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宁镇地区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结构

2018-11-07 11:23许鹏飞何汉生
东南文化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桥遗址因素

许鹏飞 何汉生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100710;2.镇江博物馆 江苏镇江 212002)

内容提要:近年来,江苏马迹山、新浮、二塘头等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宁镇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材料。宁镇地区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在吸收本地区点将台文化的基础之上,受到了中原地区商文化的强烈影响,与该地区夏代考古学文化相比,主要文化因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接受商文化熏陶的同时,与环太湖地区逐渐崛起的马桥文化也存在着比较频繁的文化互动。

位于长江下游的宁镇地区,以宁镇山脉为主体,北至长江、东达茅山山脉、南抵黄山、西临九华山脉,是沟通江北与环太湖地区之要地。在夏代,宁镇地区的点将台文化就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以及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影响[1]。商时期后,由于商文化的东进及南下,以及环太湖地区马桥文化的影响,本地区的文化面貌十分复杂。近年来,江苏镇江马迹山、金坛新浮、溧水二塘头等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宁镇地区商时期的材料。本文将梳理新近发现的相关材料,并结合江苏丹徒赵家窑团山、句容城头山等遗址的材料,分析宁镇地区商时期的文化内涵,进而勾勒出宁镇地区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宁镇地区商时期文化遗存应属于湖熟文化。湖熟文化的下限问题尚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湖熟文化的下限应在商末周初[2],也就是说,湖熟文化为商时期文化遗存;也有学者认为湖熟文化的下限可到战国时期[3]。笔者认为不宜将湖熟文化的内涵扩大化,赞同将湖熟文化的年代范围定在与中原商代约略同时的观点[4]。所以,本文讨论的宁镇地区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结构,可以认为是对湖熟文化的文化因素构成的分析。

陶器最能体现一个考古学文化的特点及内涵,本文主要对陶器进行文化因素方面的分析,根据器物对比,可将湖熟文化的文化因素分为本地文化因素和外来文化因素。

一、本地文化因素

湖熟文化中包括诸多代表本地文化因素的遗物,其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了宁镇地区夏时期点将台文化因素而产生的A组器物;另一类是新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B组器物。

1.A组器物

该组器物包括陶器中的鼎、甗、侈口鼓肩罐、直口罐、豆、器盖等。另外,湖熟文化中的泥质黑陶和泥质黑皮陶这两种比较少见的陶系可能也是继承了点将台文化的文化因素而产生。

湖熟文化中鼎的数量不多,完整器更是极少,其中二塘头遗址T0507⑤︰3鼎(图一︰1)的形制为侈口、卷沿、弧腹[5],继承了点将台文化遗存团山遗址T1404︰17鼎(图一︰2)的形制特点[6],且两者皆是素面,只是湖熟文化的鼎的口沿更加外张,卷沿更加明显,两者具备传承关系。湖熟文化中,二塘头遗址T0705④︰4圆锥形鼎足(图一︰3)与点将台文化团山遗址T1404︰17鼎的鼎足形制近似,也应是继承了点将台文化因素而产生。与点将台文化同类器相比,湖熟文化的袋足鬶体现了自点将台文化演变而来的清晰轨迹,即由弧腹变为鼓腹,裆部变矮。

图一// 点将台文化与湖熟文化的陶鼎、陶罐

湖熟文化中罐的种类众多,安徽马鞍山五担岗遗址H109︰1罐[7](图一︰4)延续了属于点将台文化遗存的马迹山遗址ⅡT0303⑥︰10罐[8](图一︰5)侈口和鼓腹的特点,只是湖熟文化的侈口鼓肩罐不再是素面,已经施有绳纹和独具特色的梯格纹。二塘头遗址T0704⑤︰2罐(图一︰6)直口、弧肩,与南京江宁汤山点将台遗址T605④︰22罐(图一︰7)的风格十分相似[9],而且两者均为泥质黑陶,湖熟文化的直口罐很可能继承了点将台文化的同类文化因素而产生;二者不同的是点将台文化罐口微敞,且纹饰不一样,湖熟文化直口罐饰方格纹,点将台文化同类罐则施有绳纹。

点将台文化中比较常见的素面鼓腹罐在湖熟文化中也有出现,如属于点将台文化遗存的城头山遗址H4︰8[10](图一︰9)与湖熟文化遗物团山遗址T406⑩︰24罐(图一︰8)形制类似,只不过团山遗址T406⑩︰24罐形制更加矮胖,且腹部的装饰以凸棱代替双鋬,湖熟文化的此类器物明显继承了点将台文化的文化因素。

湖熟文化食器中的陶豆极少发现完整器,有一些形制的豆盘和豆柄可能继承了点将台文化的器物特点:如二塘头遗址T0505⑤︰3豆盘(图二︰1)与点将台遗址T408④︰12(图二︰2)除了陶质不同外,形制几乎一致,而且二塘头遗址T0505⑤︰3豆盘还是泥质黑皮陶,此陶质极可能继承了点将台文化中的部分泥质黑皮陶器物而产生。湖熟文化中的豆柄种类众多,在各种形态的豆柄中,细高柄豆柄与点将台文化中的同类器形制非常相似,如二塘头遗址的T0507④︰5(图二︰3)、T0506⑤︰1(图二︰4)延续了马迹山遗址ⅠT0202⑥︰1(图二︰5)、ⅠT0201⑥︰1(图二︰6)的束腰、带有一圈凸棱、喇叭形豆座的特点。

图二// 点将台文化与湖熟文化的陶豆

图三// 湖熟文化特有的文化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湖熟文化继承了很多点将台文化因素,但其中的部分文化因素也不是点将台文化自身产生的,而是岳石文化、广富林文化对点将台文化进行文化交流与输出的产物。关于岳石文化对点将台文化的影响方面,点将台文化中的团山遗址T1404︰17鼎、点将台遗址T408④︰12豆皆带有岳石文化风格[11]。而且有学者系统地分析了点将台文化与湖熟文化早期遗存中的岳石文化因素,并指出了岳石文化对宁镇地区进行文化因素传播的路线问题[12]。但需要补充的是,由于马迹山遗址第一次发掘中的地层未能明确划出,所以岳石文化风格的遗物出土于哪个时代的地层并不清楚,根据马迹山第二次发掘的地层堆积情况,第一次发掘所辨识出来的岳石文化风格遗物基本上出于马迹山遗址的点将台文化时期地层(即第6层),除此之外,基本不见于马迹山遗址中的其他地层。

另外,点将台文化中也有少数环太湖地区广富林文化风格的遗物,如马迹山遗址ⅠT0202⑥︰1、ⅠT0201⑥︰1细高柄豆柄可能为广富林文化影响之产物[13]。但由于岳石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年代原因,与其说湖熟文化受到了岳石文化和广富林文化的影响,莫不如说湖熟文化继承了点将台文化中的岳石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因素。

根据张敏先生对湖熟文化的分期研究成果可知,五担岗遗址H109︰1罐的形制特点为敞口、束颈、鼓肩,与湖熟文化第一期的典型同类器物团山遗址H9︰1形制基本一致;团山遗址T406⑩︰24罐、二塘头遗址T0507④︰5豆柄等均符合湖熟文化同类器的早期特征[14]。也就是说,继承点将台文化的文化因素时代大多为湖熟文化早期,A组器物与点将台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除少数器物外,A组器物在早期出现以后继续向前发展,形成了自身演变的规律,是反映湖熟文化陶器演变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2.B组器物

图四// 湖熟文化与商文化的绳纹鬲

B组器物包括深腹鼎、圆腹罐、刻槽盆、尊等(图三)。深腹鼎数量较少,形制特点鲜明,与同时期其它考古学文化的陶鼎差别明显,是湖熟文化特有的陶鼎;某些形制的陶罐也独具地方特色,尤其是二塘头遗址T0605⑤︰9圆腹罐(图三︰5),不见于其他考古学文化之中;湖熟文化的刻槽盆数量众多,形制各异,平底、圜底、敞口、直口、敛口皆存,是湖熟文化最具特点的文化因素。此外,还有少量盆、尊独具特色。

总体来说,以深腹鼎、刻槽盆为代表的B组器物,与本地点将台文化同类器差别比较明显,也少见于周边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可以看作是湖熟文化新发展出来的文化内涵。但是,B组器物数量较少,在整个湖熟文化的文化因素中,只占一小部分,并不是湖熟文化的主体文化因素。

二、外来文化因素

湖熟文化中的外来文化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来自北方地区的商文化因素、东南地区的马桥文化因素等。

1.商文化因素

商文化风格器物种类不多,主要为绳纹鬲及部分绳纹罐。

湖熟文化的绳纹鬲非常有特点,大多为敞口、折沿、高领、弧腹、分裆、锥状足,这种形制的绳纹鬲常见于商文化之中,如城头山遗址T1②︰108(图四︰1)、H2︰3(图四︰2),新浮遗址H13︰2[15](图四︰3),团山遗址H13︰1(图四︰4)分别与郑州小双桥遗址00ⅤT135④A︰476[16](图四︰8)、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T17⑥︰222[17](图四︰9)、济南大辛庄遗址Ⅱ6H133︰1[18](图四︰10)、大城墩遗址T3︰5A︰51[19](图四︰11)形制近似。五担岗遗址H100②︰2绳纹鬲(图四︰5)与大城墩遗址T3︰5A︰10绳纹鬲(图四︰12)皆敞口、束颈、腹部下垂,形态近似;五担岗遗址H89︰1(图四︰6)与大城墩遗址T4︰4︰5鬲(图四︰13)形态、风格近似;五担岗遗址T31⑧︰3鬲(图四︰7)与小双桥遗址95ⅤH54︰4鬲(图四︰14)均侈口、卷沿、方唇下勾、颈部饰圜络纹,上腹壁较直、施细绳纹,两者形态十分接近。类似于小双桥遗址95ⅤH54︰4这种形制的鬲在小双桥遗址中比比皆是,是小双桥遗址商文化遗存的一大特色,五担岗遗址中发现的仅此一件该形制的鬲,当是受到小双桥遗址商文化遗存的影响而产生。很明显,宁镇地区自商时期才突然出现的以绳纹鬲作为主要炊器的文化现象,是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而产生。

图五// 湖熟文化陶罐、陶簋

有研究表明,大城墩遗址T17⑥︰222、T3︰5A︰51、T3︰5A︰10为早商晚段器物,T4︰4︰5为晚商早段遗物[20];小双桥遗址则是中商时期的重要遗址[21]。那么,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早商时期,安徽境内的商文化顺江而下开始对宁镇地区进行文化渗透,中商时期则是中原地区直接对宁镇地区进行文化扩张。殷墟时期的商文化开始收缩,除能见到极个别与大城墩遗址形制近似的陶鬲外,湖熟文化之中基本不见晚商遗物。

另外,湖熟文化中还有部分陶罐、簋与中原商文化同类器形制类似,应是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图五︰1-4),尤其是五担岗H100②︰24深腹罐(图五︰5)在湖熟文化中极其少见,这种器物不是本地文化因素,肯定是舶来品或者受外来影响而产生,经查,该深腹罐与大辛庄II6T77⑨︰2深腹罐(图五︰6)风格近似,可能受其影响而产生,不过这种形制的罐也不排除是二里头文化的孑遗。

2.环太湖地区文化因素

上海马桥遗址中马桥文化遗存的第3、4段[22],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中的马桥文化遗存[23]为商时期遗存,湖熟文化中有很多陶罐受到了马桥文化的影响:团山H9︰6罐(图六︰1)与钱山漾遗址H107︰16罐(图六︰2)除了一个为素面,另一个装饰纹饰外,形制均为侈口、弧肩、鼓腹,形态非常近似;同时,湖熟文化陶器中没有肩上饰系的传统,团山H9︰6肩上饰系的风格可能也是受到了钱山漾遗址H107︰16的影响。团山H9︰1罐(图六︰3)与钱山漾遗址T07③︰15(图六︰4)形制基本一致。五担岗遗址T32⑩︰2罐(图六︰5)与钱山漾遗址H200︰4罐(图六︰6)均为大敞口、束颈,形态很接近。城头山遗址T1②︰8罐(图六︰7)与钱山漾遗址T04④A:34罐(图六︰8)均平折沿、束颈、圆弧腹,形态近似。新浮T1④︰58罐(图六︰9)与钱山漾遗址T0801②︰34罐(图六︰10)均为敞口、高领,形态几乎一致;新浮T1④︰51罐(图六︰11)与钱山漾遗址H182①︰9罐(图六︰12)同为敞口、高领,由于湖熟文化中高领罐数量极少,应不是本地文化因素,很可能受到了马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新浮遗址T1④︰63罐(图六︰13)与马桥遗址ⅡTD102︰3罐(图六︰14)均为侈口、高领、弧腹,形制很近似。

图六// 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相近的陶罐

湖熟文化陶盆数量不多,大部分与马桥文化陶盆形制、风格接近。如新浮遗址T1④︰41(图七︰1)与钱山漾遗址G4①︰4盆(图七︰2)皆为大敞口、弧腹,形态近似;新浮遗址T1④︰42(图七︰3)、T1④︰39盆(图七︰5)分别与钱山漾遗址H159①︰2(图七︰4)、H80②:10(图七︰6)形态近似;新浮遗址T1④︰45(图七︰7)与钱山漾H55︰4盆(图七︰8)形制也很近似。这么看来,除湖熟文化陶盆大多为素面,马桥文化陶盆多装饰方格纹外,这些数量不多的湖熟文化陶盆的形制大多与马桥文化陶盆接近,鉴于马桥文化陶盆数量多,形制多样,这可能暗示着湖熟文化的陶盆大多受到马桥文化的强烈影响而产生。

图七// 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相近的陶盆

团山T605⑩:22(图八︰1)与马桥遗址ⅡT822③B︰17豆(图八︰2)皆敞口、方唇、折腹、束腹豆柄,形态很接近;团山T203⑩︰15豆柄(图八︰3)与钱山漾遗址H87②︰3豆(图八︰4)的豆柄形态近似;团山T203⑩︰17豆(图八︰5)与钱山漾H124︰3豆(图八︰6)的豆柄上均有凸棱,风格特点相同。

图八// 湖熟文化与马桥文化相近的陶豆、钵

新浮遗址T1④︰83(图八︰7)与马桥遗址ⅠTD1︰20钵(图八︰8)形态也很近似。城头山遗址T1②︰25钵(图八︰9)与钱山漾遗址H107︰21钵(图八︰10)均为敛口、鼓腹、腹饰两鋬,形制几乎一致。

图九// 硬陶器

图一〇// 原始瓷豆

环太湖地区早在广富林文化时期就发现有印纹硬陶[24],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发现印纹硬陶的地区之一,马桥文化中更是发现了大量的印纹硬陶,同时,宁镇地区在点将台文化中没有发现使用印纹硬陶,那么,湖熟文化中近乎于突然出现的部分印纹硬陶很可能是受到环太湖地区的影响而产生。团山H11︰2硬陶罐(图九︰1)与钱山漾遗址H16︰3硬陶罐(图九︰2)形制均为侈口、弧肩、鼓腹、下腹斜内收、内凹底,形制接近;新浮遗址T1④︰49(图九︰3)这种侈口高领硬陶罐很可能受到了钱山漾遗址H26︰30硬陶罐(图九︰4)的影响而产生。另外,湖熟文化硬陶罐上大多为素面,没有在器物上施印纹的特点,这是借鉴了马桥文化硬陶器的文化因素的同时保留了自己的一些风格特点。新浮遗址T1④︰48(图九︰5)除没有纹饰外,与钱山漾遗址H206①︰9(图九︰6)同为硬陶,且均敞口、高领、鼓腹、内凹底,肩上饰系也应受到马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团山T506⑩:11硬陶豆(图九︰7)与钱山漾H215︰1硬陶豆(图九︰8)均为喇叭形,形态非常接近。

湖熟文化中还发现有少量的原始瓷。新浮遗址T1⑤:36原始瓷豆(图一〇︰1)与浙江湖州南山原始瓷遗址ⅠT402⑩︰17瓷豆豆柄[25](图一〇︰2)均为喇叭形,形态几乎一致;二塘头遗址H2︰1瓷豆(图一〇︰3)、二塘头遗址H11︰1(图一〇︰5)分别与南山遗址ⅠT402︰2豆盘[26(]图一〇︰4)、南山ⅠT302⑤:14(图一〇︰6)形制很相近。由于湖州地区是整个东南地区商代原始瓷生产与使用的中心地区[27],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湖熟文化中的少量原始瓷皆为湖州地区原始瓷产地的产品或者受到其影响而产生。

三、结语

《史记》中记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纹身断发……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根据这段记载,中原地区与宁镇地区的大规模文化交流似乎发生在太伯奔吴的商代晚期。但是根据本文分析的湖熟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文化互动情况看,在商代的早、中期,商文化从宁镇地区的西方和北方对宁镇地区进行大规模渗透,使湖熟文化接受了商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因素,并且是最为关键的文化因素,即绳纹鬲。绳纹鬲在宁镇地区的使用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整个长江下游地区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皆以陶鼎为炊器,与以鬲为炊器的中原地区差别十分明显,商时期的宁镇地区接受了使用鬲作为炊器的现象,标志着宁镇地区产生了对中原文化某种程度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虽然湖熟文化基本不见殷墟时期的商文化因素,但中原文明已经在宁镇地区生根发芽,受中原文化影响产生的陶鬲在湖熟文化晚期继续使用,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演变特点。

良渚文化消失之后,环太湖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进入了一个低潮时期,到了马桥文化时期才逐渐繁盛起来,并且成为了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中心产地之一。在商时期,宁镇地区和环太湖地区存在着频繁的文化互动,从上文分析可知,湖熟文化借鉴、吸收了大量的马桥文化因素,很多罐、盆、豆的形制或者装饰风格受马桥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并且也开始大量使用硬陶器,表明湖熟文化受到了马桥文化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商时期宁镇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商文化对宁镇地区的文化扩张成为影响宁镇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商文化向宁镇地区进行持续不断地文化渗透,使宁镇地区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化的熏陶;同时,环太湖的马桥文化逐步繁荣起来,也开始向宁镇地区进行强有力的文化输出。湖熟文化在对点将台文化的文化因素继承与扬弃的同时,借鉴、吸收了大量来自商文化和马桥文化的文化因素,构成了湖熟文化的主体,从而在湖熟文化中表现出了非常复杂的考古学文化结构。

[1]段天璟:《宁镇地区夏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结构——兼谈江淮地区的文化变迁》,《东南文化》2011年第4期。

[2]张敏:《宁镇地区青铜文化研究》,《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48—297页。

[3]刘建国、张敏:《论湖熟文化分期》,《东南文化》1989年第1期。

[4]杨锡璋、高炜主编:《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5]徐州博物馆:《江苏溧水二塘头遗址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12年第6期。

[6]团山考古队:《江苏丹徒赵家窑团山遗址》,《东南文化》1989年第1期。

[7]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鞍山市文物局:《安徽省马鞍山市五担岗遗址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12年第6期。

[8]镇江博物馆:《江苏镇江马迹山遗址第二次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15年第1期。

[9]南京博物院:《江宁汤山点将台遗址》,《东南文化》1987年第3期。

[10]镇江博物馆:《句容城头山遗址的试掘》,《考古》1985年第4期。

[11]同[1]。

[12]田名利:《试论宁镇地区的岳石文化因素》,《东南文化》1996年第1期。

[13]同[8]。

[14]同[2]。

[15]南京博物院:《江苏金坛市新浮遗址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10期。

[1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小双桥——1990~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

[17]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83—99页。

[18]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博物馆:《1984年秋济南大辛庄遗址试掘述要》,《文物》1995年第6期。

[19]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含山大城墩遗址第四次发掘报告》,《考古》1989年第2期。

[20]豆海锋:《试论安徽沿江平原商代遗存及与周边地区的文化联系》,《江汉考古》2012年第3期。

[21]同[4]。

[22]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马桥——1993—1997年发掘报告》,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第290—300页。

[2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钱山漾——第三、四次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4年。

[24]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8期。

[25]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德清县博物馆:《东苕溪流域夏商时期原始瓷窑址》,文物出版社2015年;b.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州市博物馆:《浙江湖州南山商代原始瓷窑址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11期。

[26]同[25]。

[27]郑建明:《商代原始瓷分区与分期略论》,《东南文化》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马桥遗址因素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辽上京遗址
河南马桥北马庄矿区二2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及瓦斯含量分带性
解石三大因素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马桥地区找矿远景分析
万物生
解读《马桥词典》中“词条”蕴含的儒家文化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