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撑柱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59-01
初中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常识学科。而实验是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概念和生物演变发展规律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助于学生深深地喜欢这门常识学科。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生物实验被肤浅的说教理论所取代,教师将实验的过程轻描淡写地讲述一遍,然后将实验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即使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也是将实验演示一遍,学生还是没有亲自实践的机会。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物教学中,为了争取得分率,很多教师更加青睐于短平快的应试教育。即使学校配有生物实验室,也很少安排实验课。生物实验通常通过口头讲解,PPT演示或老师演示的方式一带而过。教学条件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几乎没有符合课标要求的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教具,实验设备不够齐全,所以学生就更加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何谈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呢?
二、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实验回归课堂
为了追求高分数,教师对于生物实验往往采取将实验的所有考法印成卷子,发给学生反复练习;或者更改数据,让学生进行题海训练。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假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我想效果远比将无效的数据塞给学生会更有成效。
众所周知,考试检测是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但学生实验回归课堂,学生在实践中可有效提高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生物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历年考试中常考的典型试题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剖析,尤其是生物实验。譬如:《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这一节学习时,我引导学生采取了“五点取样法”。我要求学生在选取样本时,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随机取样,所选取的样本尽可能反应真实结果。因此,6个实验小组的组员,选取了颗粒饱满的大花生20粒,发育不良的小花生20粒,并将大、小花生的测量数据制表登记,随后依据测量数据绘制坐标图。通过这样小实验学生得到的不是机械的数据,而是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学生通过不停的控制变量,自己在实验基础上也可以有所创新和突破。
三、将演示型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实际看见实验过程,会在讲台进行演示实验。但教师的展示,学生只能是观看者,却不是真正的参与者。如果仅是旁观者,这就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实验的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出现走神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能将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不直接告诉学生们结论,而是自己动手,这样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小组合作之后,他们会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不仅锻炼了集体合作意识,大家也可集思广益,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充分利用实验的器材,將实验结果设置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索实验的结果和规律。比如在《吸烟危害健康》的实验中,教师们可以将U型管、棉花、洗耳球和香烟等器材分给每个小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组实验,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香烟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对肺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将问题设置成悬念,这样学生对问题会更感兴趣。
四、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教师在实验中的作用主要为指导性作用,首要保证学生操作中的安全问题。然后是在学生出现统一性的问题时,加以点拨和思路上的指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实验的进行。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几种不同的方案,让大家去探索,最终找出最优方案。在实验进程中,也会有其他的创新性意见的出现,教师们也应该给予肯定并且认真地与学生一起探讨。
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缺少不了学生课外深入探究。不少思维活跃的孩子经常在实验课之后还意犹未尽,这时他们想方设法的进行试验。再比如《动物保护色的形成》实验中,很多孩子在实验过后仍对实验的结果感觉到奇妙而念念不忘。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孩子们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并且在课业完成之后利用动物保护色的相关原理做一些小发明,然后带到课堂让所有学生共同分享。当学生的小发明做出来之后,我在课堂上给大家逐一展示,进行小组评比,全班同学赞叹不已,同时师生共同分析动物保护色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学生实验结论与理论相悖时,很多学生的心情容易出现焦躁不安或者很沮丧的心理。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一个积极探索的心态。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出现偏差的原因,给出改善实验的相关建议。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这种有目的、有步骤符合学生生理发展要求的自主实践活动才更有助于培养学生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增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