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8-11-06 05:30农相玲
赢未来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素养

农相玲

摘要:本文认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课里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培养学生:1.正确掌握语文教育;2.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3.引导有全方位的课程;4.兴趣的激发;5.学会多激励、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关键词:语文素养;人文性;观念教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识、能力、思维,培养语感、情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掌握语文教育

初中生活是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有趣的生活,烦心的困惑,丰富的课堂,美丽的情感,还有让人爱恨交织的考试……中学记载了每个人的青春岁月,是每个人的梦幻年华,这是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这一成长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惑……语文教育不是单纯的结构、语言文学、技巧的传授,也要重视语文的内容、主旨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做到一个相信学生的老师,笑脸迎人的老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近朱者亦,近墨者黑”,在老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下,容易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三、引导有全方位的课程

在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中,应引导学生主动、识别尝试、探索。好奇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于青少年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常在好奇心驱使下随心所欲,较容易走上歧路。如盲从,随其他人盲目做事;攀比,虚荣,容易贪小便宜,引来不良行为。这个方面我可以从文章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默化。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情感教育。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此诗用于教学生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较强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必会迎来更多的成功与收获。

四、兴趣的激发

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在感到教师平等的爱时,才会产生一种责任感,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为此,这时应及时发现学生这种变化,及时去和学生沟通,而所有沟通的技艺中,最基本的是聆听学生的说话,聆听最容易学,老师这时应放下高高的架子,要学会聆听,它有助于赔偿互相信任和尊重,如何解决问题,听他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听他的困惑,给他一个安慰,一个鼓励,一个微笑,并安排他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表面上他不给你什么保证,但在学习过程中,你会注意到他已把兴趣放到这门课目上了,自然而然就会有良好的收成。

五、学会多激励

在教学评价上,可以用“继续努力”“为你加油”“别灰心”“期待你的进步”等评语代替冰冷的数字,來激励表现暂时落后的学生。另外,可以用“榜样激励”,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令人鼓舞的名人名言,以激发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也可以用“成功激励法”,善于发现学生每个微小的成功,热情洋溢地予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总之,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可让学生在学习中寓学于乐,寓练于乐,并且快乐地去学习。

六、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知识积累,感悟和培养语感,而且要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感。有些文章本质兼美,适于朗读,那就采用诵读法教学,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从中体悟文章的美。诚然,有的文章如果只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难以增强直观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相应的画面及音效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叙述的情况境中去,接受美的熏陶,这时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这种效应。例如:学习《观舞记》这篇课文,在多遍朗读中,从“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移”“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阅步”等等的语句中,感受刻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精彩、精妙。使学生心底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记得,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这样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中的景美、人美、精神美,在我们教师的多种手段下,将文字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时既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德育与美育的巧妙融合,也达到了寓德育、美育于课堂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的。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让我们一起不断去努力探索吧!

参考文献:

[1]于永正:凤凰语文网,解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猜你喜欢
人文性语文素养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