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2018-11-07 23:18关振国
人民论坛 2018年29期
关键词:牛鼻子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

关振国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清主次、找好着力点、抓住“牛鼻子”,優化配置各种资源,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培育乡村地区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融合 文化繁荣 【中图分类号】G67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向。经过了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首先,紧跟市场脉动,调整农业布局。近年来,由于玉米产量提升,价格不断下挫,而大豆价格则上涨不少。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东北乡村地区在当地政府部门和供销社的带动下,紧跟市场变化,调整农业投入与布局,通过减少玉米栽种,增加大豆和杂粮种植的方式,提高农业整体产值。从全国层面看,两年时间内全国调减玉米种植5000万亩,增加大豆和杂粮种植面积分别为1900多万亩和500多万亩。其次,调顺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比如,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在2018年投入50亿元,打造规模达5600余亩的“陌上花开”都市田园综合体验项目,通过农业生产、绿色观光、文化产业等不同产业融合,为乡村发展提供新动能。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支撑乡村发展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西方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占据世界经济主要份额,还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飞速发展,背后都离不开各行各业人才的贡献。由于城市的虹吸效应,农村大量劳动力和人才向城市汇聚,为城市建设带来充足人力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乡村地区人才“空心化”问题,制约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着力培育和打造人才队伍,重点在于以下四类人才。其一,心系乡村发展的年轻干部队伍。经济和产业发展瞬息万变,乡村振兴想要取得成效,必须建立一支高学历、懂科技、爱农村的年轻人才干部队伍,让他们带领村民开展农业优化和乡村建设。其二,乡村地区需要的科技型人才。乡村振兴就是要走一条有别于以往粗放式发展的创新道路,这少不了科技型人才的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科技型人才愿意投身广大乡村地区,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乡村的落后风貌。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要花大力气,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既能吸引科技型人才,也能真正留住人才。其三,心怀理想的创业人士。在政策利好和资源禀赋的双重加持下,乡村地区将在未来十年迎来黄金发展期,也将产生许多创业致富机会。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8万家。其四,具有技术特长的致富能手。农村地区拥有丰富资源,若能加以利用,可以培养出许多致富能手。

繁荣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创造精神动力

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具有显著效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乡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事实上,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乡村文明一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亲亲相爱、敬老爱幼,还是互相帮扶、邻里和睦,无不在乡村地区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进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但近代以来,随着商业文明和现代价值体系从城市流向乡村,乡村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夹杂着落后保守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混合型文化价值观在乡村地区渐成主流。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多措并举,重塑乡村文化风貌,为乡村振兴创造不竭精神动力。首先,传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为乡村地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文化复兴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文化部门要加大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和开发,让村民加深对于自我文化传统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意识。其次,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重塑乡村文化风貌。悠久的历史不仅沉淀出瑰丽的文化遗产,也产生了许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糟粕,对此必须予以坚决抵制和剔除。山东省汶上县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对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说“不”。当地开展的“不要彩礼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相继涌现出200多名典型代表。近年来,类似的移风易俗活动在全国各省市不断展开,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不少乡村地区封闭落后的文化风貌得到明显改观。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塑造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在多年粗放式发展模式占据主导的背景下,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绿水青山不见踪影,“废水荒山”却随处可见。环境恶化消耗乡村地区的发展潜力,也对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构成严峻挑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扭转不合理、不正确的乡村发展道路,扬弃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建立高质量、低污染、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新方略。

具体来说,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淘汰高污染企业。许多高污染企业为了追求低廉租金,在乡村或城乡结合部设厂生产,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更有甚者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健康。改善农村环境状况,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高污染企业说“不”,令其遵守国家相关污染排放标准,或将其迁出所在地区。作为替代,农村地区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利好背景下,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在为村民创收的同时,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第二,多措并举解决乡村污染问题。河流污染、垃圾处理不当是造成乡村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凸显出水污染治理的村民主体地位。比如,温州市在2017年实现了全市境内“河长制”全覆盖,在水污染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其经验还被写入《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在全省推行。第三,改善乡村地区的公共卫生设施。最典型代表是缘起于全国各大旅游景区的“厕所革命”。诸如旱厕改造、厕所清洁等利民措施,让乡村地区的卫生状况得到了好转,也促进整体生态环境水平的提高。综合来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还需更进一步,从而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018B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 赵永平、王浩、常钦:《乡村振兴正当时》,《人民日报》,2018年5月7日。

猜你喜欢
牛鼻子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
牵住“牛鼻子” 机关党建“上台阶”
牵好“牛鼻子”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漫说“牵牛鼻子”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