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蓄积指数、内脏脂肪指数在诊断成人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

2018-11-09 10:54:18殷璐范慧洁董其娟于江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内脏脂肪综合征

殷璐 范慧洁 董其娟 于江红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导致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代谢紊乱主要包括人体内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等,其主要特征是将各类代谢紊乱集于一身,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发病基础[1]。现代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中内脏脂肪堆积是其较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大部分均为亚裔人群,受遗传等因素影响,内脏易堆积脂肪,因而内脏脂肪指数(VAI)成为代谢综合征新指标。相关研究提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能较好的识别患病风险[2]。本文主要研究LAP与VAI诊断在成人代谢综合征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3月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实施体检人群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代谢综合征患者82例,非代谢综合征患者10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糖尿病联盟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Ⅲ两个诊断标准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差异及合理性研究》[3]拟定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腰围(WC):亚洲男性≥90 cm,亚洲女性≥80 cm;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空腹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有明确糖尿病史正在接受降糖腰围治疗。5项符合3项,即可判断为代谢综合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年龄在18岁以上;病例资料完整,依从性较好,能顺利进行体检及相关调查;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造血及凝血系统障碍;有传染病,或有精神障碍,语言、意识等模糊;合并有恶性肿瘤;近期(3个月内)服用过全身性激素。

1.4 方法

1.4.1 体格检查 向全部参加体检人群发放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并对WC、血压等进行测量。血压测量时,测试者应保持安静休息状态5~10 min,坐位测量右臂血压,进行2~3次测量,取测量平均值。

1.4.2 生化检查 全部参加体检人群抽取晨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并对患者FPG、总胆固醇(TC)、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5 观察指标

1.5.1 基线资料 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根据公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LAP、VAI。

1.5.2 计算公式 BMI=实测体质量(kg)/实测身高(m)2。男性:LAP=[WC(cm)-65]×TG(mmol/L),VAI=WC(cm)/(39.68+1.88×体质量)×TC(mmol/L)/1.03×1.31/HDL-C(mmol/L);女性:LAP=[WC(cm)-58]×TG(mmol/L),VAI=WC(cm)/(39.68+1.89×体质量)×TC(mmol/L)/0.81×1.52/HDL-C(mmol/L)。

1.6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数据均采取双人不交流录入Excel表格,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卡方检验;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进行曲线下面积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格检查,代谢综合征患者男性较多,WC、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化检查,两组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FPG、TC、TG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HDL-C低于非代谢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患者体格检查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体格检查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WC/cm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男性 女性代谢综合征 82 53(64.63) 29(35.37) 56.74±15.53 93.58±6.14 84.24±9.56 139.33±18.71非代谢综合征 100 50(50.00) 50(50.00) 55.52±15.98 85.59±7.88 77.81±9.24 125.51±20.44 t/X2值 3.928 0.519 7.686 4.599 4.714 P值 0.047 0.604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资料比较(±s) 单位:mmol/L

表2 两组患者生化检查资料比较(±s) 单位:mmol/L

组别 例数 FPG TC TG HDL-C LDL-C代谢综合征 82 5.88±1.36 5.47±1.01 2.55±1.22 1.25±0.34 3.07±0.92非代谢综合征 100 4.92±0.71 5.16±0.92 1.39±0.65 1.57±0.33 2.98±0.81 t值 5.779 2.164 7.755 6.421 0.701 P值 0.000 0.032 0.000 0.000 0.484

2.2 两组患者BMI、LAP及VAI比较 182例调查对象经公式计算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BMI、LAP、VAI,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BMI、LAP及VAI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BMI、LAP及VAI比较(±s)

组别 例数 BMI/(kg·m-2) LAP VAI代谢综合征 82 26.58±2.49 73.59±42.21 3.54±2.11非代谢综合征 100 23.37±2.57 27.81±16.68 1.52±0.70 t值 8.502 9.806 8.303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代谢综合征ROC曲线分析 将8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BMI、LAP、VAI、WC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越大诊断价值越高。ROC曲线面积依次为:LAP[(0.907±0.01),(95%CI0.882~0.927)];VAI[(0.872±0.04),(95%CI0.828~0.908)];WC[(0.822±0.06),(95%CI0.766~0.879)];BMI[(0.802±0.07),(95%CI0.754~0.862)]。LAP诊断能力最强,其次为VAI,均强于WC和BMI。

2.4 代谢综合征ROC曲线最佳值 男性LAP、VAI诊断 cut-off值39.826、2.424,敏感度为 0.882、0.712,特异度为0.862、0.844,约登指数为0.671、0.655;女 性 LAP、VAI诊断 cut-off值为 37.155、2.611,敏感度为0.874、0.732,特异度为0.855、0.774,约登指数为0.702、0.628。

3 讨论

目前对代谢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为基因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所致,集中表现为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的饮食结构,或低劳动低运动的生活习惯等,其还与免疫、遗传等密切相关[4]。代谢综合征表现有中心肥胖、高血糖、高血压及高三酰甘油等,这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诊断指标主要以体脂指标为主,传统指标包括:WC、空腹TG等,因人体内多余脂质最终均会转移并储存于腹部,而体内TG水平则由基因及体内环境所决定,可反映体内脂肪蓄积情况[5]。申元媛等人[6]研究发现,LAP能将WC、TG水平进行结合,从解剖及生理学角度对体内脂肪情况进行评估,本文研究也发现,LAP对代谢综合征的识别明显优于WC和BMI,且刘晨[7]研究也证实LAP能对代谢综合征进行预测。

对我国全身肥胖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其体脂主要以中心脂肪为主,集中在腹部且内脏脂肪含量较多,内脏脂肪指数则是反映内脏型肥胖人群重要指标,其能反映体内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李庆等人[8]研究发现内脏脂肪指数,能在反映血脂水平及脂肪分布的基础上,对体内代谢及炎症水平进行分析,且王佳丽等人[9]研究也证实其与心脏代谢性危险性因素聚集有关。本文研究发现VAI能对成人代谢综合征进行预测,这与李庆等人[10]的研究结果相似,因肥胖导致体内内脏脂肪堆积,累及肝脏进而影响代谢。

综上所述,LAP、VAI均能应用于成人代谢综合征诊断,且LAP诊断价值最高,其次为VAI,均高于传统诊断中WC测量和BMI测量。

猜你喜欢
内脏脂肪综合征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24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4
Chandler综合征1例
脂肪的前世今生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0
考前综合征
反派脂肪要逆袭
空心猪
散文诗世界(2019年6期)2019-09-10 07:22:44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