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1世纪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诸多新鲜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注入了鲜活的力量。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从当前的教学情况看,我们在使用新的教学手段的时候还是存在技术方面和实用方面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点来全面阐述二者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主体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146-02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合理满足当下新课程改革要求
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也是为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高端技术性人才做准备,从一开始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双基教学理论,把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教学作为其核心思想,到后来的三维目标教学理论,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看出“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各自独立的目标,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以上可以看出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调整从重视基础重心到重视多方面能力的培育,这是在深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我们的教育目标又重新的调整为核心素养统领下的新一轮综合改革,这一次的重新定位必定引起学校育人模式的调整,即从分数教育向核心素养教育转变,从塑造教育向自主教育转变,从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转向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出,直接标志着我们的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而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具备的能够迎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自己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美好品质和过硬能力,是关于学生基础技能知识的掌握到多方面能力的检验,这是每一名学生想要获得成功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必不可少的共同素质,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和改正,直至完善完满的状态。
2.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
此前,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一味运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在这种被动的教学活动中,本是主体的学生基本丧失问题意识,对事物问题缺少思考,不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教学主体的地位与责任意识,简单地把人当成读书的工具。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逐渐改变这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显而易见,以前被看作是缺点不足的地方会有很大改善,例如:学生的主动性会显著提高,信息有效获取能力会有所提升,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熟练地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其次,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彰显的过程中,提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发现问题,可以巧妙地换用不同的方式搜寻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且同时具备明辨真假的能力,不断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勇往直前。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表明,落后就要挨打,想要进步就得学习先进的技术文化,而光顾学习引进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走在时代前列不被淘汰,必要的创新精神是绝对需要的。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力量源泉。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各国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我国在新时期努力构建创新性国家,中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应当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所以,学生应具备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敢于打破权威,发挥自己的优点,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大好潮流,为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的编排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的方式完成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自主创新意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与方法。教师要明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素养的理念,发现新的授课思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析,积极思考。教师要从实践中根本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处在中学阶段的初中生思想还处在形成发展阶段,面对一个完全新的事物会产生好奇心。信息技术的教学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就为能够取得优良的实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一些质疑,可能这些质疑会偏离主题,但是教师要以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导学生,营造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学过程从本质上就是不断答疑解惑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不过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学生才是课堂的重心和主体。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陈旧且单调,繁重的课堂作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产生学生的厌学心理。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好奇心膨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优势辅助完成教学。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更应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鼓励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看得更高、更远,发散思维、不断地开拓进取。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久而久之很难达到教学原来的效果,教学效率与质量直线下降。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如何进行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会发现学习的快乐,这样就很有利于老师由浅入深的继续往下进行了。
3.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课堂上,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老师只是教学实施的传授者。在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宝藏,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思想交流碰撞出美丽的火花。有时候老师需要跳出自己的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和学生做一个完美的衔接。除此之外,学生是最能理解学生的人,积极地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种各种各样形式的交流,彰显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他们感同身受,课上课下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四、结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多彩的大家庭,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利与满足。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加强信息技术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首要的!为此,我们要立足实践的需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抓住重点,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不断形成自主的思考意识与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孙颖.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章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
[3]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朱国新(1978.11-),男,汉族 ,江苏苏州人,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