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红梅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非心源性胸痛及咽喉炎等有关。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研究表明[1-3],反流物的损伤作用与其酸性正相关,pH<2时损伤作用最强,胃蛋白酶的活性在pH<3时最强,而当pH>4时减弱。此外,食管酸暴露的时间与损伤程度也呈正相关,且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还会加重损伤。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为增加胃排空和抑制胃酸,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雷贝拉唑对基础胃酸和由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本文对我院采用雷贝拉唑对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炎症因子及24 h pH监测指标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高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65例)和对照组(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63例)。观察组男30例,女35例,年龄62~72岁,平均(67.6±3.9)岁,平均病程(0.8±0.3)年;对照组男29例,女34例,年龄64~75岁,平均(68.9±4.9)岁,平均病程(0.7±0.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年龄≥60岁;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对使用药物过敏者;近期服用抑酸类药物者;消化性溃疡者;肿瘤患者;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用药方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287)20 mg,1次/d,晨服;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3次/d。治疗2个月。
1.4.2 观察组 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3次/d;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30)20 mg,晨起空腹口服,1次/d。治疗2个月。
1.5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的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食管pH值监测参数和症状评分情况。症状评分标准: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1分;症状严重,可耐受,2分;症状严重,无法耐受,3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症状积分降低>75%;有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症状积分降低25%~7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症状积分降低<2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IL-6、IL-8、TNF-α、24 h食管pH值监测参数、症状评分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8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p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IL-8、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单位:pg/mL
组别 例数 IL-6 IL-8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17.9±2.2 9.1±0.9 23.5±2.9 11.9±1.5 15.8±1.9 8.3±0.8对照组 63 17.6±2.1 13.9±1.5 23.3±2.5 17.6±2.8 15.9±2.2 12.8±1.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食管pH值监测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食管pH值监测参数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食管pH值监测参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pH<4的反流次数/次 pH<4的总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267.72±30.83 26.41±3.27 520.35±67.42 7.10±0.94对照组 63 265.53±32.18 32.58±4.53 521.67±69.20 8.47±1.15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情况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胸痛、胸闷 反酸 吞咽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5 2.9±0.5 0.9±0.3 2.1±0.3 0.8±0.5 1.9±0.6 0.66±0.06对照组 63 2.8±0.4 1.5±0.5 2.0±0.3 1.1±0.3 1.9±0.5 0.81±0.0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食道-胃连接区高压带的抗反流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机械性抗反流机制障碍,不能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以致胃酸、胃蛋白酶、胆盐和胰酶等物质损伤了食道黏膜,引起反酸、烧心等一系列症候群,进而出现炎症、糜烂、溃疡或狭窄反流性食管炎长期迁延不愈,有发生Barret食管的可能,而Barret食管是一种癌前病变,容易发展为食管癌。反流物的损伤作用与其酸性正相关,反流至食管的酸性物质是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致病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抑酸和促进胃肠动力[4-6]。
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药,选择性地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蠕动,促进胃排空,但却不增加胃酸的分泌,通过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刺激胃肠道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便秘[7-8]。因其与大脑神经细胞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受体、肾上腺素α1受体、5-HT1及5-HT2受体无亲和力,故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雷贝拉唑是一种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是第二代的质子泵抑制剂,可附着于胃壁细胞,通过抑制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过多,抑制率较高,抑酸时间长久,口服后1 h内即可发挥作用,通过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而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9-10]。
炎性因子IL-6、IL-8、TNF-α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NF-α可诱导IL-6、IL-8等的释放,减弱电刺激或乙酰胆碱作用下的食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因此,本文将上述因子水平作为观察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8、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雷贝拉唑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82.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4的反流次数、pH<4的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反酸、吞咽疼痛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平衡食管pH值,有助于食管黏膜的修复和愈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