学行为准则,来实现教学的合理组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在对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时,应结合美术学科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能力、文化理解这五大核心素养,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考量。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为例。

笔者依据五年级学段年龄特征和学习内容,确定具体的素养目标为:

图像识读: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实物及图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来识别和解读青铜器的造型,发表自己的想法,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提升其美术构思与创造水平。

美术表现:从青铜器的外观结构与功能用途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美术工艺品在造型、材质、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设计理念,熟悉作品对称与均衡、韵律与节奏、比较与协调等各个方面表现原理、构思创作与材质选择的方式。

审美判断:通过我国古代鉴赏价值极高的青铜器等工艺品进行审美判断。要求学生讨论分析作品,并运用美术专业术语阐释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表达内容,从自我的角度讲述对作品的审美感受。

创意实践:采取实物观察、比较等方法,展开综合性以及探究式的学习,以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寻找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文化理解:从文化的角度看待古代青铜艺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体会美术与生活环境、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欣赏·评述”领域常态教学策略的学段特点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欣赏评述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应根据不同学段的安排和要求得到提高:

第一学段(1~2年级):通过欣赏学生喜欢的美术作品或者自然景观,鼓励学生讲述其观感。

第二学段(3~4年级):通过观赏学生可认知理解的各种美术作品,鼓勵学生积极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方法表达其对作品的理解与审美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通过鉴赏审美价值高的中外美术作品,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著名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鼓励学生运用美术术语阐释作品的表现形式与表达内容,从自我的角度讲述对作品的感受。

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学生欣赏的范围从“自然景物和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到“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再到“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从自然景物到美术作品再到美术家,从国内到国外,内容越来越丰富,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评述方法从“简短的话语”到“语言或文字等多种形式”再到“简单的美术术语”,逐渐突出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从欣赏对象到评述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欣赏·评述”领域常态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通过各学者对教学策略的概念定义可理解其大致含义。例如,张大均在其编著的《教与学的策略》中提出,教学策略属于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是为了使某一种学科教学达到教师需求的教学效果而为学生学习制定的教学行为或活动策略;尹少淳的观点是,教学策略是整合了一切为解决某一特定教学问题所制定的教学方法的表现。另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教学策略实则为达成教师教学目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整合的一些教学行为或措施,简言之,即是解决“怎样进行有效教学”问题的方案策略。

但是,不同学段的学生其“欣赏·评述”领域的美术学习需求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效率均不尽相同,那么,如何为不同学段的学生制定相宜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欣赏·评述”领域常态教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教学中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常见于专题和名作欣赏教学。

2.观察法。欣赏教学中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用辅助性工具配合个体自身感官直接地对目标对象进行研究,以此获取相关资料的方式。

3.比较法。由于作品在风格流派、文化背景、艺术家等方面存在各种差异,而比对这些作品差异可使学生更加具体深入地了解作品,并提升学生对各美术特征以及元素的鉴别能力。美术鉴赏从来都不是单独针对某一个体作品进行的,而是需要考虑不同作品间的差异与联系,唯有此才可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析使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4.分析法。在一定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的方法。

5.讨论法。俗称相声教学法,也叫问答教学法。常态教学情境下,讨论是在同学或师生之间利用语言进行的信息交流过程以及问题解答过程。通常讨论是分组进行的,针对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方法和技法等开展。

6.辩论法。围绕同一个主题,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强调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对不同意见进行反驳。

7.角色扮演法。在“欣赏·评述”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过程。

8. 实地考察法。这种方法是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的观察、研究以及信息记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到的感受可加深其对事物的认知。

9. 情景教学法。教师利用图文、声音、影视、实物等工具为学生搭建映射“欣赏·评述”主题的实景,将抽象的教学实体化,使学生更加具体、亲近地感受到美术作品。

此外,还有媒介法、模仿拍卖法、资料查询法等。

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0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选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教学策略: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运用“观察法”,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发展、铸造艺术以及一般欣赏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欣赏自己搜集到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第二课时重在拓展,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收集到的各大博物馆馆藏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观察分析教学策略: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温故知新,结合他们已有的学习体会(中国古代陶器),运用“观察法”,以实物(青铜镜)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有了直观的体验。在初步的分析、讨论后,可以总结出欣赏青铜器的一般方法(纹样、造型、铭文)。

再运用观察法,让学生近距离观赏各组的青铜器实物,再次体验青铜器在造型、纹饰、铭文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接着,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师生互动,运用“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中国青铜艺术的起源、用途、发展和艺术特点。通过现场演示和视频展示,分别介绍铜器的主要铸造手段,使学生心中对此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组織学生共同从纹样、造型、铭文等方面入手欣赏一件青铜器,感受青铜器在造型、纹样、铭文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美,突破难点。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将自选的一件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填到表上,以便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青铜器最早锻铸于夏朝,而其文化正式兴起于商周时期,如此远古的美术作品对于好奇心、猎奇心强烈的小学生而言比其他事物更具吸引力。本课意在将学生引入这远古的、神秘而又深藏文化内涵的艺术世界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祖先所创造的魅力。从而使学生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反思整堂课,如果教学策略选用得当,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拓展,情感得到了升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欣赏·评述”领域常态教学策略的探究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建构在常态教学情境中,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围绕素养目标选择最佳策略展开教学,以获得最佳素养培育效果。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丽与事物的美好,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引导学生更加崇敬传统文化,更加珍惜我们的民族留存的艺术与文化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尊重和接受多元文化的意识,进一步涵养自身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伊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常态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