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型研究

2018-11-06 06:13齐婧宜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齐婧宜

摘 要: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论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此研究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型的合理方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方法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原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但与此同时,网络的飞跃发展和创新理念的贯彻落实,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不得不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1.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趋势相排斥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客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未普及。在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与此同时,在自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学生找到了自我表达、自主行动的平台,个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对于民主平等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教师的权威性便相应受到了削弱。这样一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和质疑,也完全不符合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1.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力不足,缺乏经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青年教师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但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经验不足、知识储备较薄弱等问题,因此亟需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与实践培训,但部分高校对此缺乏相关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实践机会较少,而老教师虽有经验,但与青年教师在年龄等各方面差距较大,沟通较少。这样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参差不齐,高校思想政治队伍整体薄弱。

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资源整合不足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资源丰富,但未得到充足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除此之外,家庭教育不当和缺失以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品行较差、具有心理问题等一般与家庭教育有关。而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大量信息包含着虚假、庸俗甚至色情、暴力的内容,这必然会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目前高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机制,高校与家庭、社会缺乏互动,因此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法流通融合,大量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呈现出过时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特点。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坚持的原则导向

2.1坚持辩证统一相的理论原则

坚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从实际出发,运用一系列正确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在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发展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面对新的历史环境,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新的功能,用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发挥新的作用。

2.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以人为本”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中,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历较少,情绪易受环境的影响,其性格尚未稳定和完善,存在着盲从、自卑、自负和依赖等不健康的心理,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许多障碍和困难。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采用传统的被动灌输法,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显然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呈现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把大学生的核心作用和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二者相互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

2.3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原则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就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这是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转型的创新路径

3.1实行学生课堂参与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学生课堂参与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把传统模式下作为被动接受的大学生变为高校思政课堂上的主体。高校可以利用一课两时的形式,第一课时由教师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第二课时由学生主导课堂。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由学生自定主题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引入电视节目丰富教学内容、开展自由发挥的思想政治辩论赛、将学生分组承担教学任务等等。这种学生课堂参与式模式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此外学生参与式教育模式,能充分暴露大学生思想品德以及政治素养方面的弱点,有利于及时纠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2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以往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環境中,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必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思维,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重新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应该紧跟形势的发展, 而不应重复那些早已过时的教育内容。在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前提下, 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现实结合起来, 与改革开放的具体方针政策结合起来, 与网络化社会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利用创新思维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3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一味地“念稿子”,课程设计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教师的表达能力有限导致课上“抬头率”很低,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因此必须优化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讲授方式。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体现发展性和真实性,符合大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而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深度了解学生对于所讲内容的认知程度与掌握程度。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设置“慕课”,将传统课堂“搬”上网络,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炳,姚会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记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3):30-46.

[2]陆艳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3):23-24.

[3]余靖.自媒体环境下主体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实现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2015,36(11):240-242.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