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震,赵妍丹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飞速发展,以及存储设备、终端设备、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不断升级,全球数据的产生、采集、分析、应用等方面都呈现出爆炸性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核心目标。数字经济作为数字中国建设“三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环,给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寻求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从而推动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数字经济是我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来的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战略中,数字经济负责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数字政府负责提升政府治理效率,而数字社会负责改善社会运行状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数字体系。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与大数据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融合,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逐步下降,而规模效应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决策理论不断被颠覆、新的决策模型不断被创造,大数据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支撑[1]。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链的深入细分,都表明经济活动进入新的活跃周期。
创新是一种珍贵且重要的社会实践。让巴蒂斯特·萨伊对创新的定义:创新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2]。可见无论是从供需关系的供给维度来考量还是从需求维度来考量,创新对企业发展乃至社会经济增长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契机。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家在企业中的本质就是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在经济活动中的创新就是通过对不同生产要素的排列组合,达到优化产出降低成本的过程。在传统经济学模型中Y=A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L表示人力成本,A表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生产率。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体现得越发明显,故当今经济增长模型已变为Y=AF(D,K,L),其中D表示数据。这就要求企业对管理创新有着从思维到机制的体系性创新,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决策机制、组织生产、销售物流等全流程工作都必须立足于大数据技术,才能与时代发展步伐相吻合,有效实现企业长足发展。
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总是企业的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而管理的创新总是带来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或成本的降低,始终在为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服务,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机[3]。但在传统企业时代,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创新的动机始终是趋于短期化和局部化。数据和大数据技术赋予了企业更为宏观的历史视角和长期认知,他们倒逼企业的创新需从局部性向整体性转变、从短期性向长期性发展。短期的获利动机逐步向长期战略性的核心竞争力架构的动机转变。数字经济下的企业管理不同于以往短期和以获利为目的创新活动,着眼于长期的创新则更加注重数据资源的获得、潜力市场的占有、用户群的维持、人才吸纳和社会责任承担。
一方面,政府已不再单纯地将GDP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标准,并开始着重部署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以抢占国际竞争格局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企业也纷纷开始关注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并投资建设面向未来的研发部门和项目[4]。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达摩院”,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00亿元以支持技术研发事业,其研究涵盖量子计算、机器学习、基础算法、网络安全等领域,旨在为人类未来三十年科技创新储备基础能力[5]。
企业从诞生之初起即不断对自身的边界进行界定和探索,从交易成本理论来考量,在内部协调费用和交易成本的共同作用下,在不同的时代总能较为明晰界定出企业的边界范围。但数据作为主要生产资源进入企业后,由于其自身可复制和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价值密度低而总量高的特点,促使企业自身的深度转变,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交易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内部创新机制已不足以适应现在的经济体系[6]。与客户的深度交融、企业之间的竞合、产学研体系的构建,都促使企业的边界、创新的边界逐渐开放和模糊。特别是大数据技术对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的升级,使现在的企业创新边界更加开放。如在海尔打造的开放创新平台HOPE中,社群用户可以分享使用来自世界的知识、资源和人脉,通过集聚效应激活和助推了一系列创新项目。
企业自从成为人类社会创新的主体后,就是以知识为核心,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力求新产品的开发、新服务的提供、新需求的创造等一系列活动。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探索即知识的基础上,力图证明其因果关系的必然性[7]。而大数据技术对我们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从传统的因果证明为什么向数据直接显示的是什么过渡。当创新的主要资源由知识变为数据时,其主体所必须的能力素养也转变成围绕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种:
一是数据采集能力,即能够掌握数据的获取方法,从适当的渠道获取所需要的数据;二是数据储存能力,能够以相应格式对不同特点的数据进行保存,并善于连接大规模、高容量的服务器存储数据[8];三是关联分析能力,能够使用关联、回归、归类、社交网络、自然演化等分析方法,找出数据间逻辑关系并将结果以最优化的表现形式呈现;四是数据激活能力,能够发掘抽象化的数据、暗数据的潜在价值,更为精准地预判并搜集全面的数据资源;五是数据预测能力,能够使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数据预测模型,利用数据进行更为准确的监测、预测、预警[9]。
传统的创新总是源自于产业链或创新链的一环,从而逐步向周边扩展,进而对整个企业产生影响,而这种从点至面的单向流动式传统创新模式正逐步被系统性创新所替代[10]。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创新的过程已从单向流动式过渡到多项流动,各环节的重构与交叉致使创新活动呈现出模糊性、多样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不仅使得创新的效果无法估计,也加剧了其辐射范围内的创新突破。其结果正是带来了全新的产业变革和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核心竞争力被不断重塑。
数据是主导未来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与创新引擎。随着信息技术同生产生活的交汇融合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并进一步对经济发展、国家管理和社会民生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前瞻设计,数字中国将加快落地,未来几年将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我国进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时期,企业只有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紧跟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加快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步伐,才能赋予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带给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